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中行收到央行限贷通知 工行称未被约谈也没停贷

上海证券报2013/02/06 09:1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多家银行因为1月初及月中贷款投放“凶猛”,而不得不在月末压缩新增贷款规模,但这并不等于停止放贷。

工行并没有被“约谈”

针对外媒报道的工行因新增贷款超额投放被央行“约谈”,并被要求于1月下旬停止放贷的传闻,本报记者从有关人士处求证获悉,工行并没有被“约谈”,也没有出现停止放贷的情况。

基于早放贷早获益的想法,1月份各家银行普遍出现月度冲高的现象。消息人士分析,工行有可能在1月20日前信贷投放过快,逼近额度上限,但贷款具有流动性,存量贷款到期腾出规模后,又可以继续投放,因此工行并没有出现停止放贷的情况。

工行一位对公客户经理也告诉记者,1月份上半月的信贷投放稍多,但是到下旬也并没有接到通知要求停止放贷,“只要符合条件还是按照正常程度办贷款。”也就是说,银行可能出现月初放贷较快,导致月末新增额度受限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停止放贷。

且据本报记者了解,1月确实有多家银行由于月初及月中贷款投放较多,在月末不得不压缩新增贷款规模。

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另一大行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量一度超过900亿,但至月末新增量萎缩至890多亿。相关人士称,该行月末几天贷款投放呈现收紧态势。但该人士表示,这一变化不清楚是央行窗口指导还是主动调节的结果。

中行收到限贷通知

在传闻中与工行同时收到央行信贷投放超标警告的还有中行。记者从相关人士处求证获悉,中行确有收到过限制新增贷款投放量的通知。该人士分析称,宏观监管思路是逆周期,在经济已显企稳迹象之时,央行更希望银行贷款投放节奏平稳,而不是显得过于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1月信贷投放被干预并非始于今年。比如2012年春节后一天(1月)四大行的信贷投放量就超过1000亿元,而全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将很快破万亿元。当时有媒体报道,央行随之出手,要求商业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且主要是要求大行压缩信贷规模。也因此,在2012年1月最后一天,四大行基本通过处理票据或者控制贷款的方式,压缩了50亿元-100亿元的信贷。

央行每月对银行有额度限制

据悉,央行每个月对各家银行都有信贷额度限制,并通过差别准备金等工具动态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但这一政策从2011年就已开始持续执行,并非偶然性政策。

1月是传统的信贷投放大月,在上述政策执行后,近两年1月份银行冲高的热情已经较2009年和2010年减弱。回顾过去几年1月份的新增信贷,2009年高达1.62万亿元,2010年为1.39万亿元,2011年则下滑至1.04万亿元,2012年最为平稳,仅7381亿元。

据了解,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有可能反弹超过万亿元。有媒体报道,1月四大行新增信贷高达3700亿元左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3200亿元的水平。

中海国际社区珍稀5000抵20000全城抢购中!搜房会员购买中海国际社区所有在售房源(A4、A5、B3等),即可独享5千抵2万专属优惠!

天鸿万象新天价格破冰年中之最,3万特惠不容错过!案场优惠1万抵3万的基础上,只要成为搜房的会员参与团购,即可再额外享受5000抵30000的巨幅让利!

精彩阅读:

央行数据印证房地产回暖 2012四季度贷款同比增长12.8%

中国降息无空间 2013按揭利率浮动下限或取消

央行降息房贷月供反增 银行分段计息遭质疑

楼市调控不放松 "限购令""限贷令"不会退出

孟晓苏:限购未能遏制楼市的上涨建议放开限贷

 

 


 

相关阅读:专家称房地产是城镇化支柱产业 应放松限购限贷

(来源:中国新闻网)延续去年底的“翘尾“行情,1月来不仅多地楼市成交量价齐涨,房企频频融资和大手笔拿地的新闻更是让市场担忧房价将从此“一路上行”。而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房价一定会涨,区别只是涨的快慢而已。

此前,住建部曾公开表示将继续延续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不过,孟晓苏则认为调控政策并未抑制楼市上涨,并提出应适当放松。此外,对于各界热议的城镇化问题,孟晓苏也表示,“在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业无疑仍将是支柱产业。”

谈楼市调控:

限购未能遏制去年楼市上涨建议放开限贷

2012年,中国楼市从年初跌入谷底再到年末出现的“翘尾”行情,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而孟晓苏则评价称,“2012年还是上涨的一年。”

孟晓苏认为,虽然2012年调控政策给予楼市不少束缚,“但是这种束缚没有抑制住销售量和销售额的上涨,总体上还是丰收的一年,很多老百姓买到了房屋。”

但是他坦言,限购仍使得一些首套房的购买者被“堵在门外”,与此同时,长期的限购也造成了房屋租金的上涨。

此外,孟晓苏还指出,对老百姓的限贷政策已经不必要了。“在限贷的情况下,老百姓依然拿现金买房,去年北京房屋销售面积就增长了10%。何不放开政策,让老百姓能够贷款买房呢?”

