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通胀压力减弱 投行预期加息延后

房地产门户房天下综合整理2010/06/06 08:4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虽然对5月CPI的预期依旧高企,但加息预期正快速退烧。

由于宏观环境变化过快,此前对加息如望穿秋水般的投行们近期纷纷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新一轮预测中各家投行或是减少了年内加息次数,或是推迟了加息启动时间。

敏感的投行意识到,决策层对通胀的担忧正在下降,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在刚刚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还不认为通胀已成为一个担忧”。

“决策层到现在仍迟迟没有行动,也许意味着他们根本不会采取行动了。”王志浩说。

通胀压力放缓

近期投行方面纷纷在研究报告中不仅推迟了加息启动时间的预测,而且表示加息次数也会减少。

而就在两个月前,本报“经济学人季度宏观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经济学家将加息的时间窗口放在了第二季度。当时他们考虑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一季度经济增速过快,同时通胀压力比较大,而且目前已经处于负利率时代。

眼下,他们开始集体转向。摩根士丹利修正了原先有关2010年上半年会有一次加息的观点,认为2010年下半年的加息次数不会超过一次。德意志银行对今年中国加息次数的预期,由原来的两到三次降至一次,并称政府可能会更倾向于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率工具来为经济降温”。渣打银行更是在6月3日提出今年不会加息的大胆预测。

目前工业增速放慢,价格压力随之减弱是渣打银行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之一,而且他们认为这一趋势将在下半年将变得更加明显。

通货膨胀水平,曾经被看成是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两个月前高企的通胀水平也让市场方认为加息已经近在眼前。尽管目前5月官方数据还没有出来,不过刚刚过去的5月份在市场人士看来很可能成为通胀开始弱化的分水岭。

渤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房振明分析认为,“5月前,除猪肉价格外,几乎所有的结构性因素都表现为推动CPI上涨,但从5月份开始,随着蔬菜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有不少因素将给CPI带来下行压力。”

为此,渤海证券近日下调了月初对5月份CPI的预测值,调低至3.1%左右。

6月1日,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发布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4月的 55.7%回落至53.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考虑到PMI指数的回落效应将向CPI传导,宏源证券分析师 根表示,当前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但趋势上略有缓解。

进入5月以来,多种迹象表明通胀结构性压力开始有所弱化,前期涨势迅猛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开始回落;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4月份后连续三周回升的猪肉价格,进入5月份已经连续重返回落态势。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5月CPI同比将在在3%-3.3%之间,高于4月2.8%的涨幅,首次超过3%的警戒线。

不过,中信证券表示从目前观察来看,实际数据很可能低于预期,超出3%的概率不大。中信认为,农产品价格将继续快速回落。农业部每日公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已从4月30日的169.6下降到5月27日的158.8,降幅6.4%。同时随着商品房成交量的大幅下滑,下半年建筑材料价格可望逐步回落,或将都为CPI带来下行压力。

不过,对于眼下的通胀压力减弱,渤海证券提醒说,下半年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加速,以及前期猪农宰杀了部分能繁育母猪可能导致四季度猪肉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结构性通胀压力将持续存在。

“我们预计PPI涨幅在6月份起将逐步下行,而CPI涨幅在7月之后也将步入下行通道。”根表示。

除上述原因外,政府层面对待通胀态度的转向或成为渣打银行坚持认为年内不会加息的关键所在,尽管他们一个月前的报告还坚持认为加息的时间窗口会在二季度,年内会有两次加息。“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还不认为通胀已成为一个担忧,即使通胀问题确实存在,也不认为加息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且,近期国务院还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工具来应对通胀压力。”他们在报告中称。

此外,央行近期公布的《2010年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指出,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月小幅回升,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同时3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比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考虑到4月中以来二套房贷利率上浮1.1倍,这些意味着目前总体贷款利率已经相当于有一次27个基点的加息。因此,加息也可能延后。”中金公司近期的研究报告指出。

颠簸

除了通胀外,给加息预期泼下冷水的还有宏观面的变化。“4月中旬后的经济形势,需要重新确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4月中旬之前是什么景象?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胀是市场谈得的两个话题,一季度GDP增幅11.9%,4月CPI增幅2.8%。加息的呼声不绝于耳,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那样的境况下,如果加息既有利于遏制通胀又有利于防范经济过热,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加息还未千呼万唤始出来时,宏观经济就面临着重新确认的局面。如何确认?连平对未来的宏观经济给出了 “经济偏热的可能性正逐步降低”的答案。

在他看来,4月中旬到现在,成为判断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势的又一个分水岭。

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一方面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而且带来全球经济未来走向不明的担忧;而从中国本身来看,国内楼市新政的出台,房地产未来投资数量增速或将出现大幅下滑;还有地方融资平台潜在的财政和信贷风险也开始引起关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上述三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更显得扑朔迷离。

渣打银行近期也从为数不多的几个能体现中国经济走势的可靠领先指标中得出了“中国经济出现放缓”的判断。

一方面,他们发现超强的工业部门增速已从二季度开始放缓,同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住宅类房地产及制造业产能的投资增速下半年也都将面临放缓的趋势。

“当前土地出让收入也在下滑,这将进一步制约地方政府对基建项目的投资。”王志浩表示。

不过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出现大幅下滑,但这足以充分证明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出现的强劲涨势将结束。

“中国经济2009年一季度是底部,之后四个季度这架‘飞机’就快速攀升至万米高空。但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震动和颠簸,这就是现在遇到的情况。”连平表示。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市场人士建议要谨防出现类似2008年宏观调控的“超调”,如果选择近期加息,会进一步加剧目前的紧缩趋势,为此建议紧缩政策进入观望期。

