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邓志旺:2008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又回到老路

房天下2008/12/25 14:3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年末岁终,继往开来,我们特意来回顾一下2008年展望一下2009年:金融危机下的“城市化”能做什么? 11月24日,搜房网特邀请业内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一话题。他们分别是深圳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主任 燕博士、城市建筑批评家贺承军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中指研究院华南院总经理侯瑞波、资深地产评论员青忠贵、深圳智业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高立民、深圳道然企业顾问公司总经理任辉。直播专题 》

从1998年到2008年整个十年,整个过程中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手段,这个手段服务于宏观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本身的问题,作为一种消费品、民生产品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房价涨还是不涨,政府并没有关注。1998年到2003年,房地产主要功能就是拉动经济。

邓志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1997年中国经济陷入箫条阶段,朱镕基问过石,我们拉动经济怎么做?石说要停止实物分房,采取按揭手段。主要有几个活动,一个是拆迁,制造出需求。第二,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第三,购房补贴。通过这几个措施推进了住房商品市场。2003年到2007年经济进入过热阶段,2003年的时候政府开始控制宏观,马凯在发改委做主任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土地政策要跟货币政策一样,成为一个控制中国宏观经济的手段,主要怎么控制呢?一个是提高成本,当然官方说法是我们要资源节约利用,来保护环境,包括把水、电、煤资源成本都要提高。另外一个是减少供应量。深圳政策确实有很多错误的,2005、2006年深圳政策主要是限制供给,当时说供给供应量不超过1平方公里,后来说关内不再批地。这就是减少供应量,开发没有空间了,宏观上控制,中国经济仍然是过热,一放就是过热。这个阶段目的是防止经济过热,主要是控制土地供给,提高土地价格,包括招拍挂,“8.31”大限,表面上是控制房价,实际上都是助涨了房价提升。第三,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政府观念很大的改变。温家宝在新加坡讲话时说要把中国住房分成三大类,一个是市场化供给,给富有供给。第二,夹心,通过限价房手段提供住房。底层是廉租住房。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的政策是比较正确的,把住房还原到民生方面,房子是住的东西,不是品,这个阶段政策也是正确的,对平抑房价起到作用。我个人认为没有金融危机,中国楼市更危险,涨到点,到时候掉下来比日本还可怕,物极必反,辩证法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原理。我比较支持这个阶段的政策,08年从下半年,宏观经济发生改变,政府又走回老路子。如果你是睡了一觉,睡了半年,你发现政府政策完全变。接下来肯定要改变了。政府又减税、减息、二套房放贷宽松等等,政府就是希望通过此,获得经济保8,又回到老路。现在政策和调控之前政策完全一样了。但是,出发点完全不一样,现在政策就是为了保持经济。政府的逻辑很简单,政府就一个目的,就是要以经济为,我们老百姓住房需要以及住房需要满足程度这是次要因素考虑。


 

根源在哪里?根源还是政府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我个人是持反对意见,我看了很多国家经济文献,很少有一个经济体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建设,除了香港。我们深圳学香港,就学成现在这样。只有香港是明确的,上海有一个阶段提过,国外很少有,你看国外财富排行榜,前十名很少有房地产的。只有中国前面8、9个都是搞房地产的。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确实有拉动作用。凯恩斯说什么叫刺激内需,把路挖掉,盖了再挖,这是很简单的。刺激经济手段很多,政府把房地产作为支柱来拉动经济就陷入一个误区。中国经济现在三驾马车,出口、、消费,中国外在依赖性很强,金融海啸对中国影响很大。中国作用很大,消费作用小,房地产是重要一块,很多地方占了50%,政府依赖上了出口、房地产扩大GDP的作用,消费起不来。消费就是跟我们分配机制有很大关系,包括说城市化,其实中国不叫城市化,中国叫工业化,啥叫城市化,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享受城市生活,城市生活包括工作方式。第二,生活。我们看深圳大部分民工能不能叫城市化的生活?他享受什么样的城市化的生活,他们把宝贵的时间奉献给深圳,大部分还是要回去,他没有办法在深圳居住。所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分开的,东莞是典型的。中国这个城市化是走偏了。1900年,通用汽车一个产业工人,他干一年可以辆汽车,我们一个工人干一年能买多少东西?他干一年连一平米都买不上。说来说去,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就像一个人已经麻木不仁,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政府就是当做一个手段来做,所以开发商要有信心,政府不会把经济适用房扩大到这个规模,这么扩大的话,他达不到保8的目标。廉租房也可以拉动经济,但是价格下去了,经济适用房4000、5000元,商品房1万多,只有原来一半都不到,所以作用明显不一样。我们这样理解中国房地产政策、房地产现象,我觉得会更好一些。

房价上涨和下跌的理解,我觉得还是很片面,我觉得中国房地产上涨下跌要从宏观经济理解,2002年中国货币13万亿,2007年是39万亿,上涨三倍,房价也是上涨三倍,从这个角度,货币贬值了,这带来我们资产的通胀。其实房价不贵,03年我觉得房价贵,现在觉得不贵,03年华侨城7000元我觉得挺贵,现在2万也能接受,为什么?其实收入提高了。从这个角度,房价上涨跟需求没有任何关系,需求能够从04年到现在能够翻两倍吗?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我觉得更多是资产通胀结果,不要去说所谓的供需关系,那都是次要因素。

房地产下跌也是一个物极必反的作用,也不是调控作用。政府不调控它也会跌,政策真正起作用很少很。开发商也很有意思,房地产上涨的时候,都是自由派,主张政府不要干预,都拼命批评政府。房地产下跌的时候,都变成凯恩斯派,都说要救市。任志强说房地产给富人买的,这完全是错误的。在新加坡毕业三年就可以套住房,但是买第二套住房就贵,完全是市场化的。美国政府也说了住房是一个人有尊严的开始。包括龙永图也是胡扯,买房和租房是一个问题,你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如果房价合理的话,房价和租金收入是正比关系。第二,这不是个人选择问题,这是政府价值观,你觉得老百姓有房子好,还是让老百姓租房好?还包括张五常也很多乱说的,说工资不要。那个人走的极端是一个错误,谁说的话不重要,对不对是重要。郎咸平说什么就对了,郎咸平只是一个财务学家,根本不是宏观经济学家,我们去书店一看就知道了,什么反面、标杆,都是瞎扯淡的东西,大家不要盲目崇拜这些人,房地产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但是不能扯淡。我打算出一本书,把1998到2008年中国房地产好好回顾一下,到底政府做了什么、老百姓失去了什么。

下一篇:高立民:深圳房地产业2008年与2009年是祸福相依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