孟晓苏说,过去时间年,住房抵押贷款不光帮助老百姓增强了购房能力,也推动了经济发展,给银行带来了大量优质资产,还给政府一个很好的调控手段。“现在调控过度了,的资产,不良率不到1%,你不贷给他,使老百姓缺乏一个杠杆,时间长了也没有用了。”

谈房企“抢地”:

显示了房企对于未来楼市的信心

2012年底土地市场出现火热局面,房企纷纷出手抢地。在孟晓苏看来,“房企这种买地潮,表现了他们对于楼市的信心。”

孟晓苏坦言,去年房企购地量出现急遽下滑。往年房企购地量都应该出现10%或以上的增长,但是2012年反而出现了19.5%的负增长。

“本来是正10%,现在变成是负19.5%,这两者一加是30%的幅度。”孟晓苏说,30%的土地购置减少,这不光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且造成了最重要的房屋生产资料土地的紧缺。

孟晓苏表示,房企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均衡生产。“现在卖的现房都是两年前建的,预售房也应该是在一年前建的,要保证将来的新房供应就一定要买地。”2012年下半年楼市情况出现好转,房企资金难题得以缓解,“房企目前表现出的这种买地潮,既表现了他们对于楼市的信心,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谈城镇化:

改革是城镇化红利房地产将成支柱产业

近期,城镇化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孟晓苏直言,城镇化不光是“造城运动”,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市资源均制分配和城乡资源的同等交换等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是城镇化的红利。”孟晓苏说。

孟晓苏认为,中国居民对于住房有着旺盛的需求,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这种内在的推动力,能够有效地取代外需萎缩,作为中国经济推动的主动力。而且老百姓买房还可以拉动若干产业,这应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他说:“过去早就把它确定为支柱产业,今后它肯定还是支柱产业,在城镇化过程中,它也无疑是支柱产业,城镇化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谈集资建房:

其中“隐患”颇多建议大中城市购房者仍选商品房

经过6年波折,温州集资建房项目从分房到最后的仍存在问题。业内人士因此直言,合作建房很多,但从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

孟晓苏表示,自己对于老百姓集资建房一事表示支持。但是他提醒说,,当前集资建房已经没有了国家的政策优惠,而且集资建房的群体仅仅相当于一个房地产的小项目公司。第二,如果没经验,很可能会不如开发商建得好,但是如果找一批开发团队来建,集资建房的群体就会演变成了开发商的角色。第三,准备集资建房的人是否了解建房的对象和操作方?他们会不会是骗子?“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对方建的房子拖拖拉拉,这样又会造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

虽然对集资建房表示支持,但是在孟晓苏看来,面对诸多“隐患”,大中城市的消费者还是应该购买商品房或者保障房。

而对于“集资建房到底能不能省钱”的话题,孟晓苏表示,“集资建房本身不能省地价,同时也没有省税费。此外,它也有管理费,所以只能说是提前拿钱换了时间成本,省下了开发企业的利润。但是,很多开发企业本身利润也不厚,总体我认为集资建房可以搞,但是这个集资建房并不是个好办法,做一段时间,大家就会碰壁。”

谈未来房价:

一定会涨区别只是上涨速度快慢而已

2012年下半年开始,房企频频掀起“抢地潮”,这在表现出房企对楼市预期向好的同时,高价地和高溢价地块的频频出现也让市场各方不禁担心,会因此拉动周围的房价,以及新板块房价的高企。而孟晓苏对此也表示了相同的担忧。

他认为,地价上涨,房价因此“水涨船高”是无可避免的。

孟晓苏说,数据显示北京当前的房屋均价为20700元每平,“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按现在买的地,如果要再进入到未来的房价里面去,就要变成24700多块钱了,要增长不少,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面粉卖得越来越贵,面粉贵了,面包要压住,这个是不可能的。”

孟晓苏还指出,房价不光取决于成本,还取决于供应量。去年,住房新开工面积下滑了11.2%,“但是以往这个数据是上涨百分之二十几,这样两者一相加,它又差了30%左右。供应量减少,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问我房价问题,我只能是说未来房价上涨问题不容乐观,他一定会涨,只是快涨和慢涨而已。”

中海国际社区珍稀5000抵20000全城抢购中!搜房会员购买中海国际社区所有在售房源(A4、A5、B3等),即可独享5千抵2万专属优惠!

天鸿万象新天价格破冰年中之最,3万特惠不容错过!案场优惠1万抵3万的基础上,只要成为搜房的会员参与团购,即可再额外享受5000抵30000的巨幅让利!

精彩阅读:

央行数据印证房地产回暖 2012四季度贷款同比增长12.8%

中国降息无空间 2013按揭利率浮动下限或取消

央行降息房贷月供反增 银行分段计息遭质疑

楼市调控不放松 "限购令""限贷令"不会退出

孟晓苏:限购未能遏制楼市的上涨建议放开限贷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