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经适房纠纷牵出泄密短信 一套房引爆监管疑云

房天下综合2010/03/31 09:0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因举报证监会工作人员涉嫌内幕交易,苏女士一夜之间成为焦点人物。昨日,苏女士向本报透露了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经适房纠纷引出泄密短信

2002年,李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证监会。一年之后,她买入了一套位于宣武门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当年买入的房产已经,不过李莉当时一定不知道,正是这套房产,把她拖入了现在危险的漩涡。

2006年6月,李先生和李莉领证登记结婚,但婚姻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双方便进入了分居阶段。随后双方通过起诉离婚的方式分手。在离婚财产分割时,李先生表示,李莉此前购入的经适房未进行分割,因为李莉称这一房产为其母亲所有。

因为这一房产的疑点,才带出了此后的泄密短信事件。

某日,李莉原婆婆苏女士在整理家中文件时,发现了一张手机SIM卡。在这张卡上保留着一条短信,即为三一重工分配分红预案。从短信内容看,这条短信是从李莉开户的手机号上发送出来的。而根据SIM卡上通信录和SIM卡上存储的其他短信内容,苏女士推测,这一SIM卡当时是李莉母亲使用的。

-实名举报要一个说法

爱恨情仇,加上利益纠葛,促使苏女士前往证监会进行实名举报。2008年6月,苏女士找到了证监会的信访部门,举报原儿媳内幕交易、骗买经济适用房问题。一个星期后,证监会纪委的人员持介绍信找到苏女士了解相关情况,并要求李先生前往证监会配合调查。

据李先生和苏女士称,(证监会纪委)看到这条短信,认为只要其(李莉)母亲买了三一重工的股票,(便)直接构成了内幕交易。“最后也调查了,结果是她母亲有股票账户,但是没有买三一重工,证据不足。”但李先生认为,即便没有购买三一重工,也构成了泄露核心消息(罪名)。对于三一重工转送短信的泄露,苏女士一直要求监管部门有一个“说法”,即书面回复。但据苏女士介绍,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满足这一要求,称口头说法已经有了,并暗示监管人员的“三姑六婆”买卖股票监管难度大。

“你自己是监管别人的,如果你自己都不能遵纪守法的话,你怎么监管别人呢?”苏女士认为,作为证监会工作人员,即使是操作别人的股票账户,也是不应该的。

电话委托疑云重重

李先生对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因为前妻在证监会工作而利用内幕消息交易,他本人对股票了解不深。根据记者对李先生股票账户交割单的查看,李先生股票投资数量和金额不大,从400股至2000股不等,主要集中在2006年期间。

对比交割单,李先生怀疑李莉还直接通过自己的账户对股票进行交易。在2007年交易数据上,李莉登记的手机通过电话下单的方式对中海海盛、北辰实业、海欣股份、SST秋林(现名)进行了买卖操作。

而根据记者对比证监会内部通讯录,此号码登记使用人的确为李莉。在双方离婚期间,李先生称李莉要求对股票交易收入进行分割。

而据李先生表示,李莉当时在证监会稽查一局,以工作性质需要保密为由,让其不要过问自己的工作。李先生甚至称,自己不知道李莉领多少工资。但他也表示,李莉和其母亲、兄弟谈论股票。(北京青年报)

残疾人可优先购经适房 特困残疾人或实物配租

武汉经适房新政揪"李鬼"30余人造假被取消资格

经适房是蜗居救世主?盘点武汉北京保障房政策

武汉:网上违规发布经适房租赁转让等将被追责

今日快讯 】 【各方观点 】 【图片新闻 】【娱乐地产 】【新闻下午茶】【搜房观察


政协委员、广州富力集团董事长张力建议政府少建经适房,多建廉租房

“很多人开奔驰来买经适房”、“买房者的钱都被政府赚了”。在社会福利和保障界的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广州富力集团董事长张力炮轰保障房制度和高房价

