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行业领袖之争 绿地晋级房企"一哥"的三大悬念

东地产2014/05/07 16:2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我非常愿意和我们的许多伙伴一起合作,为了我们中国企业能走出去,和大家的共同成长。”

4月17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发表了名为“绿地的全球地产开发思维”的一段近10的演讲后迅速收尾,低头走下主席台,健步径直向会议厅的大门外走去,未给欲上前交换名片的人们留出半分反应的时间。

原定20的演讲——内容丰满,调理清晰,简洁明了——仅花了10,这或许和张玉良极快的语速有关。

这位普通话明显带有上海口音、吐字节奏不均匀的企业家,尽管总是面带和蔼笑容,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在公开场合熟练演讲的“高手”。

无论是张玉良,还是其他绿地高管,在近几年均一反早期高调作风,变得相当低调谨慎,不常在公共场合发言或接受人物专访。

在宣传方式上,绿地仍然保有了上海国企的作风,倾向于通过对整个集团成就的描述,来塑造“绿地”的品牌,最乐于使用的称呼是“世界500强企业”,并以进入“世界200强”为实时目标。

但今年以来,在各类宣传平台上蜇伏静待了数年的张玉良却突然重新“冒泡”,频频在各类大型论坛上露面,还接受了多次人物专访。

张玉良的“突然”高调或许和绿地今年借壳金丰投资上市有关。

除了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行情外,一家房企释放出发展和业绩增长的信号,乃至高管在公开场合的正面形象,均能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期许。

投资者也的确对绿地股票有着极大的热情,3月18日,已停牌8个月的金丰投资复牌,并在“拟注入资产为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达655亿”的利好消息下,连续7天一字涨停,股价从5.23元涨到10.20元,涨幅高达95%,总市值已超越万科,居地产股。

而绿地的下一个目标,则是年销售额也超越万科,成为房企真正的“老大”。

布局广深之难

对于在80多个城市和海外9个国家均已有布局的绿地来说,若想爬上并坐稳“老大”席位,未能在上海以外的其他三个一线城市深耕或为的遗憾。

一季度一线城市销售10排行榜显示,绿地在上海的销售金额为44.7亿元,仅次于融创绿城;但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均未上榜。2013年全年的榜单同样如此,绿地仅在上海以242.8亿元的的优势排在榜首。

相比之下,另外三家龙头房企万科、保利和中海则均衡得多:万科在四个一线城市均上榜;保利除了因同业竞争未进入的深圳外,在其余三个城市上榜;中海则在除了广州外的三个城市上榜。

事实上,绿地在北京和广州的项目原本便不多,在深圳则没有项目。

丁祖昱对《东地产财经周刊》(以下简称“《东地产》”,微信号:dongdichan)称,这和绿地的布局有关,其重点在上海,并且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则是平均分布,进入的城市多,在单个城市不具垄断性优势。

分析师梁永光则向《东地产》表达观点,绿地的核心优势在于打造超高层和综合体,而在深圳和广州,这两个核心优势并不具备非常大的竞争力。此外,深圳近年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地都非常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地的进入。

对于一家龙头房企来说,实现一线城市的布局乃至深耕十分重要。有保障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有质量的增长,以及周边区域辐射效应。

事实上,绿地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曾有高管表示,2014年,绿地计划进入深圳、珠海、东莞三个城市,最理想的情况是有2-3块地入账。

2013年绿地在一线城市的拿地力度也有所加大。

报告显示,2013年,绿地集团于招拍挂市场新增了122个项目,总计建筑面积超过2200万方,较去年同期增长85.29%,总计地价达627.3亿元,期内一线城市土地支出占全年近7成。

在一线城市所获土地中,有8幅位于北京,均以商业办公用途为主,其中2幅包含住宅;广州共3幅,2幅为商业用地,1幅为住宅用地;上海共12幅,宅地和商办用地各半。

在深圳,绿地也在热门的前海区域及周边两度尝试获取土地,遗憾的是均未能成功。

2013年7月,绿地参与了前海首批出让的两宗地块的拍卖。拍卖采取的是暗标出让,即每家企业只有一次报价的机会,将价格投入报价箱,统一开箱后价高者得。

颇具玩味的是,绿地对两幅地块的报价均排在第二,以2.2亿元和4000万元的微弱差距不敌深圳本土房企卓越置业;而绿地和卓越与报价第三名的房企均有较大差距。这一度引发了业内对于拍卖是否存在“猫腻“的猜测。

绿地在深圳的布局失败,也折射了若要“坐稳“头把交椅所必须面对的障碍:在华南房企早已瓜分完毕的广州和深圳布局并非易事。

独立地产评论人黄太阳指出,华南区域不缺大型房企,房地产市场也已经充分竞争,想要有一席之地并非那么容易,能否拿到优质的地块也是房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深圳已经步入城市更新旧改阶段,房企纷纷外扩,可拿的优质地块不多了。“由于广深区域可开发的土地资源稀缺以及拿地难问题,广深本土不少中小型房企也开始跨区域扩张了。对于绿地而言,进入广深,如果拿不到地的话,进入就失去意义了,更没法完成高额的业绩量。”

去年的房企销售榜中,前20强的房企中华南起家的占了8席:包括万科、保利、恒大、碧桂园、金地、招商、富力、雅居乐等。

而以上海为大本营的房企仅有绿地一家,其他一些上海本土房企如中华企业、上实、大华等均在江浙沪以外的区域有建树。

分析师胡嘉鸣告诉《东地产》,房地产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南派发展商相对比较务实,更加注重产品的打造和市场化的操作,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比较容易接受。而北派发展商则相对比较务虚,进入南方这些务实的城市,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相比北派房企,港资房企在广深的发展则要顺畅很多。此外,广深本地的房企资源雄厚,竞争力强,外来房企要进入相对会更有难度。

