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最严调控下房地产两罪并罚 二三线和西部演大戏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0/12/13 08:19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理财周报)纷繁的房地产市场无非是寻找一条回归当初设想的路。

目前的这个时间点,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收官,但房地产调控的这幕大戏还远未结束。各地时时刷新的“地王”和房地产商频频传来的业绩捷报,与房地产上市公司被死死按在地上的估值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2010年这个拐点上,中国的房地产将穿越极寒,激变,突围。

楼市寒中乍暖

尽管被公认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但在政策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的这段“极寒”时间,房地产市场却暖意渐现。

根据国信证券的数据统计,2010年11月,18个重点城市销量平均同比回落27.3%,平均环比回落8.5%,除广州、厦门两地出现销量二次探底现象以外,其余城市楼市仍带“银十”余温,青岛、东莞、重庆三地11月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北京、天津、武汉、昆明四地环比增幅均在15%以上。

而很多房地产公司业绩表现明显,从累计销量上看,二、三线城市表现明显优于一线,其中青岛表现,前11个月累计销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武汉、重庆紧随其后,分别达到去年全年的92%和84%,其余城市多在60%左右。

而“二次调控”之后楼市乍寒还暖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开发商对市场需求的信心。京、深、杭等8个城市11月份新批售上市的住宅面积环比10月增长26%;北京、上海等地12月周的批售量仍在增加。

如此看来,12月的市场供应很可能高于11月,同时市场逐渐适应调控、新盘多以优惠面市以及“限购令”到期预期等因素的作用下,在供应增加的情况下,12月销量有望实现环比增长。

同时,在价格方面,各重点城市均价维持高位震荡,表现相对平稳,11月均价数据涨跌各半,11个重点城市均价平均环比回落1.6%.

从库存来看,虽然11月以来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但各地库存未现积压,目前市场可售量增长缓慢,整体上仍处在历史低位,10个城市11月份可售量平均环比涨幅仅为2%,其中,杭州、青岛两地甚至出现了6%左右的下滑。

总体看来,2010年政策调控不断,但房价仍在上涨。东海证券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房价较年初上涨9%,一线城市上涨28%,二线城市上涨24%。

从两次政策出台的情况看,4.17政策出台后,各城市成交量普遍出现地量,成交量萎缩甚至于超过2008年;而9.29政策出台后,各城市的成交量萎缩却不明显,价格更是保持了稳定。特别在二三线城市,需求显得更为强劲,甚至于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已经恢复至调控前的水平。

房地产两罪并罚

2010年房地产政策面压力既有来自于2009年行业量价暴涨所引发的基本面压力,也有整个行业过去5到10年缺乏制度实质性改革和政策完善所带来的历史亏欠,所以,是两罪并罚。

简单回顾一下房地产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从2003年被确立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开始,房地产便飞速发展;2005年,房地产业的过快增长引发波真正意义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业一度陷于低谷。

然而,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中央被迫收起调控利剑,通过政策扶持房地产业,鼓励住房消费,拉动经济,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业在多年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很快实现了触底反弹。

2008年中国房企旺市中力求夯实基础,苦练内功者寥寥。更多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盲目扩张。但是,因各地政府托市,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市场峰回路转,让病入膏肓的房企重新有了喘息之机,2008年之殇被2009年繁荣轻易掩蔽。

于是,2007年经历的种种疯狂行为,在2009年再次上演。房地产公司又开始大举借债、高价圈地、高速扩张,钱永远都不够花。而借力高资金杠杆率,几乎成为国内房企融资的不二法门。

而在2010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背景下,房地产调控不再局限于行业层面,而是从经济全局考量的战略抉择。中长期看,政策环境和产业地位的变化,必然带来房地产行业主流经营战略和盈利模式的变革。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并非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业膨胀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仅次于制造业,且具有上升的趋势,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而近年资本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尤其是投机成分比重过大,亦为整体经济埋下隐忧。不难看出,正在加紧深化转型的中国经济开始淡化房地产的支柱地位。

而定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及扶持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但并未提及房地产业,房地产所谓支柱产业的光环明显被削弱。

所以,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面临的是一个转折之年,会呈现新的面貌和思维方式。

三大模式锁定公司

而最有可能的是,经过连续打压的房地产,从2011年开始,股价受政策绑架程度会降低,政策收紧后股价有可能会形成回升趋势。股价将会实际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优质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业绩增长能力,股价会有进一步表现。

比如万科,销售额提前四年突破1000亿,突破投资者之前的认识和预期极限,但资本市场给予的公司估值却一再被压低,从28倍一度到11倍。2010年之后,这种情况将会改观。

而各大券商的2011年房地产策略先后出炉,见仁见智中颇多争议。理财周报认为,战略顺应以下趋势的公司将在未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业务布局看,中国房地产增长重心将由东部转向中西部、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城镇化和旧城改造加速将推动中小城市楼市进入高速成长周期。如荣盛发展(002146,股吧)、福星股份(000926,股吧)、中天城投(000540,股吧)等;

从盈利模式看,随着土地、税收等制度转向促进供给端成为常态,囤地坐收土地红利的盈利模式难以继续生存,加速开发周转将成为促进扩张的主流盈利模式。这要求公司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土地储备和开发布局且有层次。如龙头万科;

