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任志强退职不退休称房价下降不超15% 回顾大炮雷人语录与辛酸史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1/04/11 14:26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上海证券报)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10日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退职不代表退休”,而且退职的仅为华远集团董事长,他还担任华远地产董事长,并且有可能在今年10月董事会改选时连任。此外,任志强判断,由于外部环境影响,6月份后房地产外部环境将趋松,他还估计,房价平均下跌不会超过15%。

可能连任华远地产董事长

对于一些媒体报道的“退休”问题,任志强澄清,“组织部通知我可以退职了,不是退休。这也不等于下命令,因为国资委还没有履行手续,并任命接班人。到月底公示完,国资委手续履行完了,我才能正式离任。”

而且,任志强退职的职务是指华远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旗下除华远地产外,还包括西单购物中心、华远旅游等资产。任的另一个职务是华远地产的董事长,“由于是上市公司,所以组织部不管,目前职务仍继续。”任志强说,“今年10月上市公司董事会改选,我可通过华远集团或通过第二大股东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名我当董事。”

任志强笑称,“至于董事会能否选我当董事长,我估计别人也竞争不过我。当然,这都是未知数。”

6月份后外部环境将趋松

对于当前宏观环境,任志强表示,同意罗杰斯说法,CPI掉不下来,宏观调控不会松。CPI环比将继续增长,因为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我国难以决定,“这也意味着房地产政策近期不会放松。”

“不过,因为有利比亚战争和日本地震,而这些因素还没有反映到国内。但是据了解,对中国企业影响很大。比如,远大空调的原材料——铜管进口受日本影响极大,只有三个月库存了。日本的芯片、发动机主要控制部件、特种钢等优势产品供应出了问题。如果日本地震后几个月不能保证对中国正常供应原材料产品,中国的GDP有可能掉下去。”任志强说,“不过,6月份以后日本地震影响才能传导至中国,中国可能会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果这两个政策放了,不管房地产政策放不放,房地产宏观环境将会有所改变。”

房价下跌不会超过15%

对于房地产市场,总体来看,调控导致今年投资的下降将影响明年供应。“现在过的公司是去年把房子卖完了,而今年交房的企业;大量投入等着卖房子的企业则日子难过。眼下分析房地产企业,最主要要看生产结构,把这个分析清楚了才能知道这个公司到底是否缺乏现金流。”

对于日前“40家开发商累计负债超过6000亿元”的报道,任志强认为这个判断是错的。“6000亿里相当一部分是预收款,包含利润,因为只有结算时才能计为利润,真正银行贷款1500亿都不到,其他4500亿元是卖房子挣的钱,比如万科去年销售额一千多亿,直接结算570亿元,还有400亿元可以结算到今年。”

任志强着重强调,“这不表示开发商现金流问题已经迫使房子必须降价”,因此,最后形成的可能是价格的波动,估计房地产价格波动不会超过15%,更不可能下降20%至30%。不过,即使10%的降价也意味着降了20%,因为CPI和PPI的涨幅对成本的影响因素也超过了10%。


 

新闻延伸>>

任志强卸任看大炮雷人语录 17位地产大腕出道辛酸史(图)

近日,“大炮”任志强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即将退休,算算时间,任志强年满60岁,正好达到退休年龄,而组织部也已经开始考察新领导班子。按照北京市现行的退休养老金的水平计算,华远地产董事长将来也就只能拿到每年2.5万元的退休金。

任志强之所以被称之为“任大炮”,不是因为他赚的钱,而是那些招来板砖和口水的雷人言论,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任志强近几年来的雷人语录。


 

任志强惊人语录

1.房地产就该是暴利行业

“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

 


 

2.我是商人,不考虑穷人

“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3.公布开发商成本等于让男人公布老婆的三围数据

开发商是不能公布成本的,这等于让一个男人把自己老婆的衣服全部扒光,让大众目测三围是一个道理,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4.没买房的人都亏了

“没有买房的人都亏了。”“人民收入还在涨,土地资源不能增长,这两头已经限制住了,那房价能不涨吗?”


