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明年有2次加息空间 5成受访者投资房产抗通胀

房天下综合整理2009/12/07 09:2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央视《经济半》栏目就当前经济界所关注的问题,对百余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主题是:通胀离我们还有多远?力图破解当前中国经济所面对的的一个悬念。

77%受访者认为货币投放过多是通胀主因

调查结果显示,52%的被调查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认为:我们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但通胀还并未到来;有42%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通胀真正来临的时间预计是在明年下半年;

77%的被调查者认为,货币投放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43%的被调查者认为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疯涨最能表现通胀的显现。

但是对于通胀来临,峰值能达到多少,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观点普遍认为通胀率仍然会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57%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率的峰值将在5%~10%之间。

最近两个月以来,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涨的听证会,电价调整也渐行渐近。平均销售电价或上调2分左右,具体方案仍在拟订当中。与此同时,部分城市的燃气价格也有20%的上浮。这些因素均成为目前关注通胀问题的焦点。

四成受访者认为调整货币政策可有效防通胀

当前我们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御通胀风险或者减轻通胀危害呢?42%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控制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13%的受访对象认为是阻止热钱过快流入;还有11%的人认为是控制物价普遍上涨。吴敬琏认为,“问题根源还是票子不能发得太多。它的根源在于总需求太大于总供给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李稻葵认为,“货币政策方面可能需要做一些更加灵活、更加谨慎的渐进式调整,不等于说要退出。第二个要适当扩大资产的供给,尤其是优质资产的供给,让大量的资金能够有比较好的投资去处。”陈雨露认为,“最恰当的时机是明年下半年,我们的货币政策就应该由宽松转向适当的收缩。”

吴敬琏认为,现在之所以通胀率仍然呈现同比负值,并不意味着没有通胀的阴影。真正观察通胀的准确数据变化应该是看CPI的环比指数上升。而中国的这一数字在10月就已经呈现出环比上升。因此,关注通胀并且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是现在就有必要着手的。吴敬琏说:“票子发多了,就会涨,但是开始票子多的时候,相当多的人有货币幻觉,所以他并没有调整他的消费行为。

所以,物价还不会动,但是人拿到的票子时间长了,他的消费行为就会改变,他就会买东西,有太多的票子去追逐比较少量的商品,就会出现物价上涨的趋势。所以当出现了这种预期形成的迹象的时候,管理层就要非常注意。”

部分银行回避固定利率 加息不影响选浮动利率

担心加息武汉市民急还房贷 业内:要量力而行

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加息 专家认为我国近期不会加息

今日快讯】【各方观点】 【图片新闻】【娱乐地产】【新闻下午茶】【搜房观察


69%受访者认为应该适当微调货币政策

对于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您认为现在应该做何种调整?69%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应该适当微调;13%的受访者认为应当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另有11%的人认为应该维持不变;只有2%的人认为应该采取紧缩政策。

龚方雄说:“比如说明年通胀回到2%~3%的话,那么现在一年的储蓄利率是2.25%,所以为了避免储蓄利率变成负的话,可能有一到两次加息的空间。”

成思危说:“三季度比二季度又少了,变成了1.5万亿,如果四季度是1.1万亿的话,又少了,那就说明我们在适度上做文章,每一季度都少,但是为什么不能说是政策转向了,一个是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货币政策转向不是一个国家,几个主要国家要联合起来才行,否则我们一家提高了利率,热钱流入更多就会造成更大困难。”

除了调整货币的短期政策之外,吴敬琏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忽冷忽热的根本办法是: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下把局面稳下来,转变现有的以投资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增长方式。

五成受访者选择投资房产抗通胀

那么如果通胀来了,老百姓如何才能让财产保值增值?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还是买黄金?53%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选择投资房产;20%选择保值储蓄;17%选择购买黄金;13%选择投资股票;6%选择购买保险。

而记者在调查当中发现,选择哪种方式理财,与个人的兴趣和所研究的长项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些熟悉资本市场的被调查者而言,投资股市是的增值方式。

有专家表示:“股票投资的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通货膨胀会提高各方面的价格,但是这个企业会把原材料价格提升转嫁给消费者,所以企业利润反而是增加的,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股票价格是上升的。”

龚方雄认为,“如果只是投资的话,买房还应谨慎一点,因为房价今年已经涨了很多。保值理财的话,股市更具有投资价值。”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