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央行:逾七成居民称房价过高 中高收入者更突出

中国新闻网2010/03/16 21:3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中国央行16日公布的一份针对储户的调查显示,逾五成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这一比例创下11年来值。逾七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过高,难以接受”,各收入水平持此判断者均攀升,中高收入人群更为突出。居民消费意愿紧缩,储蓄和投资意愿高涨。

今日数据显示,居民对未来通胀预期不减,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25.9%,比上季再降2.3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达51.0%,是自1999年调查以来的值。

对当前房价水平,七成以上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选择“可以接受”的居民占比为27.6%。自2009年2季度以来,城镇居民反映房价过高的占比逐季攀升,各收入水平持此判断的居民普遍增加了一成左右,其中中高收入人群更为突出。

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比上季略有下降,但季节调整后的居民通胀预期仍显上涨,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5.6%。

央行称,基于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明显回落,2009年第2季度至今,这一紧缩趋势尤为明显;储蓄和投资意愿则不断加强。15.3%的城镇居民愿意“更多地消费”,43.6%选择“更多地储蓄存款”,41.2%倾向于“更多地投资”,包括购买债券、基金、股票等。

 


多个城市房价开始松动 调整"大戏"将提前上演

推荐阅读:三雄争霸 近2000套房抢占邵昂路板块

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正在显露疲态,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采访发现,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楼市成交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房价也出现了松动,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专家认为,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将使楼市调整“大戏”提前上演。

聚焦1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2009年楼市的热度超乎寻常,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火爆程度令人惊奇,快速上涨的房价、大量的投机性消费,引发了关于楼市泡沫的争论,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去年末,政府调控力度明显加大,“国四条”之后,新一轮政策调控拉开了序幕,有关土地调控、税费调整、信贷金融、市场监管的政策纷纷登场。

2010年楼市一开局更是显露出明显的紧缩态势。1月10日,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国家对其调控的最强音——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涉及五大方面、十一项条款,内容直指高房价,被称为“国11条”。

随后,央行宣布从1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标志着金融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收紧银根与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市场过热不无关系。

继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有关房贷优惠的政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政府再次明确,二套房贷实现无差别的首付四成的政策。近日,中行已经停止了个人房贷7折优惠的政策。这也充分显示了银行系统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严格监管。

此外,市场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打击囤地、严控开发企业拿地资格、打击捂盘惜售等相关细节不断出台且执行力度明显加强。近日,2009年闻名京城的顺义“地王”被无偿收回,开发商也因此损失了两亿元的保证金。1月底国土资源部又提出了清理整顿“小产权房”的要求,相关的监控力度明显加强。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接受《新华网-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四条”出台之后,政府已经明确了调控思路。即加大中低价商品房供应、加强市场监控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这几项核心内容直接对应当前楼市过热的现状。政府这样的调控思路,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从后续出台的具体政策来看,均是围绕这四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调控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各地方有关楼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将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调控体系,这将对持续“高烧”的楼市起到立竿见影的退烧作用。

延伸阅读:

专访倪峻:关注购房者 2010年苏州房价涨幅放缓

房价将继续涨价 物业税无碍商业地产

解读国土部34号文件 刀刀见血能否砍低苏州房价

[热点]20位地产界人士预测 2010房价必跌?


聚焦2京沪深等城市房价松动

记者发现,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楼市成交量已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房价也出现了滞涨,甚至负增长的情况。

在中原地产监测的9个城市中,成都、杭州两地成交量在去年12月冲高之后,今年1月大幅下跌,达到8成左右;京、沪两地成交环比降幅约5成;广州、天津、重庆三市降幅约为2至3成。

“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一天能接待10多个客户,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一天也只能接待两三个,有的时候连一个都接待不了。”21世纪不动产北京安信瑞德加盟店紫芳园的经纪人小刘向记者抱怨市场冷得太快,“上个月我们店的客户量比前一个月下降了一半多,房价也略有下降。”

记者了解到,继去年12月份北京亦庄区域二手房成交均价出现负增长之后,今年1月份类似的情况已传染到北京更多的区域。据21世纪不动产对北京300个二手房成交活跃楼盘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有21.2%的楼盘二手房成交均价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另有超过两成的楼盘成交均价出现滞涨。

另据亚豪机构调查显示,1月开盘的项目中有多个项目出现了价格停止上涨的现象,如明悦湾、朝阳首府等,有的项目还出现了价格回调的现象,如位于大兴亦庄开发区的金色·漫香林项目,1月开盘均价为19500元/平方米,比上期开盘价格下降了1000元/平方米。