胡嘉鸣指出,根据绿地集团广东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朱怀宇的标书,2014年绿地在广东的销售目标是120亿元。目前绿地已经在广州、佛山和顺德都开发过项目,今年还将进入深圳、东莞、珠海三座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属于机会型布局,短期内难以实现在广东的深耕。


 

产品标准之变

在外部扩张方面,绿地在广深的布局是一大弱点;在内部管理方面,绿地的问题则是公司成本管控。

一位知情人士向《东地产》透露,绿地在成本管控方面并不具优势,只是由于此前没有上市因此未显现。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营销费用高、住宅产品未能完全施行标准化等。“作为一家高周转的房企,很多新项目即便是同一系列的,却也要做不一样的规划和设计,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成本。”

纵观绿地的住宅项目可以发现,除了高端的“海珀”系列较为出名外,绿地的普通住宅变化很快,几乎没有一个稳定的系列,更谈不上经典。

以上海为例,绿地近期在售的约有14个项目,被产品线覆盖的包括两2个“新里”系列:新里派克公馆和新里威廉公馆(百年宅);2个“海域”系列:海域笙辉和海域苏河源;2个“X宫”系列:凯旋宫和路易宫。其余项目则从命名上便五花八门:东上海、新瑅香公馆、曼哈顿、芳满庭、布鲁斯小镇、皇家官邸……

而之前曾出现过的一些系列如“老街”等,如今已不见踪影。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接受《东地产》采访称,几家千亿级房企中,万达和碧桂园比较独特,都是凭借一条产品线做到了千亿规模,其他几家则都是高周转模式的“全产品系”企业。“相对而言,绿地比较重视产品及产品模式创新,在产品线规划、打造方面比较散乱,不太聚焦。”

绿地若是加大产品线对项目的覆盖程度,有望节约从规划设计,到时间和人力的成本,提升净利率。

安信证券报告显示,近几年绿地的净利率在 11%左右,在龙头地产公司中稍稍偏低。

宋延庆指出,对于千亿房企来说,形成产品标准化四项基本工作的“硬成果”所需投入的资金,在节省几个项目的设计费后就能“回本”。综合测算结果显示,当产品标准化率达到40%时,项目成本费用可降低5%。更主要的是,推行产品标准化可实现高效开发、快速周转,可降低投资风险,可提高周转率和资本杠杆倍数,进而可从根本上提高投资,还可实现品牌聚焦,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双增长。

行业领袖之争

2014年,绿地的销售目标为2400亿元,高于万科的2000亿元;同时若按照绿地和万科2013年51%和21%的业绩增长率,绿地超越万科将不成问题。

借壳金丰投资上市后,在融资方面更为便利的绿地离“老大”的位置又近了一步,但同时迎来更多关注的目光也会给绿地造成不小的压力。

面对张玉良“新年的愿望是把万科从房地产行业老大的宝座上拉下来”的咄咄逼人,郁亮则选择了“不在乎老大问题,万科走的是质量发展模式”的不紧不慢。

丁祖昱指出,由于绿地今年冲的口号喊的太响了,无形中也对绿地增加莫名的压力。一方面如果今年最终无法达到目标,那么对绿地的士气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如果最终达到目标,也可能会象万科某高管说的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希望这样的代价不会让绿地伤筋动骨。

亿翰智库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则告诉《东地产》,上市后的绿地将面对产品和资本两大市场。“原来只需要把产品做好,卖给购房者;而现在还将会面对资本市场,每一个投资者都有权利进行监督和发表意见,这对于绿地来说也会是新的挑战。”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投资和战略上的前瞻性,使绿地的发展势头比万科更为迅猛。

在海外投资方面,全球化视野使绿地提前布局海外。在今年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海外的房地产开始火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选择了海外置业与投资。此时,绿地已在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泰国、德国、英国和美国布局,其中韩国和澳大利亚的项目去年已经开卖,其他项目也逐渐步入收获期,2014年绿地海外销售目标为200亿元。

而万科仅与几家国外本土房企合作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有项目,尚在开发过程中,尽管风险小,但略显保守。

在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方面,当万科再遭“野蛮人敲门”,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时,绿地早已成立“员工持股会”,不旦激励了职业经理人为发展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也更好地保障了职业经理人的自身利益,在此次借壳上市的过程中更是“大出风头”。

商业地产方面,万科近年加大对商业地产的布局,但显然已不再是时机,而绿地则已有成熟的商业和办公产品。

宋延庆表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绿地的产品线规划、营造及产品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梯队’中,‘绿地中心’和‘绿地中央广场’产品模式独特,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绿地体现绿地超高层战略的‘绿地中心’,为绿地品牌及业绩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和万科提出的“城市配套服务商”概念相对应的则是,绿地的“产城一体化”战略。

已经成型的昆山花桥 “绿地21城”有点像是“产城一体化”的前身,项目位于昆山界内,和上海嘉定的交界处,整个“新城”共有超过600万方,整个新城以一条长几公里,被冠名为“绿地大道”的道路为主干道,新城内除了住宅、商业、办公楼外,还有绿地配建的学校、医院、公园、会展中心、行政商务中心等。随着11号线昆山段的开通,花桥的房价暴涨,绿地则成了其中的受益者。

宋延庆指出,绿地现在正在研究、开始推行的“产城一体化战略”,及相应的智慧型产品,也具有行业领先性。“我们认为,某种意义上说,绿地兼具万科加万达的产品优势,由此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模式。”

战略超前、大胆的绿地和稳健发展、注重服务的万科谁能“笑到最后”,也将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指向性的作用。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