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70个大中城市房价八成涨幅回落 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北京娱乐信报2011/10/21 18:3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7个,持平的城市有29个。与8月份相比,9月份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1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3%。作为国内楼市风向标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环比再次全面持平停涨,这已经是四大房地产一线城市连续第三个月处于环比停涨的状态。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与此同时,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的城市高达59个,比8月份增加了19个。9月份,同比涨幅

超过5.0%的城市已经从今年3月份的42个,减少为20个。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70个指标城市的价格数据已经明显出现了数据上的拐点,特别是京沪穗深等几个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房价从2009年来的爆发式上涨,在最严厉的限购、限贷叠加影响8个月之后,数据逐渐开始进入下调阶段。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数据的变化表明今年楼市调控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四季度成交量或将落入全年谷底。“9月北京、上海和深圳楼市成交量环比分别下降60.3%、60.5%和62.9%。‘金九月’成交量萎缩明显。个人房贷紧缩由二、三线城市蔓延至一线城市,可能再度降低部分刚需的购房意愿。”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在楼市量价双双回落的情况下,9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也降至100.41,连续4个月下降后,已经在临界线左右徘徊。张月认为,这表明开发企业对于后市明显缺乏信心,市场预期即将由乐观转为悲观。在这样的预期下,房企对于量跌引发的价跌更容易接受,甚至部分房企降价救市的决心也会更大。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新闻分析

调控力度仍需延续

“数据拐点并不代表市场拐点,一线、二线城市的数据也难以反映房地产市场状况,楼市调整的趋势已经确立,但是力度更需要坚持。”张大伟说。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尽管9月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楼市出现拐点的希望,但反观国内依旧不断升温的二、三线城市的楼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依旧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坚持,甚至再度发力。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二、三线城市特别是未限购城市依然处于量价继续惯性上涨的过程中。”张大伟表示。

自7月传出二、三线限购城市扩容后,也仅有台州和衢州出台相关政策,二、三线城市限购目前来看依然停留在纸面上。限价等影响不直接、不剧烈的政策成为地方政府躲避限购的挡箭牌。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事实上,由于土地财政、投资拉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在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地方调控与中央调控之间的博弈始终都在进行。虽然国家调控态度坚决,但落实到地方后,仍然存在一定的现实阻力。

“执行限购的地方政府经过半年多的限购,目前土地收入等锐减,而保障房等建设又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这使得地方政府有激活楼市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动力。”张大伟表示,“在调控政策不放松的情况下,预计拐点很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出现。”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前三季度GDP增长9.4%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8日宣布,初步测算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分产业看,

产业增加值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57亿元,增长9.0%。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销售平稳。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212274亿元,同比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44225亿元,同比增长32.0%,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0%(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实际增长11.0%),环比增长1.35%。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盛来运表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家表示楼市数据拐点已现 但非市场拐点


 

每年的九、十月都是房地产业的传统旺季,因此房地产业将九、十月亲切的称之为“金九银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年的“金九”并没有让楼市火爆起来,相反大部分城市的楼盘成交量环比下降,持续低迷,被寄予厚望的金九成色明显不足。

纵观楼市,处处假摔,过去很管用的这一招目前对购房者而言没有多少作用了,不少购房者在假摔的房价面前保持观望,并不急于出手,今年“金九银十”楼市到底是“拐点”还是“假摔”让专家董藩、潘石屹、牛刀、任志强等为您分析一下吧。

成思危:通胀形势不容乐观房价不会大跌

简介:前人大副委员长

据媒体报道,前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对于当前的通胀形势不能过于乐观,他还认为房价不会大跌。

针对房地产价格,成思危发表观点称,房价可下降25%。不过他认为房价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大跌会给各方面带来问题,已经买房的人资产会缩水,银行也会出现问题。”

他认为本轮房价上涨是因为土地价格上涨引发的:“房价下降需要开发商让利,政府也要降低地价和减少相关税费。”

