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培育本地中小房企

房小秘2023/08/24 10:02

当前房地产行业中,尽管普遍存在着悲观的情绪,但在多地的调研中,仍能发现一些令人期待的闪光点。即便是相对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外流的四五线城市,中心区的二手房交易仍然相对活跃。一些社区改善项目也能吸引客户下订单。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子女教育、接父母过来生活以及新职工安家等。这些本地中小房企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长期扎根本地,没有过高的周转和杠杆。其次,他们专注于一个项目的完成,不急于开展下一个项目,虽然生意规模不大,但每年都有订单。第三,他们对本地居民的需求非常了解,知道街坊们喜欢什么户型、什么设计风格,以及哪些风水习惯要注意和禁忌要避免。一些企业的老板甚至亲自选石材,定期巡查工地。这种做法可以理解,长期扎根本地的企业需要靠口碑和品牌来吸引客户,做到良好的品质可以口口相传,老客户会继续选择他们,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会首选他们。对于这些本地中小房企来说,市场规模有限,如果不注重本地化和口碑建设,就无法生存下去。然而,对于外来房企来说,特别是那些奉行全国化和高周转模式的房企,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将一二线城市的设计和模式直接复制到其他城市,让当地居民在看到样板房和开盘区后感到新奇,然后以此吸引客户,迅速占领市场,最后他们就会离开。然而,这种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利益,而非居民的实际需求。此外,项目或城市经理往往是外地人,随时可能离职,他们的目标是快速复制热销户型,制造一些吸引眼球的“卖点”以迅速去库存化。这导致这些房企无法真正了解和满足本地居民的居住习惯,快速周转的房子往往不宜居,甚至质量差。因此,这些房企面临着风险,因为老百姓会用脚投票。即使通过纾困措施,也可能无法恢复他们对房企的信心。过去几年,我们过于注重做大和提高集中度,然而对于房地产这种属地化特别明显,需求差异特别大的消费产品来说,未来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规模,还需要更多关注本地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性的“小而精、小而美”的企业。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地方招商引资还是银行贷款投放,都更倾向于大型房企,而将中小房企忽略了。因此,我们需要培育一批“白名单”中小房企,引导和规范他们的发展,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面积作假和公关等。总之,从行业管理来看,目前央国企的在售项目受欢迎,企业经营稳健,而地方的中小房企继续稳定发展,并没有大幅降价。从需求来看,每个城市的居民都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买房虽然推迟,但中心区的租金却普遍上涨,保本理财也受到青睐。从存量供应效率来看,超过十年的房屋占比达到了2/3。总之,对于房子的需求仍然存在且很大,但这种需求已经不同于以往,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房价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房天下资讯>房小秘>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