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存款准备金定向下调风声再起 货币政策或生变

搜房网综合整理2011/09/08 17:56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 财经日报)随着央行或将定向下调中小银行准备金率的传闻愈演愈烈,此前存准基数扩大新政给市场造成的“阴霾”逐渐褪去。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在短暂飙涨之后,便很快进入了相对宽松状态。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品种已经稳定在3%左右,7天利率亦接近4%。

事实上,定向“降准”的大门已经悄然开启。中国人民银行网站9月2日披露,央行将对新疆地区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当地城商行将被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对农信社则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到7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

存准基数扩大新政不给力?

《 财经日报》在上周一的报道中指出,9月份开始,央行将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其中,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及邮储银行分三期缴存,从9月5日开始按月缴存,比例为20%、40%和40%;其他银行则从9月15日起,分六期缴存,前四期均为15%,后两期为20%。

受此消息影响,当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全线大幅上行,其中3天和14天品种的涨幅均超过100个基点;7天和14天Shibor利率分别上行34个基点和117个基点。

不过,这种涨势并未得到延续。关于差别准备金措施到期不续与央行或将定向下调部分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极大扭转了悲观的资金预期。受此影响,资金利率上涨之势仅维持了两个交易日,相比前期涨势并不显著。

随着定向“降准”的传闻进一步蔓延,资金利率从上周三开始大幅回落。其间在补缴准备金首日(9月5日)资金利率略有反弹,但亦无法阻止其全线下降趋势。截至昨日收盘,Shibor隔夜利率微涨5.71个基点,报3.0546%;7天利率下跌12.58个基点,报4.3625%;14天利率下跌47.25个基点,报4.3483%;1个月期利率下跌16.39个基点,报5.5069%。

“存准基数扩大新政的影响表面上看不如预期,但其实是央行采取了相应对冲措施的结果,比如降低了公开市场的回笼力度。”宏源证券(14.43,0.35,2.49%) 研究员何一峰向本报记者指出,“传言的差别准备金到期不续和下调中小银行准备金率则让流动性趋紧的预期回落。”

在公开市场上,央行已经连续第七周实现净投放,累计释放流动性2440亿元,起到了“安抚”市场的作用。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更是骤增至1760亿元,为9月份单周 水平,一改此前两周分别不到300亿元的地量水平。

降准大概率事件?

今年在央行6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目前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创下历史新高;中小型金融机构则为18%。近年来,在监管层紧缩政策影响下,银行普遍面临资金紧张。如今,存准基数扩大新政将抽走9000亿元流动性,无疑加剧了资金紧张势头。

近日来,市场有关央行将在存准基数扩大新政实施后下调部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传言便不胫而走。

一位券商交易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但应该不是普调,而是差异化下调。目前来看,央行似乎对流动性的把握信心十足。”

何一峰则认为:“定向下调准备金率是符合定向宽松的思路,但政策现在转向不是很好。除非加大公开市场回笼,或者等到11月份以后,等到期量很少的时候作为对冲资金面紧张的一个措施。”

事实上,在通胀压力不减的预期下,市场对目前稍微宽松的资金面仍疑虑重重。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黄文涛则向记者表示,资金面目前的宽松得益于通胀见顶回落预期的增强,“大家对通胀预期乐观,所以债市有所反应。”他还指出,资金面不容乐观,紧缩政策不会止步,毕竟通胀压力很大。等到15日准备金缴款的时候,资金面可能会重新紧张起来。

在这种疑虑下,对于定向“降准”的传闻,黄文涛则直言“不好判断”。何立峰则称:“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在当前通胀形势还很严峻的情况下出台这种政策应该是不合时宜的。”

本周二,除了发行30亿元1年期央票,央行还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正回购操作,其中7天正回购200亿元,28天正回购490亿元。何一峰指出,基于对本月底季末因素冲击的考虑,央行此举旨在平滑资金到期量。

“存准基数扩大新政对流动性的冲击是长时间的,未来随着公开市场到期量的大幅缩减,流动性还是会逐步趋紧,只是趋紧的节奏会取决于政策的力度。”何一峰表示。

有市场人士指出,央行这次把保证金算进准备金缴存范围,并且分批次分期进行,其用意是把握政策主动权,视市场情况再出牌。

兴业银行 经济学家鲁政委周二表示,当前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要防止前期政策调整的累积效应。这意味着,年内货币政策将可能是“三不”:不会再加息,也不会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整体宏观调控取向也不会放松。


 传存准率欲下调 分析师称有可能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有可能。”一位银行资金分析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鉴于此前央行将存准基数扩大,市场希望流动性能够放开一点。

央行可能下调存准率的传言近日愈演愈烈,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话题。那么,在央行扩大存准基数之后,当前是下调存准率的时机吗?市场如此渴望存准率下降,是期盼央行货币政策有所转向吗?

一家中小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并没有听到央行有采取下调存准率动作的风声,也没有收到相关通知,具体情况还需要看央行是否发布政策。有消息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央行正在考虑调存准率的力度与范围方案。

市场直呼“有可能”

“央行扩大存准基数,相当于收紧市场9000亿元的资金,也是防范票据等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了这个基础,央行适当地做一下对冲,也是有可能的。”一位银行内部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央行此前下发通知显示,9月5日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六大行上缴 批保证金存款准备金的时间,而其他金融机构则从9月15日起分阶段来上缴保证金存款准备金。

上述银行资金分析人员对记者称,从这几天的银行间资金市场来看,还算可以,主要是本周到期资金较多,缓和了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资金利率也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根据WIND数据,本周到期资金将达到1760亿元。

“现在在资金市场还表现不太出来,中小银行在9月15日才上缴,中小银行的资金本身会比大行紧张很多,到时候肯定会在银行间资金市场上体现出来。”该分析人员称。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央行此前为控制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对部分银行 ( 是一些中小银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于9月15日到期之后将不再延续。对于此消息,记者并未从央行以及相关银行处获得证实。但是上述分析人员表示,为了保证中小银行的业务正常发展,取消差别存准率或者下调存准率不是没有可能。

相关证券机构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分析认为,为了提高票据、信用证等业务风险保证,央行要求上缴保证金存款准备金,当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夯实之后,10月份央行可能根据经济以及通胀情况下调存准率。

反向微调或不意味“宽松”

自去年10月初以来,央行已经通过5次加息,9次上调存准率,将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今年以来,在7月份便中止了存准率“一月一调”的趋势,转而使用价格工具加息。8月份尽管也没有再调存准率,不过却出台扩大存准基数的通知,市场分析这相当于2~3次上调存准率。

“现在尽管CPI数据不可能一下子降下来,但是从中小银行的承受能力以及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来看,央行采取反向微调,例如采取适当下调存准率的方式,是可行的。”上述银行内部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根据记者的了解,大部分机构分析预测,8月CPI仍将保持在6%以上,那么下调存准率会带给市场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吗?

上述银行内部分析人士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根据市场经济情况,反向微调,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上述消息人士也表示,如果央行在存准率下调的范围以及力度上作出比较适度的调整,并不会给整个市场带来实际货币宽松的环境。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