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广州今年8.5万套保障房难抑制房价 房企借壳上市难开闸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1/06/03 09:2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广州今年8.5万套保障房难抑制房价                      上海证券报

广州今年保障房的任务是开工建设8.5万套,这是去年的3倍多,占全广东任务的1/4强,进入年中,这些保障房将被陆续推出,下半年广州楼价会受此影响吗?

前五个月,层层深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着实给广州的楼市降了温。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阳光家缘”网站数据显示,1月份量价齐升的态势在3月份开始扭转。3月份,广州市网签面积直降到31.98万平方米,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4.9%和31.6%;均价12859元,同比、环比下降1.5%和8.2%。4、5月份小幅反弹。

“限购令”、“一房一价”等政策的陆续实施,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保障房的影响成为政府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悉,广州市保障房建设所需约210公顷用地已基本落实,财政资金已落实35.34亿元。

记者从广州市房管局了解到,目前广州保障房续建项目27个,总建筑面积515万平方米,约7万套。列入今年批保障房建设的20个项目将全部在11月底前开工建设。

下半年,广州推出的保障房有7000多套。芳和花园、金沙洲新社区等在7月1日分配1947套廉租房;同德小区F区655套廉租房8月底前交付;广氮、珠吉项目10月底前预售,一次性推出4360多套;松洲项目426套经适房也将于11月公售。

作为调控措施的又一手段,保障性住房能抑制广州的房价吗?“非常难。”广州市房地产方面相关分析人士回答。

广东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资深房地产专家谢逸枫列举了四点理由。,保障房供应量占商品房的比例较小,难有实质性冲击。他预计,虽然广州提出今年建8.5万套保障房,但实际供应量占商品房的比例仍会低于10%。第二,从保障性住房的购买对象来看,适合购买条件的人收入水平低,买不起;而有经济条件又有购房需求的,买不到。从这一点看,保障房并不能减少商品房的需求。第三,建设资金难筹措。一方面,土地难出让,已成交的也几乎是以底价完成。虽然广州已经将土地出让金净收入中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由10%提高至13%,但还是不能填补巨大的缺口。第四,广州市在保障房建设的进展上还是很缓慢,而且推出的保障性住房位置偏、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认为,保障房不会对今年广州的房价有所影响。如果有影响,可能会是在明年。尤其是公租房推出数量的增加,会对商品房的需求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广州市2011年住房保障工作方案》,保障房的规模为:廉租房0.65万套、经适房0.8万套、公租房4.65万套、限价房0.23万套、拆迁安置房1.82万套,公租房占到57%。

对于下半年广州房价的走势,黎文江认为,受去年亚运停工影响,广州7、8月份的供应将增加,开发商可能会以10%—15%降幅来刺激需求。9、10月份以维稳为主,今年的房价是稳中有升,但升幅不大,几乎在政府调控的目标之内。

延伸阅读:

陈宝存:是谁推涨了中国房价?揭秘十大幕后推手

惠州楼市六月打折波 非毛坯洋房豪宅5500/㎡起

惠州房价仍处高位成交略有下滑

房价今年或降10%-15% 专家鼓励租房

有30万一平米的房子 我的真不贵

二线城市房价“伪松动”降价仍是奢望

 


房企借壳上市难开闸 部分壳公司终止重组       财经网站

这也是继两家国资系参与的S*ST圣方(000620.SZ)和S*ST兰光(000981.SZ)房企重组方案在5月13日获得证监会批准后,年内又一家获得监管部门放行的地产公司借壳上市案例。而随着房地产调控正初见成效,市场开始传言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政策或将放宽。

但《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近日对多方采访调查发现,目前房企借壳上市政策仍无松动迹象,甚至有部分壳公司已宣布放弃与房地产企业的重组方案,一些仍坚持与地产企业重组的公司则“路漫漫其修远兮”。

就在ST东源重组获批同日,证监会重申,暂缓房地产企业重组申请政策延续。

政策并未放松?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国十条”),明确要求“证监部门暂停批准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证监会随后对市场公告,暂缓受理房地产企业开发企业重组申请。

行业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共有45家上市公司房企发布了再融资方案,其中26家最终停止。目前仍有十余家欲转身房地产的公司仍旧在等待证监会批文。

但在4月19日,暂停上市五年的S*ST圣方发布公告,新华联置地借壳成功,成为去年证监会暂缓受理房地产企业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后,成功获批借壳的房地产企业。

随后的5月,又有两家房地产企业借壳获批的消息传出:宁波银亿借壳S*ST兰光、重庆金科借壳ST东源成功。

“在‘国十条’公布前‘过会’,是银亿能成功借壳的重要原因。”中关村证券分析师黄侃表示。2010年3月22日,银亿重组S*ST兰光的方案经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有条件通过”,此后,S*ST兰光一直未收到证监会的核准文件。