 

5.我是人民最想揍的第三个人

任志强谈到“国十条”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时说:“中国人‘最想揍的人’,我只能排第三。个是X泉,第二个陈X扁,我只能排第三。”


 

6.房子不贵农民工都能买得起

“外国人来京买房证明房价不高”、“农民工都买得起房,你为什么买不起”;


 

7.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中国不需人人都买得起房”、“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富人穷人应该分区”。


 

8.买不起房就该回农村

买不起房的人不要觉得是荣誉,那是耻辱……你买不起房是因为你没对社会做出贡献,干嘛不回农村……他说买不起房的人都是没用努力工作……


 

9.房地产比鱼翅,鱼翅再贵也不是泡沫。

如果说中国的房价贵,为什么贵的房屋有人买,便宜的房屋没有人买?”那一定是宏观经济和宏观预期决定了大家的购买。


 

10.只为富人盖房富

我是一个商人,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我不应该考虑穷人。


 

11.老婆露胸论

公开房屋成本,就如同让开发商公开自己老婆的胸部有多大。


任志强卸任国企老总 看17位地产大腕出道辛酸史(图)

有着“地产大嘴”之称的任志强上周末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MBA礼师季活动时,获邀成为该校客座教授。任志强还透露,将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一职,他称组织部已经开始考察新班子,等领导定完之后,会正式公告。这也是任志强首次证实自己将退休的消息。

“去年上海交大、复旦、浙大等多个院校都想聘我为客教,但公职在身不敢妄想。组织部已开始考察新班子,说明快退了。至少国有企业的官不能再干了,因此可以接受客教了。”任志强表示。任志强目前同时担任北京市华远集团董事长和上市公司华远地产[6.94 0.00% 股吧]董事长,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持有华远集团100%的股权。今年3月8日,任志强年满六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实际上,很多人认为任志强作为华远地产的掌门,退休与否对企业而言差别并不太大。“在过去的8年里,任志强只在北京拿到了一个新的项目,在任志强的工作里房地产开发只是个副业,研究地产的政策才是其主业。”有业界人士这样评论。

此外,也有人认为,退休之后的任志强“开炮”更加放得开。尽管此前任志强经常对政府的调控政策指手画脚,但是作为国企老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着“管制”。一旦真的退休,这位大炮正好可以尽情地过“嘴瘾”。北京商报 


面对众多房地产大腕,大家能看到的是他们呼风唤雨的一面,是他们衣着光鲜的一面,是他们开名车住豪宅的一面。可是,对于他们背后的历史,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呢?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或者辛酸,或者甜蜜。

而在地产圈内,有“娱乐明星”之称的老潘现在打个喷嚏,或许都会有媒体筹划着如何做深度报道,名气可见一斑,但有谁知道老潘当年在深圳的压抑以及在海南做过砖厂的厂长?

就像吃腻了山珍海味,不妨换个咸菜白粥,其实味道也不错。因此,我们在看腻了房地产大腕显赫的脸孔之后,了解一下他们在发迹之前的生活,也许会别有感受。我们本次“前沿调查”就对大腕们的“史前档案”来一次仔细整理。对于大腕们的成功,你可以说是因为他们努力,或者运气好,或者有后台背景,或者使用不法手段,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涉及的内容。我们只关注他们的出身,以及他们的出身与现在成名的联系。

 

 

 

王石——玉米贩子

名片:万科董事长

绰号:立地太岁

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下海办企业,1988年企业更名万科。

原籍安徽,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在新疆做了5年汽车兵,转业后在兰州做了1年的工人。由于其父在柳州铁路局当领导,王石得以进入兰州铁道学院当了工农兵大学生,读给排水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经贸委做经济情报研究工作。1984年左右他下海创业,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8年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传:

