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专家析新型城镇化路径 未来10亿人生活在城市

中国新闻网2014/01/06 08:06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何处?如何避免城镇化投资大跃进?新型城镇化是否能够破除雾霾中国……城镇化研究专家易鹏4日在西安对其新著《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涉及诸多热点进行解答。知名经济学家、学者管清友、白云峰、许维鸿等出席。

易鹏用40个字总结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人为本、改革创新、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科学布局、持续发展、城乡一体、产城互动。他认为,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制度改革为保障,最终实现“新四化”同步。

易鹏还描绘了未来20到30年间中国可能发生巨变:中国城镇化率会跨过70%,10亿人会生活在城市里面,其中有70%生活在城市群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将突破100万亿等等。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分析了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波及陕西省安康、汉中等地,震后重建过程中避灾移民的搬迁式城镇化路径,认为对中国城镇化多元路径探索有借鉴价值。特别指出这种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可以实现避灾移民和城镇化的结合,有着积极意义。

陕西省南部各类农业园区等规模化农业市场经济形态,形成了产业支撑,同时社区化管理、新型筹资模式、信息化管理系统,都有利于灾区移民搬迁工作,也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易鹏指出“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式的城镇化路径,体现了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需要鼓励地方先行先使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政府改革探索所具有的勇气和魄力。”

根据书中观点,未来中国需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几个特大城市群,从而使得中国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挖掘出新的增长点。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都有潜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就此,陕西从战略要抓住这次机遇,将关中城市群尤其将其龙头大西安做大,去博弈中国经济第四极。中国中西部几大城市群谁成为其中老大,其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做大经济总量方面优势将凸显。

从战略角度来讲,陕西要毫不犹豫做大关中城市群,做大“大西安”。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树立工业主导战略,提升和做大西安的工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规模;其次进一步建设航空枢纽,发展空港产业;大力推动西咸一体化,按照城市群的规律,推动西咸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空间格局;推动“创新大西安”建设,将科教人才、成果等比较优势的条件转化为产业的市场机制和力量,让先进的科教实力转化为经济竞争力。(完)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在2013中国新型城镇化案例研讨暨中国幸福社区论坛上明确指出,城镇化是从事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是农业专业人口从农业社会生活转向城市生活的过程,是劳动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包含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朱中一看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土地和房地产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房地产行业首先要关注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就是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其次要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城镇化应积极稳妥

  朱中一说:“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山东考察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这就说明城镇化是一个经济规律,要积极稳妥。”

  朱中一援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的内容,“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他谈到,这部分论述的段话是加快构建新型的农业经济体系,第二段话就讲到了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第三段话讲到了推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制约的均衡配置,第四段话才讲到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他认为,这一思路的形成基于城镇化的经济规律。当工业化发展以后,才容易进入规模经营、合作经营阶段。只有在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以后,人口的转移才能成功。在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如何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力,是至关重要的;然后推进城乡要素的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才能完善城镇化的健康体系。

  “这就说明,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镇化首先关心的是农业的现代化、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只有这样,农村才有富余的劳动力出来;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处理好城乡的协调发展关系。”朱中一表示。

 土地和房地产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朱中一谈到房地产业在城镇化当中怎么定位的问题。

  “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几个基本的要素:以人为核心是要素;产业支撑是重要基础;产城融合也是一大要素;土地和住房是重要的载体,是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在朱中一看来,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房地产行业首先应该要关注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住宅业是为老百姓住有所居服务的重要民生行业,非住宅的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地产等,是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配套服务的基础性产业。”

  他认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需要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为扩大就业服务。“要完善双轨制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一个供需格局;既要增加新增的住房供应,又要盘活存量;既要新建又要发展和规范二手房市场租赁市场,同时还要考虑将进城落户的农民工的宅基地房产作为资产流转,提高他们在城市里购房和租房的能力。”

  朱中一称,房地产市场差异化问题已经显现。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上涨很快,但是不少三、四线城市存量的消化压力也不小。现在存量房、待售商品房面积的增加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现象。

  朱中一建议,在贯彻双轨制住房工业体系的时候,不要与保障房市场的供应截然分开。他举例道:“像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特别是北京,应考虑增加商品房的供应。但是供大于求的城市的政府怎么通过控制多余住房、控制租赁住房,很多城市都在探索。像贵阳可以把中小套型的房子租来,政府加一些补贴,租给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这样政府也可以少建一些保障性住房来达到这一目的。”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