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城镇化走得太快 16%家庭在城镇化中遭遇拆迁

大河报2013/10/29 08:3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据《京华时报》报道,10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中国城镇化调查大型数据。数据显示,约有16%的家庭在最近一波城镇化过程中遭遇过征地、拆迁。

“拆迁波及16%的中国家庭”——清华大学的这组调查数据令人心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揭示了城镇化过程中拆迁与普通人的关系。占比达到16%的家庭,“至少经历过其中一种拆迁情况”,那些不在16%之内的普通人与家庭,也多是拆迁新闻的听闻者。他们不是具体的当事人,却也是感同身受的旁观者。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关心着你”,其实不论你关不关心着拆迁,拆迁早已成为这个社会转型期无法绕过的存在。

毫无疑问,拆迁行为发展到今天,既在成为动辄招致舆论非议的举动,也在成为一系列关系的重构与考验。城市扩张的理想与现实,法律对于个人财产的漠视或保护,地方行政权力的边界和空间,甚至城管、警察是否被“过度赋权”,都成为与拆迁行为有关的公共议题。

拆迁话题的公共性,一方面说明从民间到舆论,对侵犯私产行为的容忍度已越来越低,他们无法再坦然接受指向个体的粗暴征用;另一方面说明,拆迁行为本身依旧需要加速纠偏。城镇化走得太快,而约束拆迁行为与心理的制度设计已落后太远。

关于当下拆迁行为的缺陷与短腿,关于这个已有着意味深长色彩称呼的得到与失去,坊间舆论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政府是拆迁的主导者,它们回征土地以进行规划建设,但土地财政或开发商参与而产生的利益纠葛,让整个征地过程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与透明度,拆迁问题因此而产生。而要让拆迁问题走出舆论场,关键是让其回归法制轨道,在政府、开发商和公民土地权之间划下清晰的界线。譬如增加拆迁赔偿政策的透明度,譬如公开土地价格、建筑建造价格与市场交易信息,譬如拆迁价格应由独立第三方确定,再譬如限定职能部门的权力。它们都应该以笃定的法制框架来确定,并成为改变拆迁问题的跬步。

城镇化在加速进行,拆迁会成为一种无法停下来的“现代性行为”。去奢望一个没有拆迁行为的理想国,可能并不现实,但当它已成为谁都无法回避的五味杂陈式公共事件,更现实的观察就必须是指向改造与纠偏的。拆迁或是必须经历的转型期代价,但它对于城镇化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如何用可以接受的拆迁来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回望拆迁,用比“涉及16%家庭”更广的视角来看它,未竟之问就在那里,它们必须被回答。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