其一、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发展。令他人吃惊的是,王石的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赚来的钱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手饰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出身:军人出身,为人果断,80年代初期即敢于下海,操盘万科也多次表现出敢于决断的气魄。

点评:一个大老板,却过着戏剧般的人生。


名片: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

绰号:混世魔王

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进入北京华远,从此发迹。  

 

 

 

任志强——军队战士

山东掖县人,1951年3月出生。1969年1月到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年参军入伍,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参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含集体功)六次,多次被评为共产党员。曾当选为西城区人大代表,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还分别在多个社团组织、大学等机构任顾问、理事、兼职教授、副主席等职务。

风传:

任志强在刚转业时,开办公司时就想着怎么赚钱,他说:“刚开始,我们早晨四点多要炸油饼,晚上11点关门后才开始算账,可那么多钱数着数着就睡着了。一个油饼六分钱,一碗糖浆才三分钱,我们收来的全是一分一分的,你得把钱摞成一摞儿,排一桌子去数。”

出身:多年军旅生涯,养成了雷厉风行、出言直率的性格。

点评:任志强说话非常坦白直率,不愧是军人出身。


名片:SOHO中国董事长

绰号:笑面虎

档案:国家干部出身,1989年左右跟从冯仑在海南炒地产,1992年左右进军北京,从此发迹。  

 

 

 

潘石屹——砖厂厂长

甘肃天水人,1963年生,在“黄土高坡”的农村度过了小学、中学。恢复高考后,潘石屹考上石油管道学院。1984年,他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1987年辞职下海,转战深圳、海南,最后在北京走上“星”路。

当初潘石屹把自己所有家当变卖了,辞职离开北京去深圳时,也只有八十多元钱;他曾经在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过,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还经常加班加点,非常压抑;其三,他在海南担任过砖厂厂长,手下有300个民工。那时因为刮台风,所有工程都停工,民工在挨饿着,他就自己掏钱出来为民工买米,吃了一袋再买一袋。

出身:在海南闯荡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抗击打能力”,所以现在任骂不怒。

点评:有人倾慕老潘的金钱,也有人倾慕老潘的幽默和胸怀,但应该不会有人倾慕老潘的形象。


名片:广东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绰号:包工头

档案:起于草莽,施工队队长出身,人称BOSS杨。 

 

 

 

杨国强--施工队长出身

跟这个时代众多的“人物”一样,杨国强有过艰辛的早年生活,他出生在顺德农村,担任北滘公社房管所施工员之前,他的人生跟身边的其他人并无两样:一个毫无出路的农家穷小子。2007年11月21日,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中,他这样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我18岁以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鞋,衣裤都是香港的亲戚穿旧了才寄过来的。我在家煮饭煮了十多年,像种菜、放牛等很多农活都干过。”

艰难世事铸就了杨国强坚忍的性格,就是凭借这种个性,他能够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百折不回,更令他在中国财富圈里大放异彩。也是因为这段艰辛的早年阅历,加上父兄言传身教的朴素的传统价值,让他始终怀揣一颗天然的悲悯之心,帮扶同类,回报社会。

点评:这个中国首富相当低调,成就大业或者就全凭一颗心。


名片:富力集团董事长

绰号:豹子头

档案:公务员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创立富力集团,从此发迹。

 

 

 

张力——公务员出身

 1973年参加工作张力从工人做起,后来在广州郊区二轻局做团委副书记。1986年,张力任花园村酒店总经理。不久又被借调去筹建白云区政府办公楼。这段时间里,张力发现自己做生意的秉赋。于是1988年,张力决定辞去公务员工作。最初他是做装修,后来才和香港人李思廉合作创办富力集团。

风传:

张力刚开始主要是搞装修,从接小工程起步,断断续续做了5年时间,积累了二三百万元左右;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广州天力地产公司,即富力集团的前身,从此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合作。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刚开始时候主要以郊区或者城郊结合部地带的楼盘为主,多是廉价的宅张力——公务员出身基地和市区旧厂房的拆迁地块。

