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楼市调控殃及下游 世联地产一季度首亏超千万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2/04/26 13:49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中国证券报)持续的楼市调控不仅令房地产行业进入严冬,对房地产相关行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楼市成交量出现大幅回落,与楼市销售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咨询服务行业,经营业绩也遭遇重创。作为A股一家地产综合服务公司,世联地产(002285)26日披露,2012年一季报出现首亏。

代理顾问业务举步维艰 

世联地产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90.5万元。世联地产的解释是,房地产开发商结算代理费的周期仍未改善,造成当季结算的代理费收入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交易量、新开工量和房地产投资等指标的下滑开始影响公司的顾问业务。 

去年一季度,世联地产的净利润为6117万元。而世联地产2010年的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47亿元。 

严厉的调控手段令火热的楼市迅速降温。相比那些生存无忧的龙头房企,严厉的楼市调控对处于下游的世联地产来说,要严峻得多。从递增的应收账款看,如何拿到,已经成为世联地产的一个难题。 

数据显示,世联地产的应收账款从2010年一季度的4138万元,增长到今年一季度的2.12亿元。据地产代理业内人士介绍,楼市过热时,开发商结算代理的周期一般为1-2个月。调控开始后,开发商的拖欠代理已成常事,一些开发商拖欠的周期甚至超过1年。 

不仅迟迟不能结算,代理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开发商为加快销售速度,一个楼盘聘请2至3个销售代理的情形十分常见。世联地产为获得代理资格,采取的办法是向开发商支付“诚意金”。2011年三季报显示,世联地产当期仅向开发商支付的诚意金就多达1.2亿元。世联地产去年三季度的现金流也因此降至-1.05亿元。 

年报显示,2011年世联地产的经纪业务亏损近1712万元。 

顺势逆势皆扩张 

虽然代理顾问业务受到影响,但世联地产的“扩张”一直没有停止。 

世联地产自2009年8月登陆A股起便频频收购。2010年3月使用超募资金4000万元收购济南信立怡高物业顾问有限公司51%的股权;2010年7月使用自有资金2400万元收购武汉经天纬地兴业地产经纪有限公司100%的股权;2011年1月使用自有资金3000万元收购四川嘉联兴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51%的股权;2011年3月使用自有资金2800万元收购重庆纬联地产顾问有限公司51%的股权;2011年8月使用超募资金2100万元收购青岛雅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60%的股权。 

事实证明,在楼市下行趋势渐现的节点上展开收购行为并不明智。世联地产2011年年报显示,“受房地产政策调控和市场调整的影响,并购公司山东世联和重庆纬联的经营情况未能达到预期,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共计3219.58万元”。 

以收购重庆纬联为例,世联地产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底重庆纬联资产总额1526万元,净资产369万元。而世联地产收购重庆纬联51%股权时花费了2800万元。 

以往收购的得不偿失未能止住世联地产的扩张步伐,公司4月14日公告,拟使用超募资金收购深圳盛泽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62.5%股权、深圳市世联小额信贷有限公司29%股权以及收购深圳世联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耗资近1.6亿元。这意味着,世联地产上市时2.8亿元的超募资金即将使用完毕。 

世联地产总经理周晓华此前表示,随着楼市进入下半场,地产代理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将不再适应市场现实,今年公司将启动转型,目标是“构建房地产集成服务平台”。而对于一家地产代理顾问起家的公司来说,涉足房地产金融之路是否顺利还充满了未知数。(记者 张昊)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为传统房企四巨头之一,金地集团(600383,收盘价6.21元)2011年年报今日终于披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公布时间最晚的一份年报。在此之前,公布最晚的是于2009年4月21日公布的2008年年报。与其公布年报的速度相应的是,在“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不断加码的逆境之下,2011年公司多项业绩指标“缓”字当头。但与此同时,2011年公司董、监、高的薪酬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营收增速创2006年来新低

年报披露,2011年金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9.19亿元,同比增长22.08%,净利润30.17亿元,同比增长12%,两项指标的增速较2010年分别下滑近40个百分点,且均为A股传统房企四巨头“招保万金”同类指标的值。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金地集团2011年营业收入增速创下2006年以来的记录,而净利润增速则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横向比较,作为传统房企龙头“招保万金”中的老牌成员,金地集团去年的表现明显掉队。2011年年初公司制订的目标是400亿元,到2011年年底只完成了309.24亿元,这个数字仅为计划的约77%。公司全年销售面积完成223.6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7%,销售金额完成3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9.13%。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两项指标的增速甚至低于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当年公司销售面积110.7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14.03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加2.4%和17%。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加权平均净资产率(ROE)这一指标上,金地集团由2010年的16.55%下降至2011年的15.78%,低于2011年百强房企净资产率的均值19.5%。

2011年是金地集团全面收缩的一年,全年公司仅新增3个项目,合计建筑面积86.78万平方米,相比2010年的717.81万平方米下降近87.9%。但由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增加,使得年末存货占公司资产的比例达到了70.87%,而2010年末这一比例只有62.42%。

高管薪酬整体翻番

尽管2011年业绩增速明显放缓,但金地集团高管的整体薪酬水平却走上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11年,公司共为24位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发放报酬2889.7万元。2010年,公司董、监、高人员合计只领取了1453.1万元报酬,如此算来,2011年公司支付董、监、高人员的报酬同比增幅近一倍,远超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

具体来看,2011年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领取报酬507万元,较2010年的305.6万元增长65.9%;总裁黄俊灿2011年的报酬为400万元,比2010年的189万元增加了211万元,增长幅度高达111.64%。同时,总裁助理 峰2011年报酬288万元,同比大增425.5%;财务总监韦传军和总裁助理胡弘报酬的增长幅度都超过100%;另外,监事长杨伟民和副总裁严家荣涨薪幅度也都在八成左右。

相比之下,2011年万科A(000002,收盘价8.63元)、保利地产(600048,收盘价12.01元)、招商地产(000024,收盘价21.83元)的董、监、高人员薪酬同比增幅仅分别为21.7%、28%、30.48%。

关于薪酬支付,金地集团在年报中声称,对于高管人员报酬,公司遵循对外富竞争性,对内“高绩效、高贡献、高收入”的付薪理念。如今“高收入”已然兑现,但就2011年公司在龙头房企中的横向表现来看,“高绩效”“高贡献”却让人难以恭维。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