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遵义中心城区:何谓大、如何强、怎么热

遵义在线2012/10/31 12:5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论如何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

中共遵义市委政研室

在全省3000多万人民奋力前行在“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后发赶超之路的重要时刻,省委对遵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追赶贵阳、力争赶超,实现两个率先。

新要求需要新思路,新思路催生新举措,新举措推动新跨越。新任市委书记廖少华从到任伊始,就深入基层了解市情、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把握规律谋划跨越,通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研究提出了贯彻落实省委新要求的重大思路和举措——把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作为追赶贵阳、力争赶超、实现两个率先的最优路径选择和突破口。

要求明确,目标已定,路径确立,关键在干。那么,中心城区何谓大、如何强、怎么热?到“十二五”末、甚至“十三五”末,遵义市中心城区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程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称得上“大、强、热”。这是当前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必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何谓大:城区面积要大、人口规模要大、经济总量要大

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做大”的内涵、目标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就遵义而言,城镇化率仅达37%,刚刚进入大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前期。

我们所讲的“大”,绝不是盲目地与发达地区特大城市比人口多、比面积大、比道路宽、比楼房高。这个“大”应该是: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区位功能发挥的需要和资源、环境承载的可能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讲,就是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以上,主城区人口达12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明显提高,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黔北城市群同城化发展取得突破,在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中的首位度明显提高。

打通快速通道——构筑城市经济廊道,拉开特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城市规模,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打通主城与新区的快速大通道,架起主城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经济廊道。

架起城市经济廓道,要抓好主城与新区的城市大道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九节滩—董公寺—高坪的城市大道建设,实现主城与北部新区、董公寺物流园区、高坪加工贸易基地的快速连接,带动北部新城开发建设。加快建设汇川区至新蒲新区(高新快线)的快速大通道建设,实现主城区与新蒲新区的多条城市干道连接。

架起城市经济廓道,要抓好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以主城为圆心,以放射状的城市大道为半径,以绕城高速公路为圆弧的城市干道路网,真正形成200万人口城市框架。

架起城市经济廓道,要抓好重点园区与城市干道的快速连接道路建设。统筹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园区“九通一平”、“七通一平”,实现园区与主城要素自由快速流动。

突出功能定位——优化用地结构,释放主城发展空间。发展的“神笔”在瞬息之间将城郊变成了主城、将远离主城的工厂包裹在了主城的中央。主城功能加速由“工”向“商”演进,黄金商铺,。于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土地价值、繁荣商业贸易、提升公共服务、构建“外工内商”格局……,成为释放主城空间、做大中心城区的必然选择。

释放主城发展空间,要大手笔推进“退二进三”。按照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集群发展要求,有计划地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扩能技改、转型升级。

释放主城发展空间,要整合闲散土地资源。对主城区的闲散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对破旧闲置或布局不合理的建筑物实施搬迁。通过整合盘活闲散存量土地,促进土地集约成片开发,加快产业向功能区集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释放主城发展空间,要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制定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强度规划,加快“城中村”、“无地组”改造步伐,提高主城区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如何强:培育优势企业、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园区

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弱,而一个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弱,又主要取决于其优势企业、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和产业集群化水平的高低。

我们所讲的“强”,绝不是盲目地与发达地区特大城市比经济总量、比产业规模、比企业多少。这个“强”应该是:优势企业要强,要拥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企业;主导产业要强,要拥有一批“拳头”产品在国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要形成一个或几个产业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要强,要拥有一个或几个在国内有较强吸聚力、较高知名度、较强配套力的产业园区。

集中资源要素——培育优势企业。企业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体。只有培育形成一批国内500强、甚至全球500强企业,才能生产出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才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优势企业,要坚持重点突破。依托现有企业,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团队和业绩好的“发展型”、“科技型”、“龙头型”企业,集中力量,持续扶持,重点突破。

培育优势企业,要集中资源要素。把有限的各类专项资金、各类政策支持集中起来,重点扶持,在扶优扶强上取得突破,让优强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加快发展。

培育优势企业,要兼顾三次产业。在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中,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优势企业。

突出比较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是城市人口膨胀和空间扩张的基础,是城市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水平低是现阶段中心城区的主要矛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既要牢固确立工业在中心城区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把工作力量向工业集中,把要素资源向工业集聚,下大力气壮大工业经济;又要全面把握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走势,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郊生态型农业。

壮大主导产业,要把工业主导产业放在首位。就我市中心城区而言,白酒、材料、装备制造是发展优势的工业产业。要依托董酒、珍酒、鸭溪窖酒传统品牌,壮大规模,提升品质,抢占终端市场。要依托遵义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做大原材料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钛铝合金等新材料产业。要依托航天民品工业基础,集中打造整机产品,带动配套产业发展。

壮大主导产业,要把文化旅游作为带兴服务业的龙头。突出抓好一批大型精品景区建设,打响重点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繁荣旅游商品市场,完善旅游配套服务,通过文化旅游引人来、聚人气,带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壮大主导产业,要把都市型农业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围绕都市型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观光体验农业产业,使之成为城市绿化美化的“绿色工厂”、城市居民休闲体验的“生态乐园”。

推进产城融合——做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区域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发展重要的支持。苏州工业园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无一不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

做强产业园区,要突出产城融合。要统筹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形成生产加工区与生活配套区既相对分离又紧密融合、产业园区与产业新城既功能分区又融为一体的园区规划体系。要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新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产业园区“九通一平”、“七通一产”与完善产业新城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

做强产业园区,要突出产业定位。要按照“一园一主业”的要求,制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链提升产业园区,以主打产品支撑产业园区,以主导产业凸显产业园区特色。要根据产业园区特点,确定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防止粗放开发、“圈地式”开发,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要围绕主导产业,抓住业内知名企业,主动对接引进,发挥“领头羊”效应。


如何热:全力建设“宜居城市”、“宜业城市”、“宜游城市”

俗话说,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城市要做热,必须能引人、聚人、留人,提升城市人气。

我们所讲的“热”,就是要通过做美人居环境、做优发展环境、做好旅游环境,广纳有识之士、广聚四海客商、广引八方宾客,让遵义真正“热”起来。具体而言,就是要突出“山、水、林、文化”融于一体的特色,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山、水、文化”三篇文章,做优“软、硬”两大环境。

以“创建”为载体——建设“宜居城市”。要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成果,加强城市立体绿化,推进城市显山、露水、透绿,限度地保持城市生态的“自然性”。要加快创建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工程,继续实施中心城区湘江河、高坪河、喇叭河综合治理和美化提升工程,着力抓好城郊结合部规划建设、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要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市民不文明行为,建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长效机制,强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以“服务”为核心——建设“宜业城市”。要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提升建设水平,增强配套能力,打造投资兴业热土。要依托“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全面改善创新环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打造创业乐园。要优化政务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建立起面向广大投资者和市民的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一流服务。

以“文化”为引领——建设“宜游城市”。要按照“强化老城片区的旅游、文化、休闲功能,弱化行政、教育、居住功能”的思路,全力把“遵义会议”红色文化经典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把老城片区建设成为红色文化经典旅游城区。要抓紧规划建设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引进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开发建设集文化展览、娱乐演艺、情景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要全面提升遵义旅游形象,通过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推出一台精品剧目、国内主流媒体宣传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多彩贵州、醉美遵义”形象。

 

延伸阅读:

遵义县地税局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工作

遵义市进一步规范中心城区国有土地出让工作

"三结合、三比较"引领遵义新跨越新发展

遵义县地税局出台三项措施打造服务型地税

“三手抓”举措 有力推进遵义县东大街棚户区改造建设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