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房地产没法玩了 开发商争夺最后"一块肥肉"

房天下2014/03/25 14:3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房天下讯 “谁再叫我开发商,我就跟谁急!”这是花样年总裁潘军的口头禅。当以万科为首的各大地产商急吼吼要抢食“社区服务”这盘菜之时,已布局社区服务平台达十年之久的花样年,急需甩掉地产开发商这顶帽子。潘军告诫同行,“500亿的现金从你的门前流过,你一分都没捞到,那不是没机会,是你笨。”

3月19日,抢食者之一招商地产对外透露,旗下社区服务平台“到家网”已经在深圳的12个项目悄然试水。

四年前,在中国房地产最闪亮的日子里,任志强先生说至少有8万家地产商。受利润下滑的影响,这一数字到去年削减成了5万家,业内人士预计,未来3-5年内会再减少两三万家。现在,行业集中度在提高,地价在涨,人工在涨,材料在涨,只有利润率在下降。这些数据都在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地产开发这活儿没法玩了!

竭泽而渔,那接下来玩什么?精明的地产商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意识到,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和房屋溢价赚钱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而一个依靠社区服务和客户资源赚钱的时代即将来临。从2013年开始,万科、花样年、招商、华润、北大资源等纷纷唾弃地产开发商的头衔,声称要做高精尖的“社区服务商”。有人瞧门道,也有人看热闹,但它真的是地产商们挖到的下一棵“摇钱树”吗?


 

大佬们才敢做的“生意”

据悉,招商地产日前上线的“到家网”已初步实现了数字化、集成化、智慧化的服务应用,打造线上线下并举的物业服务模式。业态涵盖了物业服务、文化服务、康体服务、生活服务、及社区电子商务等模块。这与世茂推出的“云服务”计划有诸多相似之处,盈利效果并不明显。

专业人士分析称,社区服务商是一种基于客户资源再挖掘而产生的商业模式,最根本的理解就是读懂社区居民的消费主张。传统开发商在向社区服务商转型过程中个常犯的错误,就是用房地产化的思维来干“社区服务”的事,往往过度强调房地产产品本身的性能、定位、品牌等。这是典型的基于“物”而不是人来创造商业生态的做法。

一份数据显示,万科目前管理着362个社区、40万住户、约300万的社区人口,未来5年将可能增加到500-600个社区,100万住户,约800万的人口规模。如果每人每月在社区内消费2000元,仅社区商业便可达到1920亿元。社区商业,似乎充满了利润的想象空间。但是万科社区商业似乎说得多做得少,尽管业态包括便利店、第五食堂、洗衣店、药店、银行和菜市场等,盈利状况欠佳,目前仅在北京和杭州良渚文化村试点运行。

花样年“彩生活APP”则在十年的摸索过程中挖到了“桶金”,初步实现从物的管理升级到对人的服务上。据了解,“彩生活”在提供普通的物业管理服务以外,还提供酒店管理、楼宇智能、资产运营、社区增值服务等社区综合服务。2012年收入1.85亿,增幅达48%,毛利率超过40%,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相关人士透露,“彩生活”目前的主营业务收入仍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物业管理业务,且收入增长也较多依赖于管理规模的扩张,而非内生性的增长。尽管在社区资产运营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增值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尚不具备实质增长的条件。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