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今日楼事:地方版四万亿若上路 楼市调控真加码?

房天下2012/08/05 00:0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编者按:2008年国家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在全球经济一片晦暗中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也留下一片阴影——地方政府背负了大量债务。如今,房地产调控似乎已没有“回头路”,为稳定经济增长,部分地方政府大举放出投资计划,传地方版“四万亿”将出炉。那么,地方财政能否成功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8%=10%?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上半年GDP,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同比增速下降到8%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也下降了10.0%,那么可不可以认为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住建部秦虹认为:

中国的经济实际上是三架马车,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出口,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2季度7.6%也是近几年来比较低的一个增长速度。主要是出口拖累比较大,出口是负增长,再一个是投资,GDP是7.6%的话,以前的占比基本都是在3%,4%左右,而现在的投资却下降到了2%左右。投资下滑这个显然还是和房地产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房地产产业链很长,涉及到上游几十个相关产业,房地产投资减少对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速影响也是较大的。

为寻找平衡点 出台四万亿?

7月30日,国际金融报的一篇文章,让从五月开始风传的“四万亿”再次映入读者眼球。报道称: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各地稳增长的序幕也随之拉开。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对于地方政府的大刀阔斧,市场人士纷纷担心此轮投资会成为地方版的“四万亿”。

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教授宋颂兴称,此前的“四万亿”投资确实遗留了很多问题,对于投资的态度并不能“因噎废食”。他认为,长远来讲,消费是主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规模拉动消费不现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了稳增长,有效的投资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这一次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不同。‘4万亿’是由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制定计划,地方政府去落实。而这次中央选择放权,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具体计划。”

而据统计,目前国内有50个城市公布要开挖地铁。按每个城市100公里估算,50个城市至少有5000公里的地铁建设;每公里地铁造价约10亿元人民币,约需支出基础建设费5万亿元。此外,本月浙江、新疆、贵州、江苏、湖南纷纷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被称为地方版的“四万亿”。

部分地方扩大投资计划

宁波:7月16日,浙江省宁波市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26条新政内容涉及清费减税、扩大投资、调整结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营造氛围六个方面。

南京:7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涵盖投资拉动、房地产消费等10个方面。

长沙:7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对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以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活潜在市场需求。

贵州:据了解,《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于8月份公布,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

新疆:央企“十二五”期间拟投资新疆逾7000亿,“疆电外送”和各级电网建设得到自治区全方位支持。

延伸阅读:

房价抬头调控压顶 新一轮楼市"促销潮"或逼近

政治局:坚决贯彻调控防反弹 降低购房者预期

再显调控决心 中央督查组摸查地方楼市"小动作"


 

“四万亿”究竟靠不靠谱

资金从何而来?

1、向银行借贷

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

2、发行地方债

地方债利率一般高于国债利率,可将游离于理财产品和高利贷中的资金聚集过来。

3、招商引资

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让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4、减税

通过减税等方式培育良性的市场环境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

谁会成为最终买单者

对于地方政府的大刀阔斧,市场人士纷纷担心此轮投资会成为地方版的“四万亿”。经济学家郎咸平就在其微博上评论称:“这情况就好比给病入膏肓的病人猛打强心针,最终会在短暂兴奋后,陷入更深危机,这些乱投资又得老百姓买单。”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强调,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

会不会吃回土地“老本”?

但据审计署审计,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超10万亿元。2012年和2013年将是地方债务到期的高峰,两年到期额度合计超过3万亿元。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透明的资产负债表,信托公司甚至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并不能准确控制负债率和债务质量,因此常会有过度举债的项目开工。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将愈发增加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

而通过举债完成的投资,一旦项目不能覆盖成本,为了弥补这部分收入,很可能会刺激地方政府转向土地出让市场。另外,地方政府在刺激经济时,往往从楼市角度入手,这就导致地方房产调控暗地松绑。

延伸阅读:

房价抬头调控压顶 新一轮楼市"促销潮"或逼近

政治局:坚决贯彻调控防反弹 降低购房者预期

再显调控决心 中央督查组摸查地方楼市"小动作"


 

业内看四万亿

马光远: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

孙立坚:从效率角度讲,此轮刺激政策与当初4万亿政策相比有所进步,但鉴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上的问题,这样的刺激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后遗症。“,政府还是应减少干预,以引导为主,给企业减税,扶持公平竞争环境,那样,才会有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活力。”

多盈点评:2008年中央实施的四万亿政策事实是证明是错误的,不仅没有拯救中国经济反而导致通货膨胀。那么地方的四万亿是否也会如此?从政策来看,要想避免另外一个错误的产生的期待就是避免重复建设,在此前提下各个省份提出自己的发展规划是有必要的。

证券时报时评:地方版“四万亿”计划很难实现,其主要目的在于表明稳增长的决心,作为一种政绩、一种态度,既给上面看也给公众看,同时,这些投资计划大概是用来吸引社会投资的噱头。但是,无论是上级政府还是社会公众,并不傻;而且,社会投资也不一定看重政府所罗列的项目,因为有的项目是有较大投资风险的。

延伸阅读:

房价抬头调控压顶 新一轮楼市"促销潮"或逼近

政治局:坚决贯彻调控防反弹 降低购房者预期

再显调控决心 中央督查组摸查地方楼市"小动作"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