出身:在做公务员时即发现了做生意的禀赋,做地产时眼光独到。

点评:纵观其经历,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


名片: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绰号:入云龙

档案:包工头出身,1992年创办合生创展集团,从此发迹。  

 

 

 

 朱孟依——包工头出身

朱孟依是广东丰顺县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岁出头的他就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包工头。朱孟依看到镇上很多人在开商铺,就去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业主租金分成。把开发与经营捆绑在一起进行策划,从这开始,朱孟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原始的地产开发商,这也让他挖到了事业上的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香港,并顺利获得香港居住证,1992年他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了合生创展集团。

风传:

朱孟依以低廉价格抢先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令合生创展仅土地资产在此后几年即以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级别增长。但也有传闻说,这得益于朱与政府的良好关系,预先获知。

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方向;朱孟依做事极其低调,生活也不张扬,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在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还是因为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必须要提供的那张董事局主席照片。

出身:早年做包工头时,虽然很年轻,但已经具备商业房地产的操盘意识,所以后来成大业只能说是顺理成章。

点评:也许哪天朱老板与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我们却懵然不知。


名片: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绰号:菜园子

档案:包工头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园,自此在地产界一炮走红。

梁希森——早年讨饭

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讨饭为生,早年做过铁匠,并在面粉厂、装修队做过工人。1992年,他组建希森集团。1999年,梁希森以债权人的身份,用3.98 亿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别墅工程玫瑰园———拖垮邓智仁利达行的项目。传说他目不识丁,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积累并运作着好几亿元的资产。

风传:

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曾经浪迹四乡,谋求生路;为住旅馆填一张登记卡,他要求人帮忙;办完事后需要签字,他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有一个梦想:造起楼房,让所有家乡村民住进去。拆了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个养殖工厂上班,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出身:梁希森——早年讨饭 :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怀有一颗拯救乡民的心。

点评:不管他的“乌托邦梦想”结果如何,他为群众做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名片:顺驰集团股东,融创集团董事长

绰号:拼命三郎

档案:1988年,山西人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联想,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杨元庆仅是联想的一名工程师。

 

 

 

孙宏斌——来自狱中的人

1990 年,孙宏斌被认为有从联想独立出去的企图,他也与柳传志产生了直接冲突。不久孙被拘捕入狱,1992年被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5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刑满释放,不久,在联想的支持下,他创办了顺驰公司,从此走上成为一代地产枭雄的道路。2003年10月,海淀区法院撤消当年的判决,改判孙宏斌无罪。有报道称孙宏斌评论这事情时说:“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如果没有这件事,也就没有我和顺驰的现在与未来。”

风传:

据说柳传志在孙宏斌被拘捕前,曾给孙“改正”的机会,但孙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孙宏斌在94年出狱前后,请柳传志吃饭,并向柳传志承认自己当年思想不成熟;柳传志对孙宏斌的评价是:“坐了4年牢,还没有沉沦,态度还很积极,年轻人能这样很不容易。”因此,他对孙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朋友。”

出身:早在联想时就特立独行,而牢狱之灾更磨练了他的意志,所以就有了顺驰的“疯狂”。

点评:青衫磊落险峰行,长风破浪会有时。


名片:太合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绰号:扑天雕

档案:官员出身,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李长山——铁匠铺学徒

李长山1951年生于河北玉田。下过乡,当过农民,做过铁匠铺学徒,当过兵,担任过新闻记者,也做过政府官员。曾任秦皇岛市城建局办公室主任、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管理局局长、秦皇岛市开发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秦皇岛市开发区科技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等一系列官职。1992年弃官下海,开始涉足房地产业。1997年加盟太合集团,主持过北京欧陆经典、时代庄园、太合嘉园、太合国际友谊村等多个大型项目的开发与经营。

风传:

李长山18岁不到,就已经成了下乡知青,一个农民要吃的苦,他没少吃一点儿,当时铁匠的工分多,李长山就想办法当了一名铁匠的学徒;1969 年,他被送进唐山《劳动日报》举办的一个“土记者学习班”学习。机会加勤奋,使李长山参与采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的显著位置全文刊出,并引起唐山地区的轰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出身:官场历练很丰富,让他在房地产界也如鱼得水。

点评:人生有很多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的一次。


名片: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绰号:急先锋

档案:福建小本生意人出身,1991年起投资房地产业,从此发迹。

 

 

 

黄如论——小买卖人

黄如论出生于福建农村,他35岁之前一直在家乡做小买卖。1986年,黄如论只身前往菲律宾淘金。1991年带着从国外赚回的桶金,回福建开始投资房地产,很快发展成为福建的私营房地产商。1990年末,黄如论将重心转向北京市场,他开发的楼盘有个特点,就是基本都利用自有资金,极少从银行贷款,并多采用现楼销售的方式。

风传:

黄如论自称1991年回国前赚取桶金的数目不超过千万;黄如论低调、生活简朴,在福州的办公室仅25平方米,没有豪华装饰;有人称黄如论才是真正的大佬,仅凭他深不见底的资金量,足以让人对他的来头、背景等方面进行天马行空的臆测。据说每逢大项目开张,黄如论都会请来佛界著名人士,举行一场旨在祈求财富、祈求顺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所有中层以上员工必须参加活动。

出身:出身农村,宗族观念很强。很多集团要职都交给亲属,公司股份很少分给外人,对外人主要采用福利和房子来吸引。

点评:深不可测的大老板,不张扬、无负面报道。


 

 

 

张宝全——昔日木匠

名片:今典集团董事长

绰号:及时雨

档案:军人出身,1990年代初期创办今典集团,从此发迹。

张宝全从事过很多职业,包括下过乡、当过木匠等等。1976年底,他参军入伍,1984年任战地记者随部队上过老山前线,1988年转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著名导演谢飞是他的班主任。1992年他来到深圳,打算在深圳发展。后又到了海南,在这里,张宝全得到某金融企业的赏识,他也因此创建了房地产公司和海运公司,并通过海运挖到自己桶金。

风传:

张宝全号称京城里书法写得的地产老总,是中国作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他父亲是江轮船长,母亲是普通工人,家有兄弟姐妹6人,在他的成长环境里,很难发现商人或文人的早期教育的影子;以短发形象深入人心的张宝全在就读电影学院期间曾经留过长发;1992年4月,他来到深圳,住在没有空调的招待所里,曾计划在朋友工厂里打工,要求月薪1000元,但朋友以“你是个文人不合适”为由拒绝;他在海南注册了一个公司,就他一个人,身兼秘书、打字员、老板等多个角色,有人说这是典型的“皮包公司”。

出身:由于多年“文人生涯”的影响,所以注重策划,在营销上大打文化牌。

点评:从点点滴滴能看出他是很精明的一个人。


 

 

 

沈晓峰——餐馆老板

名片:金三元集团董事长

绰号:锦豹子

档案:开饭店出身,2002年,投资建设了北京产权式度假酒店。

沈晓峰是湖北天门人。金色假日酒店是他开发的一家产权式酒店,位于延庆县,按照四星酒店标准建成,这也是在北京地区开发的家产权式酒店。

风传:

1994年前后,沈晓峰开办了“金三元酒家”———一家面积仅有300平方米的小餐馆。创办初期,经历了许多挫折,最惨淡的一天仅有10元的收入;沈晓峰和父亲经过长期的查资料研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发明了中国餐饮史上的道专利菜“扒猪脸”。紧接着,通过提高服务标准,让产品通过了 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中餐企业通过ISO9002之先河。

出身:怀有“餐馆情结”,进入地产界后,开发的项目依然跟餐饮有很大关系。

点评:沈晓峰跨领域运作房地产,也算是一桩奇事。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