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拆迁富翁悲喜剧:一夜暴富到妻离子散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0/12/02 09:5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法治周末 )

走过50岁的人生路口,何亮(应被采访者要求化名)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世态炎凉,接下来的日子就听天由命了。

何亮住在北京小汤山附近的一幢6层的小产权楼里。在邻居们的眼中,他不过是一个说话和气的老北京人。

邻居们不知道,这个个子不高,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就是前不久电视里说的“一夜暴富的村民”。因为拆迁,一些村民获得了补偿。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补偿款令人眼红。

何亮获得的拆迁补偿款是两百多万元。这笔钱曾令他一想起来就感到满足,但这种满足感并未持续多长时间。

实际上,正是这笔钱,造成了何亮现在的尴尬局面———与几个哥哥姐姐断了往来;拿着大部分拆迁补偿款的妻子,与自己离婚后另嫁他人;的女儿来看望自己时,还生怕让母亲知道……

得巨款惹祸上身

何亮在家排行老小,也是同辈中文化程度的一个。候,因为家里穷,他小学都没念完,以至于到了现在,也没能认识几个字。

何亮的父亲去世得早。与离开村庄的哥哥姐姐不同,何亮留在家中四处找活干,同时照顾年弱体衰的母亲,直到1995年年底,母亲去世。

在何亮看来,兄弟姐妹之中“就属我受罪大”———给猪剁菜时,把手给切到了;在池塘里捞浮萍,打算卖给鸭场作饲料,结果差点儿淹死;拉木头挣钱,木头垛倒了,晚走一步砸中了自己……

就在日子看起来像是被种种不如意塞满时,何亮的生活出现了转机。

一段自由恋爱后,何亮与同村的姑娘刘静(化名)结婚了。夫妻俩尝试着做各种买卖来赚取生活费。

后来,何亮发现,到村里来租房的外地人多了起来,他便把五间老屋翻建,腾出来的空屋租给这些外地人。的一个月,仅房租一项,何家就有7000余元的进账。

更令何亮欣慰的是,虽然哥哥姐姐都成了体面的城里人,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村里的家。母亲在世的时候,哥哥姐姐每月都送来赡养费。虽然母亲去世时未留下遗嘱,但几个哥哥姐姐都声称要把父母留下的房产给他。2002年,村里拆迁,何家获得200余万元的拆迁补偿款,何亮喜滋滋地领回了这笔钱。

就在何亮以为日子将在平静与富足中度过时,一纸不期而来的诉状将他推入生活的漩涡。

2004年,原本声称把房子留给小弟的哥哥姐姐突然起诉何亮,要求各获得10万元。

当与手足对簿公堂,何亮说,自己愤怒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在起诉我之前,他们(哥哥姐姐)从没和我商量过。”

经过一审、二审,何亮的哥哥姐姐每人被判获得7000余元的拆迁补偿款,与10万元差了一大截。

这无疑是何亮眼中的“胜利”。2005年,拿到终审判决书的他,像办喜事一样,大宴村民。但这也让他与哥哥姐姐彻底撕破了脸皮。

不过,何亮最终只得到了30万元。在与哥哥姐姐打官司之前,为了保全拆迁补偿款,何亮在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假离婚”,补偿款归在妻子名下。夫妻俩的如意算盘是,如此一来,即使是官司输了,哥哥姐姐也无法从何亮这里拿到钱。

何亮未曾料到,离婚弄假成真。最终,还是通过法院的调解,何亮才从前妻那里得到了30万元。加上拆迁时村里“分家底儿”,他总共拿到手40多万元。此后不久,前妻再婚,何亮也与她断了联系。

相关新闻:

沪多处动迁房价格直逼周边住宅

有效遏制种房 补偿新办法促进呼和浩特市和谐拆迁

当下经济环境下 贫民窟里是否只能走出"拆迁富翁"?

网友热议拆迁暴富:56.6%认为拆迁致富不是真富


 

住新楼成情感孤岛

何亮花了20万元在小汤山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产权房。虽然房子不大,但是何亮收拾得很干净。他把老屋里的一些瓷器和一套俄罗斯“套娃”摆在了靠墙的展示架上。老实且讲究是律师聂世国对何亮的印象,聂是何亮上诉时的代理律师。

曾经,何亮在村里的人缘还不错,也有些经常走动的朋友。但拆迁后,他们散落在北京,彼此联系得少了。至于现在的邻居,何亮说,他们只是点头之交,顶多在楼下晒太阳时闲聊几句。

