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楼市变脸路向何方 专家称住房需求被过度透支

新闻晨报2014/06/19 07:4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这一年,也没见出什么‘国几条’,怎么市场就开始变化了?”郑州市民王淼说。

市场掉头,分化加剧,让习惯于楼市“高歌猛进”的人们,一时难以接受。“分类调控”这四个字,让业内人士感慨,以往是“政策很复杂,市场很简单”,如今是“政策很简单,市场很复杂”。

在受访专家看来,楼市的变化源自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

倪鹏飞说:“过去每次房地产市场调整都是由于房价过度上涨导致市场恐慌,中央和地方出台更加强硬措施抑制需求,影响市场预期,导致出现换量市场调整。但这次是在政府没有任何加码调控状况下,市场自发的反应,表明市场的调控之手在发挥作用。”

楼市调整的背后是过度透支住房需求。

以房价环比下跌明显的杭州为例,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884.4万,仅比上年增加4.2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77.8万,甚至比上年减少了1.89万。开发商的降价恰恰暴露出浙江楼市长期以来高价位与城市定位“严重错配”的深层问题。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有的开发企业在一个城市做一个项目,恨不得把这里三四年的供应做完。这样高的销售业绩不可能持续,哪有那么多韭菜可割?”

与此同时,过度透支的土地供应同样触目惊心。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普遍超过40%。

倪鹏飞说:“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出现变化,潜在过剩很严峻。本轮楼市调整与近年来过度购房需求的释放和透支关系紧密。”


楼市陷深度调整 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证券日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的统计数据一发布,房地产市场的拐点论再次铺天盖地的袭来。

有正在看房子的人面对不断下降的房价,愈加不敢出手;有刚刚买房子的人,面对着看上去波动的房价,泰然自若,全然不在乎。正在观望的人,认为他们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正在切身感受着市场的冷暖,他们认为,或许等一等,还有更“实惠”的价格马上出现。而已经买房子的人则认为,对于房子这种不动产,5万元、10万元的波动并不需要太放在心上,房价终究还会上涨的。

那么,到底谁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呢?也就是说,站在现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房价究竟是向左走,继续走高呢,还是向右走,房价拐点已经出现?

真实的市场或许不是一两句话,一两个数据就可以说得清楚。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四大城市中仅北房价环比微升0.2%,广州与上月持平,上海则环比下跌0.3%,深圳下跌0.2%。不过,实时数据称,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307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7%,同比上涨10.6%。

近日,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楼市虽然成交量有所下滑,销售速度减慢,但多数楼盘并未做出实质性的大幅降价决策,尤其老项目的新一期房源,与上一期房源开盘价格持平或者小幅上涨是其主流的定价策略。同时,轰动一时的“零首付”卖房销售行为也已经取消。

楼市数据打架,并不是现在才有。统计数据的下滑,并不一定能真实表达人们对冷热不均的市场的感受,同样,统计数据的上扬,也不一定能准确描述出人们对市场快速升温的诧异。

当前的自住性需求量仍旧很大,但政府所能提供的保障类政策住房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更多的需求还将转向商品住宅市场。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4年24岁到28岁的年轻人达1.2亿,其中约8000万人在城镇居住,这部分人是婚房需求的主体。同时,39岁到49岁的高储蓄率人口有2.2亿,他们是改善性住房的主体。

今年楼市由于种种原因注定是一个调整之年,但是如果由此断定楼市即将发生崩盘,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样的结论言过其实。市场对于真摔假摔声音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市场正在深度调整。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