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京城楼市端午成交仍陷低迷 楼市进入买方市场

北京商报2014/06/05 20:4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低迷的楼市在传统的“红五月”爽约之际,京城开发商各出奇招,以期把握端午的销售窗口期,然而节日氛围也未能让楼市出现提振的迹象。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5月31日~6月2日)期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54套,成交面积3.03万平方米,创下了自2008年端午开始放假以来连续七年间的值。

供应充足销售低迷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假期里,北京楼市表现依旧低迷。据亚豪机构统计,5月31日-6月2日三天端午假期内,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54套,创下自2008年端午开始放假以来七年间的值。而二手住宅成交受月末翘尾因素的拉动小幅提升,网签量为140套,较去年端午期间上涨了12.9%。新房和二手房网签总量仅394套,同比去年下降五成多,为2009年以来的值。

今年端午期间,北京新房市场供量充足,据统计,端午三天小长假期间,包括朝阳区的臻园、房山区的天恒乐活城D5、通州区的K2玉蘭湾、大兴区的住总万科橙及顺义区的会展誉景在内,北京共有5个老项目后期开盘,累计新增了千套房源。除了臻园售价4.8万元/平方米外,其余4个项目为定位刚需、“刚改”客群的中低端项目,售价在1.8万-2.9万元/平方米之间。

同时,记者了解到,端午小长假期间大多数在售楼盘均表现活跃,纷纷举办各类营销活动。然而销售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即便是到访客户数量,也多数未能达到预期。

业内人士分析,房源供应增加的同时,受自住房分流以及信贷等因素影响,目前的刚需市场去化却较为困难。截至6月2日,北京商品住宅库存量达到7.5万套高位,比起1月底时的5.5万套,短短4个月时间里库存量增加了35%。

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为了加快销售,房企的推盘强度和让利幅度正在不断增加。一成首付、零首付、零点开盘、无理由退房等在内的众多新鲜营销策略纷涌而来,以期实现差异化竞争,抢夺购房者。

继推出“全盘无首付”促销政策造成轰动效应后,端午小长假期间,珠江四季悦城再次祭出“免费送房”的杀招。该楼盘折算单价为1.48万元/平方米,曾制造了一波“北京房价重回万元时代”的关注潮。

“目前,开发商对购房者的首付款和按揭贷款的依赖越来越大,几乎占到开发商资金来源的40%。”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因此不少开发商热衷于推出各种措施降低购房门槛,吸引买房人入场。

除了在首付款上做文章外,部分项目更是直接在价格上给出优惠。一些刚需项目不但普遍以低于预期的价格开盘,甚至还出现了开盘价格大幅低于取证价格的现象。房山的天恒乐活城D5以1.85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推出了最后一期产品,与该批房源2.5万元/平方米的取证价格相比,实际开盘价格仍降低了不少。

楼市进入买方市场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表示,“未来楼市将步入调整阶段,供需逆差将进一步加大,在自住型商品房形成实际成交之前,未来成交量的低迷现状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北京楼市几乎已经告别了“日光”的节奏,对于这些刚需项目来说,在去年火热之时很难会有开盘数月仍有近半房源未去化的现象。

监测数据显示,21个大中城市近四周的新开楼盘认购率均在45%以下,而2013年的周平均值为56%,新房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溢价空间的加大明显反映了市场已经从之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信贷未见放松、自住型商品房提速供应的双重压力下,由于大量刚需客户转向等待自住商品房,一向以刚需为主的北京商品住宅市场,买方特征将日益明显,在供应同质化的郊区,或将抢先上演“以价换量”的局面。


 

经历2013年的上扬,2014年楼市显得有点冷清,热度远没有达到预期。多地楼盘降价消息不断传来,不由得让人联想起2008年楼市的现状。那么,同为楼市的调整期,2014楼市和2008年楼市有何不同呢?

国际经济背景不同2008年:大规模金融危机

2014年:世界经济温和筑底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导致美国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削弱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消除对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期望,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加重资本市场的恐慌气氛。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不可避免。首先,外部金融环境更加不确定;其次,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国际铁矿石货源紧张,国内出口受阻下滑,生产生活资料价格纷纷上涨,通货膨胀现实压力增大,给2008年的房地产行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筑底温和回升,全球经济增长点或拓宽。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进而收紧宽松货币政策后,将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再调整”不稳定期。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

国内经济环境不同

2008年:“最困难”的一年

2014年:有压力也有后劲

照官方的说法,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07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双防”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内外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明显。随后,政府提出力保GDP增长不低于8%,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从政策的出发点来看,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为了刺激房价的上涨,而是为了促进消费,提升成交量,从而恢复消费者的购房信心。

在今年季度,包括PMI所有需求指标均超预期减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料的要大。管理层明确指出:“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及时拨付预算资金,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这进一步释放出通过稳增长来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明确信号。

随着改革红利、结构调整红利的陆续释放,下半年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或许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今年整体仍是稳中求进的发展趋势。

政策调控模式不同 2008年:组合拳恢复市场信心

2014年:长效机制 稳中求进

08年政府的楼市政策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

2014年的政策走向是供给增加,需求调控差异化。在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落地并取得效果前,限购限贷不会退出,但是调控的方向是越来越市场化。楼市调控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价变动,尤其是不动产登记、房产税如何实施以及对农村土地入市的推进等,都将会给房地产业带来更多的未知数,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面对更为复杂的博弈。

楼市实际表现不同

2008年:内外双压力 房市遇冷

2014年:三四线房价下跌 一线趋稳

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延续了2007年略高于30%的同比增长幅度,而整体市场处于理性回归的态势,宏观调控起到了明显成效。2008年下半年,国际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由于“抑制过热”政策叠加、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以及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楼市出现涨幅下降的趋势。

2014年的宏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较强,整体支撑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另外,市场流动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些因素将继续支撑房价的稳定。但2014年楼市已经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由于聚集了过多的资源,需求集中,而供给和存量相比需求都较为短缺,因此市场供不应求,房价企稳;然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库存积压非常严重,供过于求,多个城市出现了房价下跌的现象。

房企应对策略不同

2008年:房企集体“找钱”

2014年:规模降价未至

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本土房企,开发商在资金面上都不会再像往年那般得心应手了。即使龙头房企万科,在快速回笼现金流的同时,也开始考虑资金的问题。开发商们集体面对的门槛,开始从土地转向了融资。

2014年多家品牌房企现有土地储备较为充足,足够未来3~5年的开发。2014年上半年仍处于一个补库存的周期,因为一线城市和二线重点城市的供给还不能提升到一个均衡的水平。经过2013年房价的快速上涨后,2014年房价的上涨速度有放缓的可能。鉴于资金的压力不大,开发商早前获取的高价土地,不会急于推盘,而是等待区域房价稳定至盈利预期后再推盘。由此也看到,包括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大规模降价并未开始。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