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4月大中城房价涨势见缓 专家:上涨预期未解除

经济参考报2013/05/20 08:25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保持基本稳定,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明显缩小,楼市延续已久的高涨势头终于“慢”了下来。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说,4月份房价涨势减缓,一方面,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另一方面,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明显缩小。

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7个,比上月减少1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66个,与上月持平。在67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上月缩小的城市有36个,涨幅从上月的3.2%回落到2.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了0.9、1.2、0.4和1.0个百分点。在66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上月缩小的城市有33个,涨幅从上月的3.1%回落到2.0%。

刘建伟认为,尽管4月房价上涨势头有所缓和,但受前期房价上涨惯性作用的影响,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还比较多,房价上涨预期尚未根本解除,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狠抓落实的关键时期。


 

八大名人十年抗击高房价 炮轰房价泡沫屡败屡战

(来源:安家)200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18号文),首次提出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明确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许多人认为,这是国家对楼市进行调控的开端,至今年已经有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政府与楼市一直在“涨价”和“调控”间博弈。

10年持续调控,房价一路走高,甚至调控还背上了“越调房价越涨”的帽子。面对高房价,那些决意逃离北上广的青年才俊,那些自嘲“压力山大”的中产阶级,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高房价的不满。居者有其屋,这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传统主张。

在这个10年地产江湖中,总是伴随着房价的攀升,就能催生一批以“抵制高房价”的名义“揭竿而起”的英雄,迎合了不少买房人为房价过高而痛苦不堪的心理。

从于凌罡的“个人合作建房”到邹涛的“三年不买房运动”“万人购房团”,再到孙智群的“委托建房”,甚至谢国忠易宪容等的“房价还会降,现在不宜买房”等,无不是高房价下的产物。

他们可以说曾经拥有一大批粉丝,他们也是时代造就的产物,他们在房价不断膨胀的年代迅速脱颖而出,一度成为广大购房者的代言人。

他们的涌现,很显然抓住了普通购房者消费心理,而且中国房地产利益链条上最终端就是购房者,在那个特殊时期里,借助买房人这一弱势群体身份,他们似乎比专业人士更专业,他们掌握了房地产参与者的话语权,他们对房地产批评或批判从来都是字字珠玑、不留情面。然而,无论是各种运动,还是各种呐喊,似乎只能算作房地产滚滚浪潮中泛起的一点浪花,而且其发挥的导向作用也是有限的。如今开发商并没有在声讨声中倒掉,任志强仍然在无忧无虑地引领着话语潮流,他们仍然是房地产行业的顶梁柱,甚至现在房价还在一如既往的上涨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与2月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为3.2%。此外,北京新房价格,连涨十个月,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涨幅。

这是一个高房价的年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也是枭雄陨落的时代。他们当中有的人靠积聚的人气做着自己的事业,有的成为网络布道者,有的回归成为房企管理者,更有的因此成为大学的客座教授。

当然,有的只是匆匆过客,犹如流星转瞬即逝、一闪而过,也有的依然执着。尽管他们可能会成为中国高房价的炮灰,但是,他们都会被中国地产历史所铭记,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音符奏响过“抵制高房价”的最强音。

他们的存在,至少让整个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规范,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也逐步完善,甚至他们的贡献让这个本来严肃的行业变得不再单调、无趣,更为广大天下寒士发泄了对高房价的愤懑。

中国房价也最终让这些人明白,越来越看不懂。房价高处不胜寒,值得思考!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