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调控挤出来的泡沫:"裸泳"开发商纷纷退出楼市

珠海特区报2012/02/17 10:1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进军地产业”一度曾经是不少企业掘金的,甚至一些制造业、服务业公司也跟风加入。但随着楼市调控深入,注销、转让、转行……不少公司脱离楼市。伴随着房地产“黄金十年”结束,去年以来,已有水井坊、宏达股份、恒顺醋业等16家“涉房”的非房地产上市公司撤离楼市。

现象

从“抢滩楼市”到“争相退出”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布,2011年北京有217家外资房地产企业退出市场。去年全年已有473家房企在北京注销。

在部分热点城市,一些开发商退出房地产市场。这是政策调控下的“主动抉择”,还是过度投机后的“被动出局”?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新一轮“洗牌”,这对今年房价有何影响?对此,“新华视点”记者追踪调查。

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之前,“进军地产业”成为不少企业掘金的,甚至一些制造业、服务业公司也跟风加入。但随着楼市调控深入,注销、转让、转行……不少公司脱离楼市。

2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新设立外资房地产企业129家,同比减少55.82%。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发文称,北京东方时代等47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申请延续,其开发资质已注销。

“这一现象并非北京独有。”业内人士说,在楼市调控等压力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退出楼市。

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武汉共有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137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200余家。

该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武汉市在册房企中有项目开发的占一半,另一半开发商“无事可做”。有的在找项目,有的可能退出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退市”开发企业中,不少是近几年“抢滩楼市”的非房地产公司。去年以来,已有水井坊、宏达股份、恒顺醋业等16家“涉房”的非房地产上市公司撤离楼市。

另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初步统计,2011年上市房企中,股权出让共183宗,比去年增长65%。“这显示一些非房地产上市公司,正加速转让房地产项目。”

1月16日,以经营高端房地产为主的广州星河湾宣布进军白酒行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完成企业转型,把白酒培养成新的增长点。这被业界看成是房企的“主动调整”。

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月认为,伴随着房地产“黄金十年”结束,行业调控更趋深入,房地产行业“暴利时代”或将结束。“退市”的开发商中,不少是“裸泳”的投机商,这其实正是楼市调控要挤出的“泡沫”之一。

相关阅读:

房企销售模式被迫转型 大幅削减营销预算变革

中山官方首回应"新限价令":仅为部门试行措施

从地方新政看楼市浮沉:2012房价底线在哪里?

房价回调商业地产迎黄金期?楼市走势八大猜想

住建部秦虹:房产市场调控长期短期都不会动摇



展望

房价“合理调整”还有多远?

住建部最近强调,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继续,一些地方尝试给楼市“松绑”均被叫停。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房价要合理回归。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楼市调控不会放松。

“限购、限价等调控政策持续,释放了房价合理回归仍有空间的信号。”链家地产一位负责人说,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下,今年开发商将面临政策高压、销售不畅、资金紧张等压力夹击,生存更艰难。

陕西一家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罗某坦言,对不少开发商来说,今年将会遭遇三大难题:一是资金链趋紧,部分贷款和高利贷难以按期偿还;二是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将要面对各种矛盾和纠纷;三是降价销售幅度过大,可能遭受来自老业主的压力。

“现在我们考虑的不是降多降少,而是赔多赔少的问题。”罗某说。

万科北京公司高管肖劲认为,因为制度不健全,国内楼市说到底仍是“政策市”。随着楼市调控深入,开发企业利润将可能越来越薄。

为应对资金紧张局面,大型开发商悄然拉开新一轮融资帷幕。仅今年1月份,万科、华润置地、金科、凯德置地等12家房地产企业以债券、信托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融资238.5亿元。

但与此同时,房企也将迎来到期信托支付的压力。国泰君安数据显示,今年到期需要支付的房地产信托总额接近2000亿元。

综合来看,今年上市房企筹资现金的低谷将和销售回笼资金的低谷重合,开发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在多重压力不减情况下,开发商要想生存下来,除了“退市”,只能降价销售。不少专家预测,今年房价总体将呈现“稳中有降”态势,房价合理调整的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相关阅读:

城乡规划督察员扩派驻范围 中央称"强化约束力"

华侨城拟融资60亿 深陷举新债还旧账泥沼

明珠路18日实施交通管制 18公交线受影响绕行

京十五条成效显著 楼市量价齐跌回归理性轨迹

2012珠海电力电量现双缺 缺口或可超30万千瓦


 

预警

强化“退市”监管防止业主“维权难”

在连续两年调控下,部分企业撤出房地产开发、做回老本行或谋求其他领域发展。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对房地产行业回归理性发展,总体上“利大于弊”。

“一些开发商‘退市’,将加速中国房企阵营的分化,促进优胜劣汰的洗牌。”业内人士说,面对这种局面,具有充裕现金及管理优势的龙头公司,将迎来大量并购重组的发展良机。

“同时,开发商‘退市’现象多发,也能警示一些贸然闯入房地产业的外行企业。”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说,“这会让其他行业资本对楼市望而却步,专注于主业发展。”

“更直接的是,部分开发商被迫‘退市’,将会促使房地产企业改变心态,尽快降价求生存,加速房价的合理回落。”业内人士说。

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房地产企业“退市”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其一,烂尾工程增多,已经缴纳购房款的业主无法入住。其二,权益纠葛不断,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款和银行债务现象多发。其三,后续质量纠纷难以解决。

在武汉的“雅琪公寓”,因开发企业挪用预售资金,拖欠工程款和相关税费,308户业主无法办理房产证,房屋质量问题不断。随后因涉嫌非法集资4亿元,开发商“玩失踪”,致使业主维权无门。

针对部分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或“退市”引发的问题,武汉亿房研究中心主任明晶晶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重点是完善对预售资金的监管。“现在已有部分地方对预收款实行第三方监管,但还没有性的统一规范。”

一些专家呼吁建立完善的地方产权交易平台,在中小开发商出现资金断裂时,能够通过区域产权交易市场规范转让项目,避免项目成为“烂尾工程”。

针对房企在注销开发资质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对涉及各方进行追责,避免业主投诉无门。

相关阅读:

海南楼市空置率过高 政协委员呼吁开征空置税

恒隆地产加速内地扩张 一年新建一个恒隆广场

市领导到西部农村调研 倡推广农业科技促增收

十大标杆房企2012年1月购地款同比下降达88%

房企借旅游项目变相开发房地产 七部委将严查

.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