他也警示,“当房价恢复到合理水平,持币观望的消费者一旦出手,房价也便不会再下降,这个情况也可能存在。”

成思危认为,应当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支持首套房的购买需求。他建议对于买首套房的人应该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一律不贷”和“首付提高”对刚性需求买房是不利的,应当减低首套房按揭利率。


巴曙松:明年首季楼市下滑可能性大

简介: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房地产市场在明年一季度下滑的可能性较大。

9月17日在深圳大学城清华大学园区举行的世纪清华珠江论坛上,巴曙松说,假定明年一季度所有政策变量不变,仍维持当前的紧缩力度和经济环境,2009年、2010年开工的房地产项目,到明年一季度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的缺口会达到峰值。若政策不作变化,那个时候房市应该会出现价格调整。

他又表示,这一轮紧缩持续的时间会比想象的长,因为保障房建设对冲了楼市下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所以紧缩力度可以一直保持。目前很多房地产上市公司销售业绩开始下滑,但房地产的调整表现出的很可能不是价格大幅下调,而是行业内的整合。

论坛上,在谈对房地产的看法时,巴曙松还幽默地表示,“微博上有一句话,学中医的不要轻易去看人家有什么毛病,这个病可能很复杂;搞经济的不要轻易谈房地产,老说老错。”


潘石屹:房价还得继续降 “百日剧变”没续集

关键词: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称“老潘”的潘石屹,不仅爱说,也敢说,且不局限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

昨天老潘接受了本报记者面对面的采访。谈及全球经济大势,他直言,欧洲问题比美国大,中国也有问题,但中国经济是全球的。针对全行业又一次臆测开发商将“混不下去”的论调,曾在2008年提出“百日剧变”的潘石屹这一次又大胆预测:“百日剧变”不会有续集了。说起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房价问题,他给出的答案很肯定——房价还没有降到位。今年不降,两、三年以后还得降。

陈淮:房市才刚入秋 还没到冬天

简介: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会上表示,由于国内通胀形势比较严峻,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是最严厉的,国内房地产市场还没到冬天,才刚刚入秋。但从长远看,未来5~2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世界上规模、增速最快的市场。

“国内房地产市场还没到冬天,才刚刚入秋。”对于眼下的楼市,陈淮用了这个形象的比喻。他表示,很多人都以为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是“史上最严厉的”,这是个误解。


董藩:9 10月房价环比拐点将现

简介: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今日在微博称,预计9月或10月房价环比要出现拐点,但全年同比应该还是上涨的。

董藩说:“虽然住建部公布5项限购标准并非强制要求,但对预期还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媒体、舆论也在不断放大一些楼盘打折、优惠、降价的实际影响,制造着山雨欲来的气氛。需求受到严厉压制。统计局的压力也很大(你懂的)。预计9月或10月房价环比要出现拐点,但全年同比应该还是上涨的

瑞安地产主席:一年半左右房价可能下跌

简介:瑞安房地产主席罗康瑞

瑞安房地产主席罗康瑞9月15日表示,由于中国政府仍在执行紧缩措施,同时银行也在限制对开发商的贷款,未来12-18个月中国部分地区的房价可能会下跌。

罗康瑞表示,部分小开发商可能会面临降价销售的压力。而且房地产市场当前的下行趋势可能会促使压力较大的开发商卖地。

但罗康瑞同时表示,瑞安房地产没有下调房价的计划,因为楼盘的销售势头仍然良好。

罗康瑞称,公司仍计划明年将中国大陆的房地产施工规模扩大至逾100万平方米,明年商业地产在总建设项目中的比重会高于今年。来源:经济观察网


任志强:现金流没有问题 楼市不会崩盘

简介:华远集团总裁

我并不担心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崩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政府得维持房价的稳定性,我从来没有觉得政府希望房价低。调控房地产并不是说要房价降下来,我们减过所有交易环节和生产环节税费吗,我们所有保有环节税收要占到地方财政收入5%—8%。生产环节要到14%,土地部门的2.7万的土地收入折算过来相当于房价的48%。三头加起来政府拿走70%多。