从经营模式看,受益中国经济增长、城镇化推进和居民财富提升,商业地产需求将获得持续提升,政策环境显著好于住宅。2011年,商业地产拥有资金从住宅回流、房地产信托基金试点和通胀保值功能等多项催化剂。如浦东金桥(600639,股吧)、金融街、世茂股份(600823,股吧)等。

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三个“泛区域城市圈”,区域中心城市消费升级,周边中小城市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武汉、郑州、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城市带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部板块在产业西移和高铁建设的推动下将成为未来五年的房地产热点区域。

延伸阅读:

大中城市房价泡沫近三成 调控仍须“给力”

房价连续三月环比上涨 极有可能导致新调控出台

房价"调涨"路线图:数月调控并未出现实质降价

房地产仍处上升通道 调控初步目标已实现

多数城市房贷压力巨大 学者料楼市调控明年更严


 

(来源:和讯网)12月10日-12日,十二届CIHAF中国住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十二五展望报告会”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对当下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文字实录:

顾云昌:今天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的数据,一公布就有电话来采访,还是关于房价的。有人说中国房价政府这只手是闲不住的手,不断出台政策,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一个文件要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这个文件出来不太管用。总理在“两会”期间讲在他任期以内把房价保持在合理价位,人代会一开北京就迫不及待的拍土地,拍出了三块地王,导致4月份国10条新政出台。新政出台以后价格出现了变化,大家回顾一下4月份的房价环比上升1.4,5月份房价就开始出现环比大概0.4、0.5,6月份出现首次下降,7、8月份环比持平,9月份环比上升0.5,10月份环比上升0.2,这个月是0.3。不管怎么说房价没有过快上涨,坚决扼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房价过快上涨没了,但大家对这样的态势不太满意,总理也不太满意,10月份总理在澳门讲了一句话“左一个十条,右一个五条,房价压不下去”。

到底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我们对房价怎么看?在十二五展望的时候对下一步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怎么展望?刚才任所长讲了很多宏观层面的问题,我也在学习十二五的中央建议,发现中央建议当中少了两句话。句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了;第二句话“房地产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这句话没了,是不是房地产就此不是支柱产业了?这是大家的猜测,在我看来是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重要,实际上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不过是要科学发展。至于房地产那一块写了很多保障房的问题,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是不是支柱产业不是文件上说的,是实际存在的,在我看来房地产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儿子,因为房地产投资占整个投资比例的20%以上,最主要的一点是销售,现在我们把房地产销售统计在投资里面,没有打入消费。我一直在宣传这样一个数据,去年房地产销售总额新房达到4.4万亿,加上二手房销售额达到7万亿,请各位注意7万亿是什么概念。去年我们的汽车销量是世界,今年还是世界,总量是1.4万亿。另外的支柱产业旅游,销售总额是1.1万亿。两大支柱产业加在一起是2.5万亿,我们房地产是7万亿,你说我们是不是老大,还有哪个行业比得过我们。这么大一个行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上的快一点GDP就快一点,上的慢一点GDP就慢一点。我想中国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不会把房地产调下去,我纠正任所长那个数字,不是1000万平方米,是1000万套。1000万套是什么概念?所有的商品房850万套,这几年最的开发量就是1000万套,当然商品房开发不到1000万台,是按照100平方米算。如果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面积小一点。展望十二五的时候首先把思路理清楚,房地产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没有写进去它还是重要支柱产业,请大家放心,不要担忧了。当然保障房也是房地产业,总量不会少,这是一点。

第二点,房价还在涨,尽管说房价环比增长速度放慢了,同比增幅下降了,现在房价同比上升7.7%,上个月8.6%,前个月9.6%,再往前十点几,同比增长速度放缓了,但还是上升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房地产总的态势是供不应求。今年1-10月份,商品住宅卖掉了将近7亿平方米,去年卖8.5亿平方米,06、07、08、09四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4亿平方米,卖掉31亿平方米,差了7亿平方米,供不应求。一些经济学家一说到房地产就是炒出来的,如果供大于求炒得出来吗,只有供不应求才能炒得起来。我发现和房地产有关的都在炒,土地当然也在炒,因为稀缺资源才能炒。所以我们要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什么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房价会怎么样,在钱很多的情况下、买房的人很多的情况下会怎么样,这是。第二、贫困差距拉的很大的情况下房价会怎么样。第三、投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的房价会怎么样。

反过来,我们的土地是收紧的,04年我们一直收紧两根,一是银根,二是地根。过去有些部门不承认土地供应量短缺,说供应量够了,不存在地荒问题。但现在实践证明土地供应量是不足的,过去几年平均每年供应土地5.4万公顷,今年要放大到18.5万公顷,是过去的三点几倍。去年我们的土地供应量是7.6万公顷,今年要到18.5万公顷,这说明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房地产市场上的供应相对不足,需求相对旺盛,导致了我们房价上涨。

了解了这样一个过程,了解了这样一个情形,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怎么调控,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们的途经是什么?我今天的题目是“房地产调控-目标、途经、市场”。

延伸阅读:

大中城市房价泡沫近三成 调控仍须“给力”

房价连续三月环比上涨 极有可能导致新调控出台

房价"调涨"路线图:数月调控并未出现实质降价

房地产仍处上升通道 调控初步目标已实现

多数城市房贷压力巨大 学者料楼市调控明年更严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