“现在,你要说去谁家串门儿,谁家都收拾得那么干净,可不像从前那么随便了。”他说。

因为孤单,何亮想过再婚,“找个心眼儿好的”。但别人介绍的几个,他都“瞧不上”。最近的一个,虽说比自己年轻几岁,但他觉得对方“嘴里脏字儿太多”。

偶尔酒醉,何亮还念叨前妻的好。尽管他至今认为前妻与自己离婚有“下套”之嫌,但某种意义上,她也是帮自己打赢官司的功臣。如果不是前妻劝自己上诉,“就得把钱分出去了”。他说。

现在的何亮,就像是一个情感孤岛。孤单的感觉在他刚到小汤山时分外强烈,但逐渐,也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平日,他自己做饭,一天两顿。这几年过年,他吃的饺子不再是自己包的,而是从附近超市买来的。

“没事就睡觉。”何亮说,这是他打发时间的办法。抽烟的习惯也没有改,不过更没人管了,“一天一包。”何亮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好在女儿还会抽空看望自己,这让何亮多少有些庆幸。除了带何亮去外地旅游,女儿偶尔也会塞给父亲一些钱。但这都是在何亮的前妻不知情的情况下。女儿的车是前妻买的,生活上也常得到前妻的资助,的条件是不要再和父亲来往。

记者问及对亲情与金钱的看法,何亮一时语塞,“没必要”,之后,他停了停说:“最主要的是金钱。”

过生活今不如昔

如果老屋没有拆迁,何亮觉得,自己肯定还和前妻在一起,至少可以开个小店专心做生意,日子应该是越来越殷实。但现在看来,这只能是一个梦了。

何亮手里的钱剩下不多了,但他不想坐吃山空。他听说过村民拿到拆迁补偿款后大肆挥霍的传闻,“搁我可不这么干,没那个必要。”他说。

几年前,他从别人口中得知,买基金是“钱生钱”的一个办法。于是他在基金上做了一些投资,尽管他并不明白究竟是怎样“钱生钱”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买了哪两只基金,只记得“一个是两块多买的,一个是四块多买的”。“现在估计全被套在里面了”,他有些懊恼———最近,他总是听说基金的表现不好。

除了投资,何亮还尝试过拉黑活儿。3年前,他花10万元买了辆红旗车。但很快发现,拉黑活儿的收入还不够付油钱的。于是,又把车停在楼下,很少再开。

这几年,虽然没干成一件事,但这也给何亮很多时间回忆。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有时候想想,还是“上楼”以前的日子好。“虽然大家都在农村,住着平房,但日子过得踏实。”

除了回忆过去,何亮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打算。“日子嘛,就这么过呗。”

但他有时也会流露出“心有不甘”的情绪———“要是再有50万元就好了。”他说,“我没想多要,50万元我知足了。”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只是希望花钱时,自己“不再提心吊胆、不再抠抠缩缩”。

而50万元究竟要怎么花,对何亮来说,仍然是个问题。他的财富观是: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没钱人想变有钱人,除非他有本事。他觉得自己属于没本事的人,“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

■记者手记:

在北京东北部大望京村拆迁后建成的公园里,我遇到不少来公园追忆往昔的村民(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愿接受采访)。有几户人家,他们的老屋虽然不在了,但是老屋周围被保留下来的树木,成为了他们定位自己昔日家园的“坐标”。这些树与公园其他树明显的区别是,树干上往往都有被晾衣服的铁丝勒过的痕迹。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个个原本不起眼的村庄因为拆迁而“一夜暴富”,又因为“一夜暴富”而打破原先的平静。那些拿到巨额拆迁款的农民,当他们被仿佛从天而降的财富砸中的时候,他们接下来的人生也会发生始料不及的转轨。这种转轨给他们的生活、思想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改变。

相关新闻:

沪多处动迁房价格直逼周边住宅

有效遏制种房 补偿新办法促进呼和浩特市和谐拆迁

当下经济环境下 贫民窟里是否只能走出"拆迁富翁"?

网友热议拆迁暴富:56.6%认为拆迁致富不是真富


(来源: 浙江日报)新的拆迁条例即将出台,网上议论已是热火朝天。对拆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发展,就得拆,没有我们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日前,江西万载县委书记 平的这句话,激怒前往讲课的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他愤然离席,随后将此事发上微博。这句“雷语”也被众多网友围观,引发的激烈讨论至今仍在持续。

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甚至可以拆出富豪。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地拆迁手段五花八门、强拆事件层出不穷。然而,不当的拆迁手段也会拆走民心。


近年来,暴力拆迁的声音不绝于耳。年过六旬的合肥市民赵良芝被几个人强行拖上一辆汽车,驾车拉着她转悠许久后,丢在城外,等她回到家,房子已经被拆成“空中楼阁”。类似的事情在浙江也有发生。宁波望春街道陈女士出去一晚上,第二天回家,两层小楼已经被拆迁队夷为平地。强拆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更别说因为暴力拆迁引起的流血事件。

不可否认,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对一些建筑房屋进行拆除、搬迁是必要的,因此,广大拆迁户应该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但是,政府权力不可滥用,更不能不顾百姓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即将出台的新拆迁条例,也许能从某种程度上遏制暴力拆迁、极端对抗等行为,但真正要做到合法、合理拆迁,应该从地方政府官员思想上入手,摒弃错误的政绩观,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多为群众考虑,杜绝强拆事件再发生。

相关新闻:

沪多处动迁房价格直逼周边住宅

有效遏制种房 补偿新办法促进呼和浩特市和谐拆迁

当下经济环境下 贫民窟里是否只能走出"拆迁富翁"?

