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廊坊限价令夭折 折射二三线城市调控困局

每日经济新闻2011/07/26 09:5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昨日(7月25日)下午,河北省廊坊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廊坊市住房局)办公室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澄清,廊坊市目前没有正式出台“限价令”。

此外,该人士表示并没有向媒体正式公布过相关说法,但承认,“近期相关科室在接受新的商品房预售项目备案时,对相关开发商提出过类似的参考性建议。”

否认出台限价令

21日,有媒体报道,廊坊市当日出台了限价令,其限价目标为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市区中心区(政治、商业、金融中心)平均价格不得高于8200元/平方米,市区周边地区平均价不高于7100元/平方米。

22日18时57分,廊坊市住房局在其官方网站“廊坊市房地产业信息网”上发布公告称,“自5月份起,新申报预售许可的续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价格不得高于1~4月份该项目销售价格;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房1~4月份销售价格。具体到各项目,销售价格按区位、土地成本、规划条件、装修程度等不同情况,逐项目申报确定”,但公告中未现“限价”一词。

25日下午,廊坊市住房局办公室相关人士否认廊坊市出台了限价令,同时,对其他相关问题均以“不知道”相答。廊坊市委宣传部外宣局局长汪国会也向河北当地媒体透露,廊坊市并未出台关于“限价令”的“红头文件”。此前媒体圈内流传的“限价令”,是“前段时间,住房局个别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开发商洽谈业务时提出的建议,并不是政府公布的执行标准”。他同时表示,廊坊市暂时不会出台限价政策。

25日,记者以买方身份分别致电廊坊市楼盘晓廊坊、华夏·铂宫、汇源名居、天地·凤凰城等售楼处工作人员,他们皆表示,目前廊坊市没有正式出台限价令。

站在调控十字路口

对于廊坊限价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蹊跷行为,其背后的逻辑值得细细咀嚼。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研究总监张大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否认廊坊限价令事件是无中生事之事。“因为廊坊市相关人士也承认,廊坊市住房局个别科室工作人员向一些开发商提出过类似限价的参考性建议。”

但之所以露而又止,张大伟认为,时下二三线城市领涨的现状,使他们处于地产调控政策的敏感地带。继续调控,必将改变楼市预期,间接影响土地财政;不出台调控政策,房价猛涨之下,可能被上面划入新一轮限购区域。

他还称,“目前的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就像站在地产调控的十字路口上,有点犹豫不决”。

一位在廊坊有项目的房企营销人员也赞同张大伟的观点。他表示,廊坊限价令的短命,折射了目前二三线城市地产调控的困局。

这位人士继续说,这也是时下一些非限购的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心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中央层面不断有调控压力下达和当地不愿深入调控间的矛盾。

相关新闻

廊坊二三线城市限价令夭折 高房价难回理性

河北廊坊启动楼市限价令 开发商圈地逾千公顷

传深圳楼市再“禁涨”新增预售项目或按月限价

首批限价房争议中前行 三大焦点引思考

苍南叫停限价房分配方案 房子分给住房困难户


 

延伸阅读:《廊坊二三线城市限价令夭折 高房价难回理性》 来源:河北青年报

房地产调控高压不改、楼市“限购令”扩大到房价上涨较快二三线城市的政策信号话音刚落,近期房价涨幅靠前的河北二三线城市廊坊市立刻出现楼市“限价令”引发各界深度关注。

廊坊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流传的“限价令”其实是当地住房局个别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开发商洽谈业务时提出的建议,并不是政府公布的执行标准,廊坊方面暂时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部门澄清

“限价令”原是“建议”

近日,有媒体曝出廊坊市公布“限价令”的消息,称该规定“建议廊坊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市区中心区平均价格不得高于8200元/平方米,市区周围地区平均价格不得高于7100元/平方米。”而该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上流传的“限价令”并不是真的,不属于政府行为,该局工作人员也在寻找消息源。

仅隔一天,7月22日19时许,廊坊市住房局便在其门户网站廊坊市房地产业信息网上公布声明称“自5月份起,新申报预售许可的续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价格不得高于1~4月份该项目销售价格;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房1~4月份销售价格。”并未有明确的“限价”规定。

昨日,记者就“限价令”致电廊坊市委宣传部外宣局局长汪国会,汪国会说,廊坊市住房局并未出台关于“限价令”的“红头文件”,媒体流传的“限价令”其实是“前段时间,住房局个别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开发商洽谈业务时提出的建议,并不是政府公布的执行标准”,廊坊方面暂时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

廊坊市民

“建议”限价水分大

虽然暂时不会出台,但将来如果按这个“建议”的标准限价,能起什么作用呢?

