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任志强:三中全会会后房产限购令或停止

中新网2013/11/12 17:4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任志强:三中全会会后房产限购令或停止

李总理说砍掉政府那只乱摸的手

主持人:任总其实上一次,我们节目采访您的时候,是在2011年底的时候。当时您说到一个话,您说今年如果没有地,后年就没有房子,所以后年商品房就危险了,今年我们也确实看到一些数据,表明16个月以来,百城商品房均价环比都是出现了上涨的,而且涨幅还在不断地扩大。那么是不是您说的这个危险情况?

任志强:如没有房地产吸纳货币物价会更高。我们通常从供求关系来看,土地是制约条件,土地供应之后,就是根据(土地)新开工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是,从2011年2012年都是持续下降,负增长的,必然产生的是2013年以后的一个,房价上涨。

主持人:今年和去年的供地情况怎么样?

任志强:今年我们本来从七八月份看,7月份看,应该是土地能够从负增长,变成正增长,结果8月份以后又掉下去了,又变成负的。

我觉得我们中央政府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来不给它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如果养猪,我知道猪可能要6到9个月的生产周期,我不可能在9个月之内,去做一个调整,今天鼓励你养猪,明天让你杀猪,猪还没有长成呢,房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里头,将近十年里头,总是一年出一个政策,恨不得一年出两个政策,你给他一个生产周期好不好,也就是两三年的功夫,没有。我们历年来说,都是这么一种情况。

主持人:您之前也说到过,说限购令,限购令它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执行的政策,将来肯定是,它要停止的?为什么?

任志强:我觉得可能(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让它停止了。因为李克强已经说了好几次,要减少政府行政干预,行政对市场的干预,他上任的时候,记者招待会上就说,砍掉政府那只乱摸的手,这是他自己说的话,不是我们说的。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他砍,我可能讲的,三中全会就是砍这一刀的时候,他要把政府粗暴地对市场进行干预的,这些错误要纠正过来。也许这个限购令对房地产市场粗暴的干预,也会被砍掉。

主持人:但是之前也有人说,限购令虽然我们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效果,但是如果说你把它停止了,就会引起一个暴涨。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任志强:我不认为,限购令要取消的前提是,你要把市场的供应问题解决掉,如果不解决掉,市场中的供应问题的话,不管有没有限购令,它的房价都会是涨的,因为你供不应求嘛,2007年曾培炎副总理,有一个特殊的报告,叫用增加供给的方式来平抑房价。但是2008年又被弄掉了。不是2008年,是2007年11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它否定了,就变成两防了,防止投资过热,防止通胀,变成两防了。如果2007所的时候,把这个工作坚持下来的话,我想不超过两年,用增加供给的方式来满足房价,这两年的这些涨价就都不存在了。

主持人:那么我们看到曾培炎副总理,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为什么最后执行不下去?

任志强:因为2008年他不当官了,换政府了。曾培炎到2008年已经跑到什么博鳌去当秘书长了,跑到什么咨询机构去当了。

主持人:我们看到其实在你的书里面,也写到过各级官员,有些关系还都不错。我们看到书听描写,这些官员也是非常懂经济的,为什么很多政策又在您看来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呢?

任志强:我认识的这些都很懂经济。做决定的不是我认识的人,你比如说现在报纸上炒得最凶的刘鹤,1984年的时候他研究生没有毕业的时候,就给我打工。我知道他很懂经济,我们当时很多报告都是他帮助做的。你比如说马凯,(以前)就是我公司的副董事长,这里头你很难说,我们没有办法说,我们认识的人懂经济,他就有权力去做决定。不是的,我认为宁高宁也很懂经济,你看宁高宁在哪个企业,就能够把哪个企业搞好。说明他懂,他在美国没白学。我觉得要让他当国资委主任,或者当副总理的话,把这些国有企业,可能管得更好。不会出那些贪污腐败,可能就管住了。

主持人:所以是人的问题?