我并不担心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崩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现金流也不会出现问题,地产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调控不会使整个供求关系发生巨大改变。任何政策都无法限制市场实际需求的爆发。

陶冬:一线城市房价离谱 中国房价迟早将会大跌

有人指出,也许一线城市有泡沫,二三线城市仍值得投资。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基本面,需要做个体的分析。不过笔者认为,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已经不便宜了。那些城市的房价虽仍低过一线城市,但是当地的收入水平也大幅低过一线城市,"便宜"只是在一线城市热钱眼里的一个相对概念。而且,相当一部分二线城市的住宅库存急剧增加,太原、天津等城市哪怕开发商不再建任何新楼,现有的库存也需要8-9年才能完全消化。另外还有部分城市以政府迁址为由另起新城,那里的房屋空置情况更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房价面临大跌的风险?笔者相信,中国的房价迟早会有一次较大的调整,不过调整未必已近在眼前。上海的房价水平接近东京,而上海人的收入水平仅有东京人收入的1/5。如果海南岛的临海住房全部以现在的价钱卖出,足以买下金融中心[消息价格户型点评]曼哈顿。这些都是乱象,是笔者认为房价迟早会跌的理由。


曹志伟:明年降价我赔你

简介: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买房就像找对象, 看准了就赶紧追、赶紧买。 ”论坛上,广州市政协委员、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市房协副会长曹志伟语出惊人:“你们想想, 现在政府拖住房价上涨的速度就是让你买房,你还不买?现在的价格不能反映真正的价值,有钱人没办法买,因为没有购房指标,你想等到降价再买?房价永远不会降,如果明年降了,我赔你。

牛刀:房价已见顶 楼市将出现三阶段下跌

第三阶段,房价开始普跌,至于跌什么50%是无知之说,中国房价普跌不会超过20%,因为体量巨大,在一年拉平普跌超过20%根本不可能,但是,区域、个盘跌去50%的楼盘比比皆是。这时市场正式进入买点,持续三年左右。95后婚龄到来之时,中国彻底告别高房价。当年日本房价泡沫破灭,愤怒的日本国民烧毁象什么《楼市》一样的杂志《炼金术》的情景,将成为房价泡沫最后的葬礼。

但是,房价的跌幅因各个城市而异,可各自斟酌。预期时间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 年之间,将产生比较好的买点。此时买房,只要持有现金,将会买到很便宜的资产,五年之内,不会贬值太大。可以解决一些夹心层的购房问题。不过,大家千万要记住,买房子是自己的事,其他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易宪容:房地产泡沫一定会破 保障房不需要太多

9月21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做客中新网时表示,房地产泡沫破灭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这个泡沫一旦真正破裂,可能比每个金融危机还厉害。

进入“金九银十”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即将迎来“拐点”。对此,易宪容表示,房价降是必然的,他说:“我研究过世界所有房地产泡沫,当然泡沫还不大的时候你可以拖市,当泡沫大的时候就完了,你再怎么拖也不行。”

易宪容还表示,房产泡沫一定会破灭,而且影响严重。他说:“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引起的,他们泡沫比我们小得多,但法律体系好得多,信用体系好得多,即使这样都破灭了。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而且这个泡沫一定会破,谁也救不了,等到真正破的时候,可能比每个金融危机还厉害。”

同时,对于上千万套的保障房集中开工,易宪容表示,政府本身是没有能力做保障房的,而且并没有必要如此大规模的建设。

他介绍说,世界很多国家保障房的比例,永远是5%、6%的,并没有生产这么多。 因为如果这样大规模的建设保障房,质量上无法保证,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

郎咸平:现在买房卖房都不是好时机

尽管目前的楼市调控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郎咸平仍然认为,现在并不是买卖房屋的好时机:买房有房价下跌的风险,卖房后手中资金其实也没有很好的渠道,同样存在现金贬值的风险,建议普通投资者多看少动。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