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张高丽调研上海 称上海保障房为民考虑得仔细

东方早报2013/11/05 10:2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11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上海考察调研。3个半天里,张高丽轻车简从,进园区走企业、前往保障房基地察民生,了解上海经济运行、民生保障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情况,并主持部分省市政府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当前和明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3日上午,张高丽来到浦东新区三林镇,察看上海三林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情况,该基地已有13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张高丽走进三种不同房型的屋子,察看功能结构,了解房屋价格以及交通设施、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情况。得知这个可容纳8万多人的社区,已规划配置各类学校15所,5个菜场以及市民办事中心和医疗、商业、文化、体育设施之后,张高丽表示赞许。他说:“保障房建设是民生工程,上海为居民考虑得很仔细。”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张高丽特意登上一辆每天跑在上海马路上的空气质量监测车,察看实时数据,了解上海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情况。张高丽对上海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表示肯定,他说,“生态环境建设要大抓特抓,防治大气污染,长三角要形成联动机制。”

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指挥监测中心,张高丽详细了解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实时运行情况,听取上海房地产调控工作的情况汇报。该监测中心能实时反映全市土地和房屋的交易变化,对行业动态和行政事项进行监测和预警。张高丽说,这个拥有详尽实时数据的信息平台,“用技术和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是很好的探索实践。”

3日下午,张高丽来到已运行一个多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管委会,张高丽仔细听取自贸试验区推进情况介绍,与上海市领导探讨监管制度创新的具体内涵。“最近有多少投资者进来?”张高丽询问。市领导告诉张副总理,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接待咨询和办理业务近4万人次,19个工作日区内新增企业281家,23家各类金融机构进驻,其中4家外资金融机构。张高丽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探索。”

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设有工商“一口受理”、管委会其他部门对外业务、职能部门办理、贸易便利化专线四个服务功能板块,共有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公安、外汇等25个办事窗口,张高丽向工作人员致以亲切慰问。

在工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告诉张副总理,试验区由工商部门统一接受申请材料并统一送达许可决定、备案文字和相关证照,相关管理部门实现后台综合办理和信息共享,外资企业4天可取得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张高丽说:“过去,工商、海关、检验检疫一个职能部门一栋楼,现在合在一处办公,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效率。”

随后,张高丽来到上港集团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登上9楼平台,繁忙的外高桥港区尽收眼底。在7楼中控室,张高丽通过大屏幕察看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实时作业情况及今年物流和进出口贸易情况。在听取上海港区规划建设情况时,张高丽关切地询问上海港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市领导告诉张副总理,“上海港的目标是优化结构,而不是量的扩张。”张高丽十分赞同,“上海就应该在转型升级上做好文章。”察看结束时,中控室工人向张副总理提出请求,“与我们合个影,好吗?”“好!”张高丽欣然同意,“我也是工人出身!”

张高丽还来到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听取企业开展供应链精益管理服务情况。他勉励企业负责人,要把诚信做好、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

4日上午,在主持部分省市政府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张高丽开场便说,“大家的汇报材料,我会认真阅读,现在我们改一改会议流程,请大家直接谈问题、提建议,畅所欲言。”会议过程中,张高丽不时插话、提问,与五省市负责同志就改革发展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今天,我听到了很多真实情况,对经济发展,大家谈了很多中肯建议,让我深受启发,我会把大家的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

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指挥监测中心,张高丽详细了解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实时运行情况,听取上海房地产调控工作的情况汇报。张高丽说,这个拥有详尽实时数据的信息平台,“用技术和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是很好的探索实践。”


经适房“择期退场”保障房就此拨云见日?

经济适用房分配乱象或将终结,而这以经济适用房变成“历史”的产物为代价。经济适用房“择期退场”后,与“公租房并轨”被认为将接替现有政策作为调整住房供应体系的突破口。

这种可以上市交易、并将售买间差价收入自己囊中的政策性保障房退出后,保障房市场就能自此拨云见日吗?“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思路,是租与售的简单划分吗?

以北京为例,这是一个极具特殊代表性的城市,2005年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调查结果显示,从央产房、军产房、外销商品房、房改房,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租房、廉租房、康居工程等,目前至少有十七八种住房品种并存于北京商品住宅市场,或可达到30种左右住房品种。

近日,“京七条”还创造了“自住型商品房”,从表面来看,这一政策考虑到了“夹心层”的住房需求,然而,这一政策真的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吗?在品类如此“丰富”的北京住宅体系中,这种新兴事物能满足普通人的住房需求吗?毕竟,此前多种多样的住房品种既没有遏制房价持续走高,也没有改变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与此同时,房租价格也在一路上扬。

所谓“公租房并轨”是指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然后通过财政发放房租补贴的方式,区别对“城市低保人群”、“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等进行住房保障的手段,对于低保人群提供大比例租金补贴,并逐级根据保障对象收入水平,制定与之对等的租金补贴政策,从而完成对应人群的住房保障。

有消息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部已经开始考虑重新调整住房保障铲平供应结构。与此同时,对于“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三房大并轨的思路,也已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职能部门的考虑之中。此前,郑州市已经试点“三房并轨”。

经济适用房的“择期退场”并不是突发状况。经适房相对丰厚的获利空间使得一部分人为之“铤而走险”,为此,部分地方政策出台了各种政策杜绝经适房分配猫腻,避免获得相对不公平的经济。此前,就曾有广州等地明确表示不再修建经济适用房,转向大力发展租赁类政策性保障住房。今年8月份,杭州表示允许经适房上市交易,但需要补缴55%的土地等价款。

经适房退场后,还有可以出售的两限房、央产房、房改房,各地还有各种名目可以出售的住房品种,当这些最初的政策性保障住房进入市场后,保障覆盖范围便有所下降,若需要达到此前的保障覆盖比例,政府需要及时补给新的保障类住房,或是公租房、或是廉租房、或是棚户区改造等其他类型。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增加政府的负担,而大力推广的公租房模式,将政府变成了物业持有人,不仅开发建设需要一大笔费用,后期的维护管理又是一笔长期投入,资金回笼更是无从谈起。

从建筑质量、分配模式到配套完善都饱受诟病的经济适用房,或许真是到了退出的时候,但保障房市场,未必从此就能拨云见日。要想彻底做好“保障的归保障”,需要大体量资金的支撑,而这就难免造成“市场的归市场”模式的恶性循环,房价走高,将更多的人群挤出市场,流向“保障”。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