房天下

Fang.com

为何海外潮人说“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潮州文化大学堂开讲善堂文化

南方+客户端2022/07/27 04:01 北京市

7月26日,潮州文化大学堂第四期在潮州古城里的陈伟南文化馆开讲。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林瑜带来《慈善潮州的三个维度》主题讲座,从“长度”“广度”“厚度”三个关键词讲述潮州善堂文化的历史源流、海外影响与当下发展。

房价

7月26日,潮州文化大学堂第四期在潮州古城里的陈伟南文化馆开讲。

厚度:报德古堂为潮汕地区善堂开端

“潮汕地区善会善堂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北宋的大峰祖师。”林瑜介绍,潮人善堂,多奉潮阳报德古堂为鼻祖,报德古堂的创立则源于纪念宋代大峰和尚。

北宋,大峰和尚从福建游历至广东,来到潮阳县蚝坪(今汕头和平镇),时蚝坪有大川(练江)横截,水患频繁。有一年,练江突发大水,波流湍急,因船只被大浪卷走而死伤者不计其数。大峰和尚于心不忍,发愿造桥以解民苦。他构思建桥方案,四处募捐,但在剩余2孔未完成时因操劳过度去世。

大峰和尚去世后,民众为了报答其恩惠,将他安葬,并在当地修报德堂纪念,即报德古堂。大峰和尚以行善积德为己任,因而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拜,为纪他而修建的报德古堂,被视作潮汕地区善堂这一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组织体系的开端。

为何潮汕地区多善堂?林瑜认为,这与潮汕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潮汕滨海,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加之地处板块交界处,水旱灾害、风灾、地震甚多。历史上善堂的主要慈善救济范围包括施医赠药、施殓施棺、救贫济困、发埋孤骨等。

“善堂的建立基本上都与时代背景有关,在灾难出现时,就会有许多新善堂建立。”林瑜介绍,清代光绪后半期,潮汕自然灾害频发,又有鼠疫、霍乱等疫情。“在当时,谁能够为这些受灾受苦的穷苦百姓提供救济?就是善堂。这些大峰祖师属下的善堂施医赠药、救济穷苦病困的百姓,也得到当地百姓的感念。”

广度:“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

老一辈旅外潮人至今仍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林瑜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下南洋的潮人生前,有二哥丰庇护,不用担心生计;死后,有报德堂处理身后之事,不用担心魂无所依。

二哥丰指的是郑智勇,生于泰国,原籍广东潮安。19世纪下半叶,郑智勇依靠经商,成为当时泰国首富和华侨社会最有权威的人,也成为潮人的依靠。1910年,郑智勇等12人共同于曼谷建设大峰祖师庙,名为“报德堂”,1936年,改称为“暹罗华侨报德善堂”。

清中叶以来,潮汕地区人口剧增,不少人为谋生计,不得不离乡背井,海外谋生。大多数下南洋的华侨艰难谋生,一旦遭遇生老病死的重大变故,多无力抗衡,遇到困难如穷困、生病等经常都是由善堂出手相助。因此,善堂早期施行的善事便是施药、收敛无名尸首,这便是“死有大峰公”。

“海外潮人把慈善文化带到所在国,跨越时间和区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林瑜表示,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经过百年发展完善,如今,其下属实体包括华侨医院、流动医疗队和华侨中医院、华侨崇圣大学等,形成了一整套消防、医疗、急救系统,造福无数泰国民众,受到泰国华侨上下高度肯定认可。

厚度:25个慈善组织延续善堂文化

林瑜认为,目前,潮州的慈善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善堂,而是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像今天,天气炎热,走在潮州的大街小巷,人们能够看到免费提供的凉茶,这些凉茶多数是来自潮州大大小小的善堂。”

林瑜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潮汕善堂在传统慈善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慈善服务领域。善堂组织作为民间慈善机构,以其扎根潮汕大地的强大文化生命力,与时俱进加入时代元素,逐步向社会民生保障服务转型。

目前,潮州市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有集德福利会、广东明发爱心基金会、潮州三环慈善会、弘德寻失志愿联合会等慈善组织25个,注册志愿者253377人,服务活动数44062个,总服务时长6770656小时。

“在潮汕地区,善堂的大规模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地地理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天灾,而善堂演化之初也是为了配合救灾。随着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善堂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在出现了爱心义卖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困难家庭筹集善款、养护孤寡老人、美化村居等善举。”林瑜认为,时代进步了,善堂的活动也逐渐作出调整以适应新时代风貌,但不变的是其“行善为先”的内核。

【图文】肖燕菁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房天下资讯>南方+客户端>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