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时评:楼市调控为何陷入尴尬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0/11/30 10:0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中国城市科研会住房政策和市场调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波动前所未有,调控压力也前所未有,但仍面临六个方面的难题: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住房刚性需求旺盛;二是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三是全球化的热钱涌动与人民币预期相结合;四是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五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六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在范围内展开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以来,历时已半年有余。虽然各地已经传出一些房价下跌的零碎新闻,但从总的格局来看,高房价仍然未见整体性的松动。相反,开发商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拿地,创造“地王”的新纪录。

11月25日,国企性质的广铁集团以86亿元夺得一块土地,折合每平方米楼面均价达到17276元,成为广州的新地王。此前数日,万科、华远等地产巨头,在广州、北京、南京都投入巨额资金出手拿地。这说明,调控政策未能动摇开发商对未来楼市的预期。

房地产市场调控为什么陷入尴尬?仇保兴副部长列出了6大理由。

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大都是居住性购房,但现在居住性需求却因高房价而受到了遏制;民间投资过少,可融资的大门一旦打开,得益的是国有开发商而不是民营资本;至于征收房产方面的税款,所起的作用只是抬高房产持有成本,不可能抑制人们持有住房的需求;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只会影响各地区之间的房价差别,与某些地区的房价过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

在已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政府动用了财政、货币等多方面的政策工具,其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却收效不大。

仇保兴副部长有一点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这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了从楼市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这种投资功能的泛滥乃至一些投机行为,不但缺乏遏制的动力,相反会利用行政资源加以支持。即使是在房地产调控力度越来越大的今年,地方政府的这种态度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有报道称,今年的土地交易市场异常火爆,上海、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已突破千亿元,大连、天津亦离此不远。

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上海土地出让收入已达1369.94亿元,但土地供应量实际上并未有太大增长,同比增长仅为6%,而成交均价却猛增64%(11月23日《财经日报》)。土地成交价格的猛增,实际上已经为房价的猛增打下了“根桩”。很显然,正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才使楼市调控陷入了目前的困境。

但核心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产生的一个现象。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地方性行政事务,能够得到的财政支持却很有限,事能够与财权的不匹配,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努力开拓财源,房地产市场显然是可以利用的。


 住建部:楼市调控需要发挥合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6日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发挥合力,一方面是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另一方面是中央与地方的协同。

仇保兴是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住房政策和市场调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作出的上述表示。

仇保兴说,房价过快上涨容易引发资产泡沫,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过高的房价脱离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导致购房者负担过重,影响城市和区域的竞争力。

房价过快上涨导致投资投机需求旺盛,对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产生挤出效应。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仇保兴坦承有难点。他表示,这些难点主要表现在城镇化的刚性需求、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全球化热钱涌入与人民币影响、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和各地经济发展差距这些方面。

仇保兴认为,调控政策要组合使用,政策“工具包”主要包括土地、财税、金融政策,保障性住房供应,管制措施等,同时要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