网友热议拆迁暴富:56.6%认为拆迁致富不是真富


“拆迁公告在哪里呢?”鄂尔多斯张家湾康巴什移民新村村民马月娥,举着一份国务院文件,硬生生地拦在了要实施拆迁的工程车之前。


曾被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并称之为“鬼城”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典型案例。然而,就在近期,康巴什新城的第二轮拆迁又全面展开,一些在轮拆迁中被迁移、仅仅在新居住地生活了5年多的当地村民,又要迎来无可逃避的大拆迁。

“次搬迁是为了建康巴什新区,这一次是为什么?”11月15日,康巴什村移民白文义对记者忿忿地说,2004年后,白文义和1300多户移民搬到这里,现在又要第二次搬迁。

二次拆迁

2009年底,康巴什当地政府通过移民村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2004年底才陆续新建起来的移民村,将再次搬迁,之前分给移民们的土地,将再次征用。

记者拿到的一份《康巴什新区寨子塔村移民区土地征拆补偿安置实施方案》显示,移民们的二次搬迁,将面临质的变化,土地要全被征用,征用的补偿标准是每亩两万元,共涉及土地3000多亩。而这些耕地,早已被划入了基本农田的范围。

次搬迁后补偿给移民们赖以生存的两亩土地,要悉数再次征用。村民白文义说,经过一次搬迁后,仅剩的每人两亩土地,尽管干旱缺水,却是赖以生存的最后一块屏障,如果再次征用,那移民今后的生活怎么维持。

不仅如此,建成不过6年的移民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住房,也将被统一拆掉。这里的村民们将再一次被统筹搬迁到康巴什新建的小区内。住到至今人烟稀少、生活不便的新区里,不仅上学和医疗非常不便,就业也将是的难题。

如今,整个康巴什移民,只有十多户签订了二次搬迁的协议。但是每一份拆迁协议,都在村民签字后立即被收回,而村民领到手的,则是一致的领款证明。从这份方案的社保政策上看,移民们虽然进入城市,但身份仍将是农民。

令康巴什移民们甚为纠结的是,一次搬迁的遗留问题,集体商业用地和蔬菜大棚,直到今天仍在悬置状态,何时政府能够实现次搬迁时尚未兑现的承诺,成为村民们同意第二次拆迁的前提。

“二次搬迁的这个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如果真的实施,就是政府的极不负责任。”白文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这个补偿标准,二次征地和拆迁后,他们家将获得共计50多万的补偿款。尽管安置移民的新建小区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但这些补偿款在购买康巴什新区的房子后,就所剩无几。

今年6月份,为了搞清楚康巴什新区二次征地的规模和用途,移民代表还特地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请此次征地的信息公开。当时,该厅工作人员承诺会在15日内向他们公开此项信息,不过,至今,移民们仍未收到答复。

十年造城

造城十年,在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茫茫草原上,一座新城已经蔚为大观,鄂尔多斯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向国际公开招标,谋求一个超前、有特色的新区规划,最终确定了新加坡公司的方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城市格局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似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大规模的造城运动由此展开。

近5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以每年平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用地指标早已透支,每年都用下一年的用地指标。因煤而富的鄂尔多斯,其人均GDP直逼香港,雄厚的财政实力,带来极速的扩张梦想,这样一座“空城”,其新开楼盘的房价已达6000元每平方米。

记者采访鄂尔多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得知,目前康巴什新区存在的问题是,人气不足,配套设施缺乏。新区目前与东胜之间只有一条公交线路,新区内出租车亦极其稀少。一方面为了解决用地的紧缺,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康巴什新区人气不足的问题,对移民的二次搬迁,就有了实施的动力。

11月15日,康巴什移民郭宏伟带着记者在空旷的康巴什新区街道上参观,这里曾经是他们的牧场和耕地,十年之间,沧海桑田。他们住在这个空城里,却从原住民变为了陌生人,这是一次苦涩的迁徙。

相关新闻:

沪多处动迁房价格直逼周边住宅

有效遏制种房 补偿新办法促进呼和浩特市和谐拆迁

当下经济环境下 贫民窟里是否只能走出"拆迁富翁"?

网友热议拆迁暴富:56.6%认为拆迁致富不是真富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