昨日,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参加该组讨论时坦陈,目前经适房存在变相福利分房的问题。

“很多人开奔驰买经适房”

前日,在社会福利和保障界分组讨论中,张力建议政府应少建经适房,多建廉租房,保证更多的人有房住。他称,建经适房是为解决买房问题,而有意买房的人最起码不是穷人,住不起房的才是穷人,“政府应该多关心没房子住的人,少关心买不起房的人。”

目前,经适房比廉租房多两三倍,张力认为这不合理。在他看来,廉租房量应达到房屋总量的10%左右。“现在很多人开奔驰来买经适房,我都见过。”张力说,这些人一买就好几套,房价涨后转手就赚几百万元。

“买房者的钱是被政府赚了,而非开发商。”张力说,以前土地成本只占20%,现在占到60%至70%,政府卖地的利润一般可高达200%,“本身价格100万元的土地,政府300万元卖给我们,这叫政府先喝头啖汤。”张力认为这是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去年提供廉租房200万户

昨日,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参加了社会福利和保障界的小组讨论。在保障房方面,他介绍,去年提供廉租房实屋200万户,超出了计划。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晚,国家采取了逐步放开的政策,到2000年才完全停止了计划供应,各单位福利分房被叫停,但也没有100%被停止。“在搞经适房方面,还是存在变相福利分房的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说,房地产市场不完全由市场调剂,说到底跟土地有关,土地资源有限,同时还是国家管的,造成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完善、不充分。同时,供需不平衡推高了价,应适当增加供给,那就涉及土地供给和税收、资金,“住建部能使用的调控手段几乎没有。”郭允冲说。(记者傅沙沙)来源:新京报


据媒体报道,作为经济适用房的深圳桃源村三期地下停车库里,停放过夜的车辆中,20万元以上的车辆竟然占了近两成,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奥迪、富豪、凌志等名车。有市民质疑,桃源村三期的出售对象为总资产不超过28万元的低收入家庭,为什么车库居然也是好车扎堆呢?

开宝马、奔驰等名车,住的是经济适用房,这是对保障住房制度的极大嘲讽。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种住房救济制度,经济适用房本身就存在制度性缺陷,因为这种救济制度是一种“终身”福利,而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应取消经济适用房而多建廉租房。但是否取消经济适用房是一个问题,

如何建设和分配保障性住房又是一个问题。

譬如保障住房究竟如何选址?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拆迁改造之后的土地收储成本很大,工薪阶层也不可能接受未来经适房的房价。建在偏远、交通不便、配套不完善的地区,无疑会化中低收入群体的日常生活成本。这也真是中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性住房叫座不叫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障住房建后如何分配,这更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其中关键是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完善,什么样的收入群体享受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如何制定?享受保障性住房,一旦收入提高,如何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的属性转换和退出机制?怎样避免新的寻租机会?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执行偏差和监管不力造成的,实际上反映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思路还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这里不妨殷鉴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的做法和经验。

一、货币补贴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的选择趋势。财政补贴的优势是直补“人头”,将转化为消费者的福利,不会流失或被生产者、管理者占有,同时也避免了建房补贴中政府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干预,不需要付出巨额的监督成本。

二、完善的信用制度,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在透明的收入水平和完善的信用制度之上。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之前,会通过有关管理机构对其收入水平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补贴真正落实到确实需要帮助的人及家庭。但反观国内,我国信用制度还不健全,当下只有不断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严格进行收入监管,才能使住房保障制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还建立在完善的法律之上。在美国,关于住房保障的法律也有很多,譬如,《住房法》、《老人法》以及许多税收、投资、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法律都涉及住房保障问题。

当前,要在研判国情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性住房模式,譬如,加快实物补贴向货币补贴的步伐,建立按人均收入、家庭收入、已有住房面积的档案,对受助家庭领取的补贴和购买的住房进行跟踪监督,防止出现不公平现象,借助二手房市场,将旧而小的房产置换给低收入家庭。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