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中国房地产市场陷"越调越涨"怪圈的经验和教训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1/08/15 08:3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出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尤其是2010年,在一年时间里先后三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十八般武器用尽,而政策效果并不理想。要破解房地产市场“越调越涨”的怪圈,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总结最近几年我们房地产调控的经验和教训。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从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主要政策有:

2005年4月30日,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通知》(简称“国八条”)。主要内容是:增加普通住宅的供应,增加二手房交易的税收成本,对非普通住宅的交易及持有期限未满5年的普通住宅的转让征收5%的营业税。目标是抑制房地产投机,稳定住房价格。

2006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简称“国六条”)。主要内容是:规定新增的住宅供应必须符合“70/90标准”,即90平方米以下规格的普通住宅必须超过70%的比例;进一步发挥信贷、税收、土地等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2007年9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是提高利用贷款购买第二套以上住宅的首付比例和利率;2007年12月,又发布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

2010年,先后三次出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一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二是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四是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五是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俗称为“新国十条”。在历次调控中,这次使用的政策工具最齐全,力度也。主要内容有:

一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

二是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三是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部分城市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四是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的调节作用。

五是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六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

七是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

八是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九是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

十是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2010年9月29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巩固楼市调控成果的新一轮政策。银监会出台《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号文件的通知》。

主要措施有:进一步收紧住房按揭贷款,套首付提高到3成以上、第二套首付不低于5成,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第三套停贷;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首次明确表示要在范围内推进房产税改革。

读了本篇新闻的人还读了:

7月集合信托发行降46.8% 房地产信托大幅减少

毕业生租房难租金高 租赁市场还需靠行政调控

夫妻共同还贷部分离婚须补偿 新法保护弱势方

车展今日启幕星海广场周边限行不看车展绕行

住建部:房企资质准入门槛提高 捂盘惜售不行



 

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评价

从二手房价格月度环比走势可以看出,2005年7月至2010年底(该数据从2005年7月份开始发布)的大多数月份我国的房价都是呈现快速上涨的状态,在75个月份中,价格呈现环比为负的月份只有12个,主要分布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其主要原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2005年5月份后,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税收增加,因此,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阴阳合同”现象,使统计的二手房价格数据比实际市场交易数据低很多(有些城市可能低50%以上)。

总之,过去五年里房价基本上是快速上涨的,政策调控并没有能够有效阻止这个上涨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政策调控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分别考察之,不同的政策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又不尽相同。

首先考察一下2005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从总体看,2005年的“国八条”的政策效果十分明显。从价格看,在政策出台后的半年时间里,总体的房价稳中有落,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2005年7、8月份的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为-0.4和-0.1。

根据当时的市场反应,5、6月份的房价下跌幅度应该更大一些。下跌幅度的是上海市,该市的房价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下跌约15%左右);从交易量看,住房交易量出现明显下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由2004年的30.2%降到2005年的19.8%。但2005年的十月份之后房地产市场又开始重新活跃,尤其是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房价出现快速上升的势头。

2006年政府出台的“国六条”的政策效果不及“国八条”。房价只是出现了短暂的环比上涨速度放缓,并没有出现价格的下跌,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从2005年的19.8%增加到23%。

2007年,以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从2007年8月份到2009年1月份,深圳房价下跌了26%,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房价下跌了11%-15%左右。但应该客观地看,导致这轮市场调整的原因除了政策作用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应该不可忽视。

按照市场对政策的反应规律,政策出台之始市场反应应该最明显,但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的八个月里,二手房价环比数据分别是1.60、1.40、0.40、0.00、0.10、0.30、0.00、0.30,确实出现了明显的涨幅放缓,但一直没有出现价格下跌。房价下跌出现在2008年5月份之后,尤其是2008年9月份之后。因此,笔者认为,这一轮的政策调控虽然对市场调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促使市场出现持续、深幅调整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金融危机的冲击。

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里,核心是4月出台的“国十条”。1月份“4号文件”出台初期市场有所反应,交易量出现大幅度下降,价格也有所松动,部分城市的住房交易量降到了2008年的谷底数量。但3月份之后交易量和房价又迅速反弹。导致了“国十条”的出台。

“国十条”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几乎涉及了所有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在政策出台初期,交易量迅速下降,根据中原地产的数据,5月份北京、上海等五个城市的二手住宅交易量比3月份下降了75%左右。同时,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深圳、上海和北京的价格调整幅度,5月份之后累计跌幅分别为7.3%、6.3%和6.9%。

从总体情况看,十号文件出台后二手房价格环比连续三个月出现下跌,跌幅为最近两年来,但随后二手房价又开始出现上涨,8月份环比上涨0.1%,9月环比上涨0.5%,涨幅明显加快。说明“国十条”只是对市场产生了短期冲击,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的趋势。

尽管房地产调控力度在9月底的政策里进一步加大,不仅将按揭贷款的条件进一步收紧,而且明显了对非本地居民买房的限制。但市场反应似乎很平淡。从价格看,仅出现一个月的环比涨幅回落(从2010年9月份的0.5%回落到10月份的0.1%),随后又开始加速上涨。