经纪人小刘告诉记者,就在一周前他接待了一个客户,想买紫芳园二区的房子,当时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业主报价122万。后来帮购房者将价格谈到了120万,“合下来才不到20000元/平方米啊,结果购房者还嫌贵,不要了。这在一个月前简直难以想象。”

记者发现,类似于小刘这样的情况,目前市场上相当普遍。“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明朗,现在即便业主肯降个一两万,许多购房者也不愿意买了,他们的心理价位越来越低。”多位房产经纪人这样对记者说。

北京出现的情况并非个案,上海、深圳房价也出现了疲态,不仅可议价的房源比例扩大,幅度也在加大。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数据监测中心对门店的调查显示,买家观望情绪浓重,业主报价也出现明显分化,可分为三类:约两成有明显议价空间,代表板块有杨浦区鞍山新村板块;约三成小幅上涨,主要集中在外环沿线的浦东张江等板块;其余五成基本延续前期水平,高端住宅密集的中心城区各板块还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总体而言,市场的可议价房源比例呈扩大态势,幅度也在加大。

位于上海西藏南路的黄浦区众鑫城是温州投资客近年来较青睐的一个楼盘,目前每平方米均价已达3万多元。上海某房产西藏南路门店负责人介绍,1月份以来,门店代理较多的众鑫城6号楼中,有近4成投资客已将手中房源挂牌,尤其是手上有多套房源的投资客,几乎都会选择先卖出一两套以求“落袋为安”。许多业主比以前更有诚意,常说“只要有客户看中就马上成交”。

和京沪房价出现松动的迹象相同,深圳二手房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中原地产发布的领先指数显示,今年1月中原(深圳)领先指数为311.7点,全市六区175个样本楼盘成交均价为17422元/平方米,环比前一个月微幅下滑0.30%。深圳中原三级市场成交系统也显示,1月深圳样本楼盘成交均价为17422元/平方米,比2009年12月微幅下滑51元/平方米。

延伸阅读:

专访倪峻:关注购房者 2010年苏州房价涨幅放缓

房价将继续涨价 物业税无碍商业地产

解读国土部34号文件 刀刀见血能否砍低苏州房价

[热点]20位地产界人士预测 2010房价必跌?


聚焦3调整“大戏”将提前上演

分析人士指出,去年年底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今年1月18日开始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各地陆续召开“两会”,房地产首当其冲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房地产市场观望者不断增多,成交价格出现小幅波动,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发力,楼市调整“大戏”将提前上演。

深圳综合开发院旅游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现在已出的调控政策对市场产生了影响,而且下一步应该还有新的政策调控措施,经历了一季度的“僵持”后,楼市将受接下来的政策调控影响而在二季度发生变化。

“谁都没想到今年一开始,就有那么多调控政策出台。目前北京等城市二手房市场已经出现房源滞销、房价滞涨的情况,3月份以前好转的可能性不大。二手房市场的波动肯定会对一手房市场造成冲击。”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孟奇告诉记者,从以往的规律看,楼市调整总是从二手房市场开始,大概二至三个月后就会波及新房市场。

孟奇以北京为例说,如果二手房按照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价格下滑将不可避免,从而带动新房房价下滑,影响整个北京楼市。不过,他同时强调还得看两个关键因素——土地和货币。

孟奇分析说,以往土地政策相对宽松,但此次大龙地产土地被收回事件已经给市场一个信号,今年的土地政策将真正严格落实,逼着开发商加快土地开发速度,增加市场供应量,抑制房价。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老项目去年已经赚够了钱,他们大可以适当放缓开发进度,甚至捂盘来等待市场回暖。而新项目方面会比较难受,尤其是去年高价拿地的开发商,如果房价继续走低,那他们只能选择低开高走的路线,从而直接拉低房价。”

另外,今年的货币政策是继续宽松还是趋紧,也将直接影响未来楼市走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信贷,加速市场回暖。趋紧则会迫使一部分开发商“低价快出”,以缓解资金压力。“从目前的情况看,趋紧的可能性会更大些。”孟奇补充说。

高姗指出,2月份,恰逢农历新年、元宵节等节假日,楼市供需均会出现低迷之势。节日之后,楼市虽然会有明显的回升,但是由于受到政策调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楼市未来走向也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从当前楼市现状及宏观大势来看,虽然未来楼市走势难以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2010年将会是楼市的盘整之年,类似于2009年的疯狂、火爆将不再上演。”

延伸阅读:

专访倪峻:关注购房者 2010年苏州房价涨幅放缓

房价将继续涨价 物业税无碍商业地产

解读国土部34号文件 刀刀见血能否砍低苏州房价

[热点]20位地产界人士预测 2010房价必跌?


