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南宁历史街区内老建筑不能随便拆了 寻曾经的味道

当代生活报2013/08/22 08:3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8月21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南宁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同时废止。记者了解到,《条例》扩大了历史街区的范围,除“三街两巷”历史街区外,扩大至南宁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其他历史街区。

对市民免费开放的“汤宅”

对市民免费开放的“汤宅”。

历史街区

保护范围扩大

《条例》:本条例所称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现状格局具有相对典型和完整的历史特色、体现一定时期城市历史风貌的街区,包括“三街两巷”历史街区和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其他历史街区。

●说法

南宁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有关负责人称,新《条例》施行后,则扩大了条例的保护管理范围。新《条例》改变了旧条例仅仅适用于“三街两巷”历史传统街区的情形。

另外,《条例》还详细规定了,申报历史街区应当提交的材料,包括: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其现状;保护范围;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清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状况;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其他有关材料。符合历史文化街区条件的历史街区,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向自治区人民政府申报。


 

30年建筑

在历史街区内不能随便拆

《条例》: 历史街区内建成30年以上,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一)建筑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或者工程技术具有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二)反映本市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三)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密切相关的;(四)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

●说法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阮兆丰谈到,由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仅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定义,但是对历史建筑的年限未予明确。考虑到各地立法多是根据本地实际对历史建筑的建成年限作出规定,而南宁市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已经将具有一定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且建成年限在40年以上的许多建(构)筑物如邕江大桥、广西体育场、邕江宾馆等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因此《条例》规定其建成年限为30年以上。

核心建筑物

区分情况 分类保护

《条例》:对历史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

●说法

根据规定,历史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历史街区内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其他建筑,应当与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风格和空间环境相协调。“三街两巷”历史街区围合区域内骑楼街区的建筑的高度、色彩、风格不得破坏骑楼街区原有的天际线和视觉环境。

另外,历史街区内街道的传统名称不得变更。


 

老街修缮

要“修旧如旧”

《条例》:历史街区修缮和改造应当遵循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建新如故、以复其貌的原则。在历史街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市或者县人民政府程序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说法

《条例》提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损毁确已失去保护意义,或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撤销的,按原申报程序核定公布。历史建筑被依法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自公布之日起不再列入历史建筑名录。

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维护修缮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从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历史建筑有损毁危险,保护责任人不具备维护修缮能力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为了确保历史街区以及历史建筑保护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投入,《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上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名词解释

南宁“三街两巷”

“三街两巷”是指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和金狮巷、银狮巷。“三街两巷”历史街区包括朝阳路以西、民族大道以北、当阳街以东、新华街以南围合区域和解放路沿街区域,以及市人民政府核定的延伸区域。

老南宁对于“三街两巷”是熟悉的,它是老南宁的一个见证和记录,原来的旧条例也是将“三街两巷”纳入为南宁市的历史传统街区。


 

记者探访南宁“三街两巷”,兴宁路民生路步行街商业化浓重,醒汉街金狮巷“一半新一半老”

老街区盼修缮显底蕴

以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狮巷和银狮巷为代表的“老南宁·三街两巷”,至今还保留着百年前岭南骑楼建筑风格,它们见证了南宁的昨天,承载了许多老南宁的回忆。但现存的老街区普遍面临年久失修、原貌遭破坏、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对历史街区进行修缮和改造的呼声年年见涨。

目前这些老街的现状如何?记者21日上午进行了探访。

记者探访

“三街两巷”部分犹存 改造之后商贾兴

距民生广场仅200米的解放路,曾经是老南宁的商业中心。如今,走入这条街,历史味道最浓厚的当属新会书院和尽头的水塔了。古色古香的书院,至今活力依旧,是粤剧、折子戏迷们的聚集地。相比之下,成为重点保护文物的水塔,被隔离了起来,隐藏在周围的建筑下。

解放路新会书院斜对面的醒汉街,有“殡葬一条街”之称。目前该街一边保留了骑楼建筑,另一边却是现代化的高楼,“拆咯,旧的一边怕也要拆咯。”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市民谈起这场景,几乎一致地摇头叹息。

与醒汉街有相同遭遇的还有金狮巷。重新规划后,金狮巷有了新名字,叫“兴宁路西二里”,但居民还是习惯叫金狮巷。周围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已经把老房子包围了,走进巷子,左边低矮破旧,右边高挺现代,说是条老街也觉勉强。这排金狮巷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2002年被定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与银狮巷相比,“一半新一半老”的醒汉街和金狮巷该“知足”了。银狮巷经过拆迁拓宽,原貌已荡然无存。记者在金狮巷问银狮巷怎么走,几位老居民均摇头表示真正的银狮巷几年前就不存在了,改造后被现代化的高楼替代了,没有丝毫“巷子”的感觉。至于“三街”中的兴宁路和民生路,已是店铺林立的商业街。“逛街购物有余,历史底蕴不足。”年过七旬的老南宁王老先生颇有感触地说。


 

市民疑惑

老街曾经的味道 还能回来吗?

石巷口的解放螺蛳粉店,开了20多年,在不少市民眼里,它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店”的范畴。“开了20多年,老街变化确实大,水街就快没了,以前夜市热闹得很,卖螺蛳粉、老友粉的,卖衣服的,可以说是条百货街。现在冷清了,要么开发了,要么成危房了。”60多岁的店主介绍道。

头发花白的陈奶奶,在解放路做过十多年裁缝,“现在直接买的衣服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兴宁路和民生路步行街到处是店,不需要裁缝了,但我还是喜欢穿自己做的衣服,家里还有缝纫机。”陈奶奶指着身上穿的蓝色上衣说道。

家住金狮巷62号的梁老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巷子很热闹,邻居们互相串门、逛街,很有归属感。“自从周围进行了开发,老房子相继破败,不维修不适合住人了,很多老住户都陆陆续续搬走了,只剩下这些老屋和我们几个老人在坚守着。”

保护呼声

老屋修缮改造 需政府统一规划

对于老街的修缮和改造,呼声一直很高,南宁市政府也多次向市民发布征求意见稿。“但是,行动来得太慢了。”住在金狮巷56号的六旬老人汤志强说,2002年南宁市政府将金狮巷民居群列入文物后,曾提过旧房改造,但鲜有具体措施。2008年,整排民居群被认定为危房,一些住户被陆陆续续劝走了,但房产局并未联系他们业主商量修缮或搬迁事宜。

为了让年轻人了解老南宁,汤志强从2013年1月1日起开放家门供专家和市民免费参观。“我接待过好几批西大教授和博物馆专家,进来参观的市民也不少。”汤志强介绍道。

“老屋破败得很快,我家房子,原来是四进屋,现在变成两进屋了。还有,很多老屋已经被‘开膛破肚’,外面看是老屋,里面大多拆了旧的建了新的,只有院外破旧的木门还有点历史。”汤志强建议,修缮和改造老屋都要尽早,要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单纯靠业主自行维护是行不通的,还要定期派人走访摸查。

南宁市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老街区的变化确实很快,但是修缮和改造也需要时间去规划。保护老街区的办法,是政府和民间的力量结合起来。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