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七成城市居民不满当前生活质量

《环球》杂志2010/05/11 11:1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这句上海世博会的最强音奏响时,唤醒的也许不仅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更是中国人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关注和审视。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中国城市网民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并不满意。

重心从经济发展转向生活质量

现代人栖居于城市,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被视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城市网民不满意当前的生活质量,只有一成的网民认为满意。另有一成表示很难说。

在当今的发达国家,人们对经济成长的关心已经被对生活质量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关心所取代。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市主义”以及“精明增长”,从大伦敦、大温哥华到新泽西洲发展与重建规划,发达国家的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都将提升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中国城市的生活质量似乎并不尽人意,而与此相关,调查中近一半的网民认为自己患有“城市焦虑症”,两成人很难确定,只有三成的人表示自己没有问题。对于其原因,“房价、物价飞涨”被网民列为,随后按投票顺序依次是“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自然环境恶化”、“社会保障不健全”、“城市规划布局杂乱”、“交通效率低下”、“就业压力大”、“城市安全指数低”和“城市化过快”等。

北京大学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化路径问题——城市化不仅仅是追求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的提升,这需要一个健康的城市化过程。

吕斌认为,这样一个健康的城市化必须考虑四种承载能力:一是大中小城市相互协调的能力,二是工作岗位的提供能力,三是城市生态的承载能力,四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城市和谐度青睐

在本次调查中,网民分别从个人角度和城市角度选择决定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个人角度来看,“有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成为网民的,其后按投票顺序依次是“稳定的住房”、“较高的薪金”、“美满的婚姻”、“有固定的朋友圈和社交空间”、“能方便购买和使用城市科技等设施”。

而从城市角度来看,“社会和谐安宁”网民亲睐,往后依次是“公共服务便利”、“生活保障充分”、“区域治安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社会关系比较和谐稳定”、“城市发展方式是可持续性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等。

吕斌指出,和谐的需要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共识,这种和谐体现在各种社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和谐、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方面,应该贯穿城市化过程中的各个细节。

在城市和谐的认知基础上,网民将最能提供优质城市生活的选票投给“昆明、青岛等旅游城市”,占四成比例,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只收获一成选票。

吕斌认为,大城市解决协调发展问题,的空间单元就是城市圈,但不管是城市圈的这种协调也好,城乡统筹也好,区域统筹也好,都需要考虑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边怎么样去实现资源的各方面的优化。

就在近期,国内以生活质量提升而不是区域发展为核心诉求的跨界合作规划——《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蓝图绘就。根据《专项规划》对“优质生活圈”的描绘,这个生活圈应该是生态系统安全可靠,自然环境健康洁净,经济发展低碳、可持续,居民能够获得多样就业岗位保证体面的生活,空间环境舒适宜居,交通系统绿色、高效,社会和谐安宁,公共服务便利……一些专家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刻,这一规划开辟了一个暂新的历史阶段,描绘了中国城市未来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多元的新的努力方向。

绿色城市布局渐受重视

在被城市规划界奉为范本的美国新泽西州的州域规划中,人们可以读到规划者关于城市规划理念的数个关键词:“保护耕地和开放空间”、“土地的有效建设”“让下一代能够长期享用到城市中的田野、森林和牧场”……

在本刊的网上调查中,网民认为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潜在因素是“无力负担住房”,这一条得到两成的选票。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开敞空间的消失”、“城市的扩张所带来的郊区自然面貌的改变”也受到网民相当的重视,投票率紧随其后,与位于首位的“无力负担住房”投票率接近。

眼下,大量城市科技和创新正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历届世博会展示的新科技和创造也都成为之后城市改革的重要动力。但在本次调查中,近一半的网民对于城市科技和创新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感到信心不足。看来,如何畅通科技改变城市的通道,仍是未来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