据了解,目前廊坊市商品房均价约6000~7000元/平方米,万达[简介动态]广场、壹公馆等在售高档住宅楼每平方米的价格在8200元~8800元,而距离市中心较远的纽约公元均价为7000元/平方米。

“9000元的限价定的太高了,现在廊坊市房子均价约一平方米六七千元,给开发商留的余地太大了。”在廊坊市某早教中心工作的王先生说,“就怕有些开发商借机涨价,反正只要不超过9000元就行。”

“廊坊房价从2009年开始大幅增长,但只有少数小区能突破一万元。”家住廊坊蓝水湾小区的李女士说,两三年后廊坊的房价也许有可能达到9000元/平方米。

荣盛房地产公司廊坊分公司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目前该公司在廊坊的新建楼盘毛坯房均价在8200元/平方米左右,并未超过“限价令”标准,但在未来定价时势必会根据“限价令”标准进行价格控制。


 

深度追问

“限价令”为何未出台便“夭折”?

■背景:近日有媒体曝出廊坊市公布“限价令”的消息,当地相关部门给出的最终回应却是“住房局个别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开发商洽谈业务时提出的建议,并不是政府公布的执行标准”。

■网民:“我家我房”说,房价涨得这么厉害,限价是好事,为什么当地政府不愿马上出台这样的政策,而是只是向开发商提出建议呢?

■专家: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研究院副院长陈保存表示,国务院刚刚“发话”要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采取限购措施,廊坊就率先提出“限价”,必然会引起性关注。廊坊暂不发布“限价令”,是政府有意识降低关注度,避免“过于主动的提前动作”。■文/本报实习记者陈泽惠

“限价令”是否为规避“限购令”?

■背景: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房价上涨较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执行限购政策。在住建部将公布新一轮二三线城市限购名单前夕,廊坊市部分开发商收到房管局发出的房价控制目标参考性建议。

■网民:“猪八戒”说,不早不晚,恰恰赶在“限购令”扩大城市名单发布之前的当口发布“限价令”,廊坊市的“限价令”有规避“限购令”这一“紧箍咒”的嫌疑。网民“唐人轩”说,比起“限购令”,限价对土地财政的影响要小得多,廊坊启动“限价令”或为规避“限购令”。

■专家: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说,广州市的下属县级市增城市,在今年初“新国八条”出台时,曾一度被认为会和广州主城十区一样被限购,但最终则以“限价”代替。在“限价令”出台后,看上去增城的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但却吸引了大量在广州十区被限购的投资需求涌入。

在土地财政的现实面前,宁“限价”不“限购”已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应对楼市调控的趋利心态,相较于“限购令”给土地财政造成的实质性影响,选择出台“限价令”达到“限价保量”效果。在中央房地产调控高压态势下,楼市价格微跌、成交量不跌,对地方的房产交易税收和土地市场影响不大,也许是一些地方政府最希望保持的状态。


 

“限价令”会否变异为“涨价令”?

■背景:廊坊楼市“限价令”规定,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等。据记者调查,目前廊坊市中心楼盘均价为6000~7000元/平方米,离北京最近的燕郊地区楼盘均价约8000元/平方米。

■网民:“落落希”说,这是限价还是促涨呢?网民“智联邱冬”说,一个三四线城市,本来房价是5000多元一平方米,政府一出“限价令”,一平方米9000元封顶,于是乎,房产商纷纷涨到8000元一平方米,最后皆大欢喜。

■专家:陈万志说,地方政府实际给出的指导价却高于当地实际楼市销售均价,可能名为“限价”,实际却出现“限降”的效果。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中除了防止做“文字游戏”,还要防止地方“控制目标”成为“数字游戏”,如要警惕一些地方“限制中心城区”新盘上市,甚至冻结新盘价格等只图避过风头的做法。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廊坊所给出的9000元限价操作不得当或成为涨价目标。目前廊坊提出的限价建议针对性不强,加上限价较目前楼市均价过高的现实,此次“建议”的限价标准恐成为开发商的涨价目标。

“限令”频出能否让房价降温?

■背景:从“限贷”到“限购”,再到眼下的“限价”,一连串的“限字令”成为今年楼市调控政策的关键词。针对网民最为关心的调控效果问题,腾讯微博开设“房价降了吗”讨论专区,两天内引发近20万名网民发微博热议。

■网民:“广仔”说,房价都飞到天上了才想到“限”,房价还得飞一会儿。网民“杞人bu忧天”说,同一个区域,地价在涨,建筑成本在涨,售房成本在涨,税费基本不动,房价凭什么降呢?我们只能希望它涨得慢一些,合理一些。

■专家:陈万志说,限贷、限购、限价等约束性调控措施,短时间内能在限制房价过快上涨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并非治本之策。今后应在持有、出售等环节,加大房产税、空置税、暴利税等市场调节力度,精准打击遏制炒房投机行为,将调控引往长效化、制度化。尤其针对一些地方政府是楼市调控的“薄弱环节”,加快改革地方“土地财政”势在必行,土地财政不改革,高房价难以真正回归理性。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