央行三调存款准备金率 个人房贷可能戴紧箍咒

股市底部在形成 房价拐点待明年

央行高层频表态 加息预期趋于强烈

央行专家称短期内不会加息 人民币压力巨大

房贷市场节后"冰封"泡沫化催生银行主动"加息"


 

相关评论:

存准率逼近天花板 加息战车将启

年内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进一步显示政策趋紧决心的同时,也使得央行可再采用的“相对温和”的调控手段接近极限。

“五一”假期的第二天(5月2日)傍晚,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估算,约3200亿元流动性将被锁定。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达17%,距离2008年6月17.5%的峰值仅一步之遥。

在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有观点认为,由于上调存准率与加息有替代作用,因此央行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但也有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考虑到房价和其他重要物价有可能继续上升,央行此举只是一个开端。

现状:流动性压力依旧

开年以来,央行频繁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回收流动性。春节后,更是连续10周净回笼资金,累计回笼量达1.1万亿元。与此同时,央行于1月18日和2月25日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静态角度看,这两次上调锁定了6000亿元的流动性。

尽管央行收紧货币的意图明显,但实际效果欠佳。

中金公司在4月26日发布的《中国利率策略周报》中指出,央行一季度的数量调控只是对冲了新增的外汇占款,并没有吸收掉去年末财政存款投放带来的新增流动性。

该报告分析指出,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接近7500亿元,这个数字与央行公开市场回笼和法定准备金比率上调锁定的流动性差不多,这导致央行前期的数量调控并没有改变流动性宽松局面。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流动性增长依然迅速。截至2010年3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2.5%,尽管增幅较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了3.03和5.18个百分点,但由于去年基数偏高,因此这个增速依然可观。与此同时,CPI持续走高和热钱不断涌入,也迫使央行进一步紧缩货币。

效果:仍难控制流动性

对于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效,受访的经济学家并不乐观。

玫瑰石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控制流动性的效果有限,应被看做央行对民众通胀预期的心理疗法。

谢国忠表示,对于国有四大银行来说,由于其可贷资金充裕,存贷比距银监会75%的监管红线尚存一定距离,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并不会对其可放贷资金产生影响。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存贷比已接近或超过监管红线,即使准备金率不上调,也没有资金可贷。

据2009年年报,截至2009年末,建行、工行、中行的存贷比分别为60.24%、58.6%、71.8%。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则超过或接近监管红线,中信银行的存贷比为79.62%,深发展为79%,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存贷比接近72%,招商银行的存贷比为73.69%。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和谢国忠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监管层对流动性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信贷额度调控这一手段,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效果有限。

王志浩认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维持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稳定,央行不希望看到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因为该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借贷资金投放的机会成本。

央行三调存款准备金率 个人房贷可能戴紧箍咒

股市底部在形成 房价拐点待明年

央行高层频表态 加息预期趋于强烈

央行专家称短期内不会加息 人民币压力巨大

房贷市场节后"冰封"泡沫化催生银行主动"加息"


预测:加息战车将启动?

当数量型工具效果有限时,加息的选择再一次显现。但市场显然对加息与否以及加息的时间窗口还存在分歧。对于监管层来说,是否加息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解的单选题。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策略部门负责人马骏认为,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对于政策方面有着重大的深层次意义,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本身将很快变得明显不够;几个月内,政府可以选择的举措很少,只能诉诸于加息和某些价格管制。

先前有分析指出,为防止热钱迅速流入,中国不会选择在美联储之前加息,同时由于加息往往发生在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的时候,因此,在全球经济复苏尚不明朗时对待加息要慎之又慎。但是,最近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以及PPI的持续走高,又让倾向加息的声音逐渐占了上风。

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华盛顿表示,中国将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并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北京也表示,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是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央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在上海曾表示,当前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近日撰文指出:“当下的中国没有什么可以过多考虑的了,应当坚决地紧缩货币,抬升长期的利率水平。”谢国忠更是指出,除非利率迅速大幅上升,否则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将难以控制。

相关阅读:

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 加息几率或减小

中国人民银行2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完成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距2008年6月的17.5%的高点仅有一步之遥。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预计将超过3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回归,主要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

数据显示,2010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回落至22.50%,正在向着17%的调控目标有序回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连续第2个月回落。

一位分析人士预计,根据全年7.5万亿元新增贷款和全年均衡投放的要求,M2和M1增速将于第四季度回落至20%以内,这一态势将有助于减缓通胀压力并稳定通胀预期。

央行这一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的原因可能是居高不下的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量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对冲,将不利于流动性的控制。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准备金率上调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是预期下较高的外汇占款。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外汇占款有较大关系。

央行前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被市场理解为警示商业银行的信贷冲动,而此次上调,来自信贷投放的压力似乎并不是很大。鲁政委认为,4月份新增信贷约为7000亿元,这一水平在监管层的允许范围内。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是否意味着加息的出台将再次延缓?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之间不具备可完全替代的关系。但从加息所需满足的条件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加息也意味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因此,使用利率工具会相当谨慎。

连平也认为,加息需要考虑物价、资产价格、人民币等多重因素,在目前,房市股市都在震荡调整的节骨眼上,加息的可能不大。

央行三调存款准备金率 个人房贷可能戴紧箍咒

股市底部在形成 房价拐点待明年

央行高层频表态 加息预期趋于强烈

央行专家称短期内不会加息 人民币压力巨大

房贷市场节后"冰封"泡沫化催生银行主动"加息"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