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78家央企退地进展缓慢 国资委今年任务恐难完成

金羊网-新快报2010/11/08 07:27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从年初的“78家央企退出非主业地产业务”,到如今的“推进地方国资委组建”,围绕着资产重组这个主题,2010年的国资委可谓动作不断。

8月24日,李荣融正式离任,国资委不改作风,试图从不同方面优化部门设置,清理不良资产以及扫除管理上的漏洞,从中不难看出国资委要把国企做大、做强的决心。但是,部分措施的预定时限已至或将至,在

“后李荣融时代”,国资委年内部分任务恐难完成。

央企“退地”进展缓慢

今年3月18日,国资委正式发文,为了把央企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业上来,勒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旗下房地产业务,并定下了15日的上报期限。

根据国资委提供的数据,78家央企旗下共有房地产子企业超过200户。国资委一名官员早前表示,78家央企的退出方案已如期上报国资委,目前国资委正在汇总这些方案。

有知情人士表示,虽说国资委的命令央企会给予配合,但实际的进展却十分缓慢。除中远集团在“清退令”下发后两天即给予明确回复,称半年内退出间接持有的远洋地产[简介动态]8%股权之外,其他央企并无向外透露具体的事项。

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博客)分析了央企“退地”进展缓慢的原因:一是要剥离房地产有关业务在机制上不是那么容易说到做到的,退出并非单纯的交接那么简单;二是房地产“油水多”央企能量大可以拿到好的地块、好的项目,当然在退出房地产业务上是能拖则拖,可以夸大退出的难度;三是有些央企的房地产业务业绩占比很高,剥离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但解决以上的问题关键还是政府的一句话,“如果不动真格,退出房地产只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则认为,国资委“醉翁之意不在酒”,推出这项政策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降低房价,改善民生,但比起退出房地产业务,政府推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或许能来得更为有效。

“国新”挂牌与央企整合

今年7月,即将离任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要在今年内把央企的数量减至100家以内,也就是说,在六个月内,23家央企将会摘牌,他们不是被重组,就是被编入将要成立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国新公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投二号”。对于六个月的时间,陆军同样表示忧虑,“政府出发点是好的,但正常的资产重组也要花上两三年,当中涉及到许多问题,如商业地产的合同问题、员工股权等,这些都要走法律程序的。”

这些年来,央企都是以每年十几家的速度整合。但截至目前,只有中出服(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确认被国药集团收编。在剩下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还有22家的任务要完成,难度不小。

日前,一名国资委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100家只是个目标,“不一定非要完成,多出几家也是可以的。”彭澎对此表示,100家只是一个整数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似乎搞半天只收编一家又说不过去。”央企重组整合一般分为几种形式:强强联合、产业上下游整合、剥离非主业打包装入新公司以及比较常见的以强并弱,而国药集团收编中出服便属于最后一种。

今年4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曾公开表示,国新公司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到了今年7月,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明确表示,要以组建国新为契机,将央企数量调至100家以内。然而,国新公司的挂牌至今未有明确信息。

相关新闻:

楼市“二次探底”房价回落在即

央行:金融创新须坚守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底线

住建部严打中介 “二房东”全面叫停

西安金融大都市之路还有多远?

买现房御寒冬 西安楼市现房推荐3300元/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9月19日,备受关注的广州芳村高尔夫球场等4块土地在广州房博会上现场拍卖,保利地产以18亿元的总价将两幅广州人所称的“靓地”夺走。业内人士表示,拍卖的结果显示土地市场热度不减,开发商对市场仍持乐观态度。

引人注目的是,这场拍卖会的主角只有两位:中铁集团和保利地产。捉对厮杀的这两个竞拍者尽管表现得很热闹,颇有你死我活之势,但它们却有同一个身份,都是央企。因此这一场拍卖,其实只有一个竞拍者,两家央企的争斗在局外人看来不过是“兄弟阋于墙”,不管“鹿死谁手”,“肉”都是烂在央企这口“锅”里。而回顾一下,在今年以来各地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虽然偶尔也会出现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身影,但基本上都是央企唱主角。央企频频出没于土地拍卖会,出手阔绰地甩出巨款拿地,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已然成为一个刺目现象。央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它们正成为我国土地市场的垄断者。

当土地市场被央企垄断以后,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已经卸任的国资委老主任李荣融在刚刚落幕的达沃斯论坛上说,由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依此说法,土地市场由央企垄断起来,显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的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果真如此吗?调控的主要目的,是让市场回归到理性的轨道,让日益突出的住房矛盾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央企将土地市场垄断起来,能否达成这一目标呢?答案显然不容乐观。

经过不断深入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我国的央企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确立了独占鳌头的优势。但是,这种成就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结果,而在相当程度上借力于政府所给予的行政保护,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长驱直入,正是凭着这样的路径实现的。因此,对于我国近几年出现的房价高企的现象,央企其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对这个市场产生了过于强烈的“财政依赖”。在此轮市场调控中,虽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土地财政”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于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地方政府也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样一来,通过在土地市场上肆意出击的央企这个“桥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利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土地财政”就取得了牢不可破的地位。近段时间,各地房价出现了幅度不等的反弹,虽然其间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与央企逐步加大在土地市场上的占有度不无关系。

此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政府加大了利用行政权力这个“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支持受到了空前压缩,不仅银行信贷被严格控制,资本市场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大门也基本被关上,这对民营的房地产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们的市场正在萎缩。而与此同时,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份额却正急剧扩大,以至开始形成垄断的局面,这无疑是一种值得高度警惕的倾向。很显然,当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垄断真正形成,政府将更为方便地从这个市场上攫取利益,而民众对房价下跌的期望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相关新闻:

楼市“二次探底”房价回落在即

央行:金融创新须坚守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底线

住建部严打中介 “二房东”全面叫停

西安金融大都市之路还有多远?

买现房御寒冬 西安楼市现房推荐3300元/平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