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评论:房企再融资可考虑有条件放开

新京报2013/08/09 08:29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房地产调控不是为了打垮房地产市场,更不是为了让房企关门。对于一些房企融资后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的项目,可以考虑给予支持。

继新湖中宝于8月1日推出近三年来首单房企再融资方案以后,最近一周,已有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谋划甚至争相推出再融资方案,8月6日、7日,又有冠城大通和宋都股份推出再融资方案,三家公司拟议中的融资额超过88亿元。另外,招商地产也因为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停牌。一个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小高潮”,似乎正在A股市场上出现。

在持续了已有多年的本轮房地产调控中,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通道被完全阻断,银行对房企的信贷也被收缩。政策面上的这种考虑,其出发点是基于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上过于充沛的资金供应,使房价上涨有了动力,因此期望用这种“釜底抽薪”的手段,以阻断对市场的资金供应来倒逼房企不再囤积土地和楼盘,在销售中降低房价,从而使调控见到效果。但是,几年的实践下来,房价却仍然在上涨,说明这种阻断融资的政策并未能收到效果。

原因错综复杂,但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此次市场调控并未将调控目标集中于房价上涨的关键之处,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制度,而是将房地产开发商作为的对手,要求他们主动控制房价。对于房企来说,它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对商业利润的追求是它的“立身之本”,用行政力量来压制这种追求,在短期内可能会收到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市场必然会突破行政力量,回到它合适的位置上。

就房地产市场来说,由于北上广等一些特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社会资源,对的就业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附功能,给高房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撑力。只要这种格局不改变,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房价的上涨趋势都是难以改变的。事实上,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正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上产生效应,除了特大城市的房价继续上涨外,最近二三线城市的涨势已经趋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被称为“鬼城”的空置小区,尽管它们的房价在跟风效应下被撑得很高,但在未来出现下跌则是可以预见的。问题在于,这种资源缺乏,对就业人口不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即使未来房价大幅度下降了,很可能也无法吸引到足够的消费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宏观上需要推进改革,向市场释放更多的活力。而在微观上,有必要对现有的一些调控政策进行调整,目前对房企再融资的限制就可以考虑改变。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保持合理投资增长,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表明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仍然很重视。房地产调控不是为了打垮房地产市场,更不是为了让房企关门。因此,对房企的再融资可实行有条件放开,如对于一些房企融资后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的项目,可以考虑给予支持。

□周俊生(上海财经评论人)


 

品牌房企7月业绩全线飘红

随着品牌房企业绩的相继公布,前7月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已经在开发商业绩上得到最终确认,在大型房企业绩全线飘红的同时,万科、保利、中海等房地产业龙头老大的席位,正陷入的白热化竞争中。

多家房企前7月销售迅猛增长

8月6日,万科公布的业绩显示,今年7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1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39.7亿元。2013年1-7月份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34.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到976.5亿元,与千亿一步之遥。

业绩同样增长迅猛的还有保利,8月6日,保利发布业绩显示,7月保利地产(600048,股吧)实现签约面积62.6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8.95%;实现签约金额69.06亿元,同比减少24.05%。2013年1-7月,保利地产实现签约面积624.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7%;实现签约金额705.50亿元,同比增长18.79%。

在万科、保利发布7月月报前一天,中海地产发布半年业绩显示,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上半年中海合约销售额达到破纪录的800.7亿港元,鉴于上半年销售理想,中海决定将全年销售目标上调至1200亿港元,较年初定下的1000亿港元增加20%。

在中海业绩数据之外,一则人事变动格外惹人关注,中国海外发展董事局主席孔庆平宣布,8月6日其将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职位将由集团副主席兼行政主席郝建民担任。另一则公告则是,中海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拟将现时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 (论坛)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两则公告突然发布,一时之间引发市场广泛讨论,风头盖过业绩。

2012年数据显示,中建股份旗下地产业务2012年全年销售210亿元人民币,中海地产为1115亿港元。两者相加,去年销售额已经超千亿元人民币。上海某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国内品牌大房企中海和中建重组后,品牌得到整合,不但内部优势互补,也可以避免同业竞争,提高规模效益,未来房地产老大之争将日趋激烈,并将与其他房企规模名次进一步拉开。


 

一线城市成为竞争重点区域

中原地产统计显示,2013年上半年,十家标杆房企销售额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率为11.6%,增速较2012年继续提高,标杆房企抢占市场份额速度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安信证券报告显示,前7月一线城市住宅土地供应和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37%,远高于40个城市的均值20%和33%。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从目前楼市看,一二线城市因为集聚了过多的资源,使得房价易涨难跌,品牌房企会在一线城市呈现白热化趋势。

以北京为例,随着7月份大量刚需项目出现“大手笔”推盘现象,供应套数出现新高,而积压已久的需求逢供应放量也出现集中爆发,供需双方同时发力使得8月首周成交也开始止跌回升。万通天竺新新家园 (论坛)·溪悦府、北京城建·上河湾、京贸国际城、中粮万科紫云庭等项目入市,8月2日,位于密云的上河湾共28栋楼,20栋14-15层高层板楼,8栋6层多层洋房,共2422套,主力户型为73-84平米左右两居和90-140平米三居。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8月首周虽然入市项目个数较少,但是单项目推盘量仍较为乐观。而进入8月份之后,随着年中盘整期结束,下半年“战局”的正式拉开,项目入市积极性将不断提高,预计8月份入市项目个数或将达到30个。入市项目个数的增加,以及“大手笔”推盘特性的保持,使得8月市场供应或将再创新高。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