延伸阅读》》:有效阻击高房价:监督和管理必须要言行一致

各部委之间有不同调门,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时松时紧,这些都使公众无所适从。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谈到房价问题时,表示有决心在本届政府任内让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让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价位。但随后不久,另一些官员却在“两会”上接连抛出“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调控房价几乎毫无手段”等消极言论。与此同时,一些开发商更是公开放话,“不要指望房价降下来”。

面对上述不同的观点,老百姓是应该相信政府的承诺呢,还是听从开发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劝告?从情感上,多数人当然内心倾向于相信政府,因为再等上一等,很可能就意味着更多人可以圆自己的住房梦。但从现实和理性的角度来看,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开发商的话往往更具可信度。

首先,过去的经验多次证明了开发商的“先见之明”。房改1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单边市”,即它只有上涨的可能,而几乎从来不降。即便是在2009年这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寒流中,中国房市依然屹立不倒,房价平均涨幅高达24%,北京市商品房价格更暴涨了52%!这显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房价的走势形成了极大反差。今后两年是中国经济实现复苏和繁荣的过程,房价若反而要跌,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其次,政府部门和开发商政策判断的清晰度存在差异。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的政策判断很简单,就是一句话:“房价不会降”。而政府部门的目标则是保持稳定,但怎样的价格才算是保持稳定?对此,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或者说要视不同语境来解读:也许是房价稳中有降,也许是房价保持不变,甚至可能是房价仍在增长,只不过速度略微放慢而已。套句经济学术语,这就叫缺乏“可核实性”,即公众事后无法从所观察到的现象中推断出政府是否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再次,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在“言”与“行”的一致性上也存在一定距离。近年来,开发商不仅与某些经济学家在公开场合一唱一和,鼓吹房价必然上涨、诱导买房对冲通胀风险等观点,并明目张胆地通过囤积土地、捂盘惜售等实际做法来炒高房价。反观政府部门,则存在多个不一致性:中央各部委之间有不同调门,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时松时紧的执行状况。这些都使公众无所适从。

最后,众所周知,在开发商和公众之间,一些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充当一个监管者和客观第三方;相反,由于利益与开发商捆绑在一起,它存在推高房价的显著动机。就整个中国宏观经济来看,房地产仍是支柱产业之一,它直接影响50多个部门近2000种上游产业;就地方经济来看,它关系到中国2000多个县市的财政和税收,涉及各级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升迁,影响众多国有银行的,甚至还与一些公务员的灰色收入直接挂钩。

当前,房价如此之高,已成为社会矛盾焦点所在,要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光靠谴责开发商、指望其良心发现无异于缘木求鱼——在一个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开发商自然就有垄断定价的本能。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监管和协调的责任来。喊一千次口号,不如通过房价可上可下的调整来验证一回。这首先要求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必须是清晰、明确和连续一致的。更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必须意识到,只要GDP增长目标仍压倒一切,“官员出数字、数字出官员”的现状不改变,那么,房价单边上涨的“魔咒”便难以打破。来源: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专访倪峻:关注购房者 2010年苏州房价涨幅放缓

房价将继续涨价 物业税无碍商业地产

解读国土部34号文件 刀刀见血能否砍低苏州房价

[热点]20位地产界人士预测 2010房价必跌?


延伸阅读》》:二次房改列入人大正式议案 根治夹心层住房问题

二次房改列入人大正式议案 根治夹心层住房问题

在社会舆论和上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动下,二次房改有了实质性进展。二次房改的倡导者李明昨日告诉记者,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分别领衔30余位人大代表提出的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已经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

据了解,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今年分别向人大提出了“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和“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

两位代表议案的核心内容都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供应对象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根本目的是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三三制)。

三种住房制度指的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针对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体制。而相应的三类供地方式也分别为: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四定两竞”招标用地和商品房的“招拍挂”方式供地。三支队伍则是政府和民间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及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

“3月13日下午,宗庆后代表的秘书给我来电话说,其提交的关于住房保障法议案已列入人大正式议案,3月14日上午,迟夙生代表也来电告知深化二次房改的议案也列入正式议案。”在与记者的电话中,李明难掩自己的兴奋之情,他说:“被列入人大的正式议案中,这对推动二次房改有重要的意义。”来源:上海证券报

延伸阅读:

专访倪峻:关注购房者 2010年苏州房价涨幅放缓

房价将继续涨价 物业税无碍商业地产

解读国土部34号文件 刀刀见血能否砍低苏州房价

[热点]20位地产界人士预测 2010房价必跌?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