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人民日报发文批干扰楼市调控杂音 或出新措施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0/09/01 09:4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在僵持了数月后,楼市成交量正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而逐渐恢复,8月份一二线城市成交量逐步反弹。受此刺激,地产股蠢蠢欲动,试图上攻。不料调控可能加码的迹象随之再次显现,地产股闻风变色,立马又陷疲软境地。调控加码已成多头的“心病”。

如果房价仍然桀骜不从,那么政府可能打出房产税、房贷政策和预售款管理等一系列调控加码的“牌”,每打一张牌,对市场神经都是重大考验。

从政策的目标群体上看,各项调控措施中直接针对开发商的也不少。近期国土部加大了对开发商闲置土地的清查力度、追缴拖欠的土地出让金。此外,对于开发商的预售款监管也在不断从严。因此,可以说,政府手里的调控“狠牌”还有很多。

房地产贷款收紧后,商品房的预售款监管也被提上日程。8月中旬,北京市宣布将加强对开发商预售款的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应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显然,对于目前尚无预售款监管的大多数开发商来说,一旦新办法开始执行,资金压力将会陡增。

实际上,此前住建部等主管部门曾不止一次地在相关文件中提及要加强预售款的监管,除北京外,深圳、西安和青岛等地也在酝酿启动预售资金的监管新政。显然,对于预售款的监管也是未来的政策落脚点之一。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表示,针对住建部出台的对预售收入监管的办法,各城市的细则和具体政策都在相继出台,一般房地产企业的运行资金中有超过50%来自预售收入,对预售收入的监管、分阶段放款,是把开发商的“活钱变成了死钱”。

此外,从国土部公开闲置地“黑名单”的行为也能够看出,监管层对于长期拖欠土地出让金的开发商已经开始“动真格”。除了收回土地外,银监会将根据这份“黑名单”做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土地闲置和地产融资之间也开始建立联系。拥有闲置土地的开发商将在银行贷款上受到更多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已经出台的政策外,还有很多政策存在收紧的空间,例如土地增值税、限外令等。这些政策的变化和实施都有可能成为未来调控的手段。

《人民日报》昨日发表署名文章称,当前房地产调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进行政策微调,并称如果调控长时间不能见效,应适时出台进一步的措施。

该文题为《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刊发于昨日《人民日报》“要闻”版的“人民论坛”栏目中。文章署名为“王炜”,但未注明身份。公开资料显示,《人民日报》常见署名为“本报记者王炜”的房地产行业报道。

该文以“通州楼盘低价入市”为开头,称“尽管目前这种较大幅度的房价回调仅是个别例子,但说明房价下降正从遮遮掩掩变得更明确。”

 


文章指出,尽管调控正在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仍应看到调控的效果只是刚刚显现,还不充分。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与6月持平,并没有延续前两月环比下降的势头。从购房者的感受上看,房价仍然居高不下,调控的效果离老百姓的要求和承受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在房地产调控的落实过程中,不断冒出各种试图干扰调控的“杂音”。

文章最后表示,当前房地产调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进行政策微调。如果调控长时间不能见效,应当适时出台进一步的措施。

■ 背景

中央媒体表态曾引导风向

本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连续表示,地方政府应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坚决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发改委等部委也接连表示,各地应继续做好稳定房价工作,调控房地产市场仍繁重。

昨日,中央媒体又发表了上述调控观点。之所以中央媒体的观点被关注,是因为在4月中旬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前,多个中央媒体密集“拷问”房地产市场,成为这一轮调控政策的前奏,引导了风向。

■ 观点

潘石屹 未来一年量价齐跌

昨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撰文表示,今年4月份以来,住房成交量明显下降,这几周有些城市的成交量回升,并不一定是住房价格上涨的先兆。未来一年内中国住房市场的价格和成交量都会下跌,因为住房供应量下半年加大、保障房将推向市场、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等原因,真正降价的压力是来自企业内部资金的紧张。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