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买房不是买图纸 潍坊开发商承诺的都做到了吗

房天下2013/06/26 03:0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房天下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显示,6月17日至6月23日潍坊共成交住宅商品房560套,环比上周涨31.76%。与高成交量相伴的是,诸如开发商赠送面积现猫腻、非毛坯房墙面开裂或漏水、配套不达标等纠纷层出不穷。“说好的X大楼呢?”“说好的轻轨呢?”“说好的绿化率呢?”……每年的交房季,房天下业主论坛里就会出现业主类似的“控诉”。

似乎,买房人都有一个无奈的共识——不要对开发商“说好了的”配套期望太高!如果销售说周边有公交车站,实际是步行10才能到达,依此类推;如果你买的是非毛坯房,开发商承诺用各种大牌产品,但并不意味着开发商能做好它的防水;如果开发商说楼盘白浪河、虞河、植物园,那也许是你站在20楼仅能看到其远远的在彼岸;如果开发商说,未来这里将有五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那么也许未来三五年,这些都仅仅只是在“纸上”。

延期交房 房屋漏水 房产证遥遥无期

潍坊开发商承诺的都做到了吗

近几年,潍坊楼盘开发数量呈疯涨之势。同一片区的楼盘往往仅一街之隔,同类住宅产品既要争抢客源——拼低价,又要保证利润化——定高价,最终只能在配套上做文章。高端会所、园林绿化、知名幼儿园、商业配套……有了这些噱头的粉饰,再加上漂亮的楼书,即使开发商连地基都还没打,房子也能卖个好价钱。

市民曲先生在名都百盛园的家四年来一直漏水,开发商方面却一直不给彻底解决。记者从该小区物业了解到,出现类似漏水问题的住户有100多家。业主们为讨说法,甚至集体租车到昌乐找到了已经更名的开发商讨说法。迫于业主压力,开发商已经主动找物业协商,表示尽快出台解决方案。

经济开发区华仕家园小区的业主同样很闹心,“小区交房后业主便交纳了契税,但至今两年了房产证仍未办下来”,陈先生一脸愁容的说到。2010年末华仕家园小区的1号和2号楼交房。家住小区2单元的陈先生告诉记者,1号和2号楼在交房之后大部分业主都选择入住,并且交房之后不久,开发商便向这两栋楼的业主收取了房屋契税。“按规定,交房缴纳契税之后房产证应该马上就能办”,但缴纳完房屋契税之后,这两栋楼的业主却迟迟未见到开发商向他们索要办房产证需要的相关手续材料。2011年10月份,华仕家园开发商下通知要求1号和2号楼的业主去房产交易中心开据首套房证明。截止今年3月份,小区的3号楼和4号楼相继交房,而1号楼和2号楼的房产证仍然没有办理下来。

相较于房屋漏水、房产证难产等问题,延迟交房则更加普遍了。2010年12月份,市民王先生购买了经济开发区缇香美地小区一套房子,按合同约定,开发商应于2011年12月31日前交房,但直到2012年6月份,王先生和小区其他业主才拿到新房钥匙。对于违约金问题,开发商先后两次和部分业主达成协议,但因为对协议内容不满,目前包括王先生在内的16名业主尚未落实违约金问题。

推荐阅读:


“中国式维权”尴尬多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每个楼盘到了交房季,就会出现一群业主痛陈开发商的种种“恶行”,一些有头脑的业主还会邀请各类媒体“围观”维权行动。这就是“中国式维权”,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尴尬。

2006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曾联合发布《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对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房地产企业如果在购房合同中有免除自己责任,加重购房人责任或排除购房人合法权利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查处。

然而,时至今日购房者仍处于弱势,只有“买”和“不买”的权利,对于房产合同中存在的漏洞与不利条款只能被动接受。即使能够团结业主共同维权,诉讼的道路也是漫长而坎坷,不仅代价巨大而且根本拖不起。在新华路佳乐家对面五洲时代城购买公寓的王女士就遭遇了霸王条款,房子延期交房、房产证迟迟未办,原本两万余元的违约金被砍成4000元了事,“实在不想和开发商耗下去了,毕竟还是想着尽快办理房产证”。

在国外遇到这种情况,是严格依循法律途径来解决。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规定,凡是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有关信息而给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的,这种错误印象又关系到所宣传的产品、服务实质性特点的,均属欺骗性广告。广告发布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刊播虚假广告的公共媒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于虚假广告的发布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通过向地方法院起诉,冻结其全部财产,用于将来对消费者赔偿。这样,虚假广告的发布者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而且如果罪名成立,还将面临牢狱之灾。

反观目前中国的法律制度,在此方面不仅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在诉讼程序中也多有不公。国内的购房者若想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要形成规模强大的维权群体,二要通过媒体释放消息制造舆论压力,双管齐下形成“中国式维权”模式,才有可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仅靠单打独斗,多半会成为开发商的牺牲品。

也许,“中国式维权”在尴尬的同时透露的是一种无奈,对于业主,如何在法律层面更好地保护购房者权益才是解决之道。

推荐阅读: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