观察最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在下降,政策的时效性越来越短。要破解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怪圈,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读了本篇新闻的人还读了:

7月集合信托发行降46.8% 房地产信托大幅减少

毕业生租房难租金高 租赁市场还需靠行政调控

夫妻共同还贷部分离婚须补偿 新法保护弱势方

车展今日启幕星海广场周边限行不看车展绕行

住建部:房企资质准入门槛提高 捂盘惜售不行



 

任志强:开发商就是驴 楼市调控政策注定短命 国际金融报

今年政策注定都是短命的;开发商就是驴,需要的时候就被提溜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就藏起来,或打压你。房产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家媒体都想约任志强的专访,但这是不可能的。”11月12日,还没见到传说中的“大嘴”任志强,记者就吃到了主办方给记者的“闭门羹”,“任总他实在太忙了,也太受欢迎了”。

当然,任志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他来去匆匆的身影,更有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举办的名为《新政下的中国房地产》讲座中,留下的一系列幽默直白、发人深省的问答。

“今年政策注定短命”

“没想到今天来的人这么多。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需要找骂人的发泄对象,二是要问这个时候该不该买房。”任志强以一席幽默的开场白开始了主题演讲。

任志强首先谈到了今年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新政。除“新国十条”和“新国五条”外,不少城市还出台了“一刀切”的限购令,并在信贷、土地等方面多管齐下。

对此,任志强认为,新旧政策相比较,信贷政策的限制量、税收(如契税减免的优惠)、监管等诸多政策均已发生显著变化。“政府管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不仅管‘结婚证’,还管‘睡觉姿势’和‘床单颜色’。”他反问:“不知道管这么多还要不要市场?”

事实上,此前就已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质疑楼市调控“行政色彩过浓,不一定能达到预计效果”。任志强则认为,“目前政府以价格为目标的调控,不仅可能削弱市场机制,还会削弱金融体系,中国金融目前已无法由银行来发挥经济效益。”

任志强更担心,目前抑制需求的调控政策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大大提高了进入楼市的门槛,“如果皮球的气没有放掉,你却按到水里,可以按多久?就算按再久,最终也会浮起来。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困境。我还想问,今年的政策之后,明年和后年怎么办?”

“其实,如果你们仔细观察,不少政策都标明着‘暂定’。”任志强说,“在楼市平稳之后,‘暂定’的政策或许就都没了。从经验上看,从2003年开始的每个调控政策,没有一个措施超过一年。所以,今年政策注定都是‘短命’的。”

“开发商就是驴”

任志强还不忘为开发商正名。“腾讯与360打得你死我活。但房地产企业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任志强说,房地产是特殊行业,竞争远不如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要,“假如有一个企业开新盘,至少会有50多家企业前去祝贺。我们房地产行业非常团结”。

但人们更关心,为什么开发商屡屡出现囤地行为?为什么开发商不好好执行国家政策?为什么部分开发商参与过强拆行为?对此,任志强直言,“国家政策,哪个开发商不敢执行?很多问题,开发商是被误解的,因为有些问题是地方政府说了算。是他们决定批这个项目给你,还是不批这个项目给你。”

“开发商就是驴,需要的时候就被提溜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就藏起来,或打压你。”任志强称,“以北京为例,北京是全世界地铁的城市,每年都需要给相关部门196亿元的补贴,这么多补贴,几乎全部都是从土地中来的。换种说法,富人正在用高房价、地产商正在用高地价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提供服务。”

此外,任志强还提出,我国比较合理的住房体系是“60%至70%是市场化住房,20%至30%是市场化租赁房,5%至10%为廉租房等保障住房”。其中,对于界定为穷人的人来说,国家应该考虑为其“居者有其所”,而不是“居者有其屋”,且“穷人应首先通过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而任志强再次强调,商品房并不是为“穷人准备”的。

“房产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房产税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从今年3月底从重庆传出开征传闻以来,深圳、上海等城市相继被传出可能会进行房产税试点。对此,任志强说,“几乎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对房产征这么重的税。我们的土地使用权是70年,使用完后还会缴纳一笔费用延期使用这块土地。这方面的税都缴了,为什么还要再缴房产税呢?”

“同时,从抑制房价上说,靠房产税抵制房价上涨只能是暂时之举。而前期调查、评估工作十分复杂,专业评估人员也有限。此外,与征收房产税的国家相比,中国并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法律和法治体系的保障。”任志强说,“这些因素杂糅在一起,房产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读了本篇新闻的人还读了:

7月集合信托发行降46.8% 房地产信托大幅减少

毕业生租房难租金高 租赁市场还需靠行政调控

夫妻共同还贷部分离婚须补偿 新法保护弱势方

车展今日启幕星海广场周边限行不看车展绕行

住建部:房企资质准入门槛提高 捂盘惜售不行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