任志强:是的,我们认识很多,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头,很多很多都是和我们,你比如王歧山是我的辅导员,有的人说我在书里写这个事情,是因为我要抬高自己,我都退休了,我用什么抬高自己,没有王歧山的时候,先有任志强,报纸上先写任志强如何如何。确实王歧山比我有名,王歧山那时候官比我大多了,他是中信的董事长,我就是个公司的经理,可是我的自由度(价格动态 户型图 论坛)比他大,他后来又当发改委的副主任,又当什么政法,当了一堆的官,他可能很懂经济,但是他现在,他说了算吗?他说了不算,他可能是管纪委管什么东西,主要是抓贪官。抓贪官,和我就没有太多关系了,我也没有当过贪官。


 

“限购令”不具大规模退出条件

温州松绑“限购令”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似乎给市场释放出政策松绑的信号意义,也容易引发其他城市效仿。但当前“限购令”并不具备大规模退出条件。在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方向替代政策情况下,大规模放开限购,意味着楼市调控实质松绑,对市场稳定有害无益。

在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祭出限购政策三年多来,温州并非尝试闯关的城市。2011年下半年,佛山、芜湖等一批城市就曾试图“解套”,但这些尝试迅速被叫停。此后两年多,再无城市做出类似动作。

作为房价已连续22个月同比下跌的温州,松绑政策的动机不难理解。近些年来,温州房地产市场吸纳了不少民间投资资本,温州也一度成为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随着民间借贷体系崩塌,温州楼市泡沫破裂,部分区域房价腰斩,大量库存难以消化,加之出口贸易未能复苏,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告急。这些成为温州松绑调控政策的内在动力。

事实上,在已出台“限购令”的46个城市中,除个别一线城市,大部分城市的限购门槛较低,执行环节的松动更是大大削弱了政策效果。因此,即便温州松绑“限购令”的尝试得到默许,也未必能在短期内激活楼市,拯救当地经济。

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副作用”。随着多部委共同着手制定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去行政化”将是未来大方向,这也是房地产界的共同愿景。本届政府就任至今,甚少对房地产调控做出过专门表态,也未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市场化政策思路无疑有助于这一调整的推进。

但从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形态来看,以“限购令”为代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尚不具备大规模退出条件。

首先,当前房价处于较快上涨通道中。从统计局数据不难看出,房价普涨局面早已确立。对于个别热点城市而言,供需关系紧张和高价地频出,给后市带来更强烈的上涨预期。对于多数限购城市而言,“限购令”不仅不应松动,反而应强化执行,否则房价上涨的局面将难以避免。

其次,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形态有明显差异。当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更多是供不应求的态势。多数二三线城市,则存在短期供应压力。但大部分城市的楼市泡沫并不明显,甚至并不存在泡沫,且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还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与温州泡沫破裂、危及地方经济的情况有本质区别。因此,简单效仿温州做法,并不可取。

再次,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尚需时日。当前多部委正联合制定包括房产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等在内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由于涉及多方利益,长效机制的建立必然是一个渐进过程,有专家甚至认为需要5年。同样的,作为行政手段的代表,“限购令”的退出也应是渐进过程,而不是短时间内迅速撤出。否则,在缺乏有效替代政策情况下,大规模放开限购,意味着楼市调控松绑,对市场稳定有害无益。

最后,地方政府“房地产依赖症”尚未痊愈。对于多数城市来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前者还是地方债务的主要偿债来源。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仅是造成各地出现房地产热潮的主因,也压制了其他实体经济领域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大规模放松限购,会加剧地方政府“房地产依赖症”。

站在地方政府角度,松绑限购的理由有千万条,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站在大局角度,这显然不是理性之选。在温州事件造成政策预期动摇之时,监管层有必要对市场做出提示,从而避免这一消息的持续发酵,以及更多城市跟风效仿。更重要的是,加紧研究推出新的调控机制予以替代。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