银亿一位负责人透露,上市的一个明确目标是成为“万科”这样的性龙头地产企业。

ST东源的资产重组早在2009年3月份已启动,并在同年11月底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但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一直未拿到正式批文,5月27日,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获批的非股改地产重组股。

连续三家地产企业获批借壳,引发大量有关地产融资政策松动的揣测。但广发证券研究员沈爱卿在接受《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几家借壳成功的公司都是“个案”。据他了解,目前的政策并没有全面松动的迹象,目前的宏观调控“大的方向还没有变”,对于前面几家借壳成功的企业获批的原因,他表示“也不是很清楚”。

长城证券研究所地产行业分析师刘昆也向记者表示,虽然对借壳成功的企业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但也没有听说有政策松动的消息。

ST琼花证券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说,前面获批的几家公司“都有其特殊性”。该人士举例说,2月份金隅股份成功借壳太行水泥(600553.SH),旗下房地产业务中有大量保障房项目;而之后获批的S*ST圣方、S*ST兰光均是未股改公司,属“历史遗留问题”;近日获批的金科集团借壳ST东源则是在收紧政策之前即提出的申请。

而根据媒体援引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5月27日的表态,少数公司的核准,不意味着当前房地产并购重组政策发生了变化。目前证监会仍延续现行政策规定,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并购重组申请。而这些公司的核准,主要是对政策出台前已受理的房地产并购重组申请的处理和消化。

部分壳公司终止重组

有分析认为,部分在房地产调控之前上报的借壳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批准的可能性较大。但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持续收紧,还是让不少壳公司最终放弃与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重组。

数家房企借壳成功的消息传出后,ST德棉(002072.SZ)6月1日发布公告称拟披露重大事项,并于5月30日开市起停牌。

6月1日,本报记者致电德棉股份,但电话无人接听。不少人猜测ST德棉是为了宣布其与房企上海爱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爱家控股”)资产重组获批的好消息。不料6月1日晚间ST德棉发布公告称,放弃了与爱家控股的资产重组方案,并向证监会申请撤回资产重组行政审批申报材料。

值得关注的是,ST德棉的放弃重组并非个案。此前不久,*ST白猫2010年10月宣布终止与两家地产公司的股权置换,而选择与浙报传媒控股集团进行资产重组;*ST嘉瑞也于近期成功让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借壳上市,此前*ST嘉瑞希望通过重组发行股份购买北京天润置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

同样申请资产重组的ST琼花也面临着难题,该公司与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方案已拖延数年。在今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由于中小股东的反对,重组方案延期的预案未获通过,致使国信集团借壳上市扑朔迷离。

ST琼花证券部门工作人员李先生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该项重组并非彻底搁浅,还需要“股东方面的协调”。不过重组方案目前还没有被证监会受理,他们也没有看到松动的迹象。

延伸阅读:

5月成交均价6499元/m²是谁拉高了房价?

房价10大城市 惠州房价让人哭笑不得

5月76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二三线城市涨幅大

 


多家房企借壳仍无时间表

虽然借壳上市成功,但金科集团暂时并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海通证券相关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证监会没有“解禁”房企增发,目前暂时不会批准上市房企发行公司债,因此金科地产短期要通过上市公司资本平台融资非常困难。

对此,金科地产副总裁李战洪表示,公司上市并不完全是为了钱。公司通过上市的两年筹备,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发展也加快了。

而更多房地产企业依然还在坎坷的借壳之路上继续行走。ST国祥与华夏幸福基业、*ST商务与上海三湘股份的合作都早在2009年已经启动并向证监会提交了申报材料,并都于当年11月收到证监会有关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但目前两方都未收到证监会批文。

据了解,由于此前连续三年亏损,*ST商务已于2007年5月15日暂停上市。记者联系ST国祥与*ST商务,都没有得到正面答复。

ST百科(600077.SH))与大股东杭州宋都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宋都集团”)的资产重组也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在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宋都集团在其官方网站招聘信息中称,公司“目前已借壳上市成功”。

在众多媒体纷纷揣测近期是否会出现房企再融资松动的迹象时,这一信息引发了不少网民的揣测。就此《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了百科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听说这一进展。

而宋都集团负责证券事务的工作人员龚先生在接受记者问询时表示,该信息“不准确”,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状态”,是公司有关部门对该方面信息了解偏差所致。公司随后删除了这段描述。

龚先生告诉记者,宋都集团于2009年12月17日启动了资产重组的预案,并在次年股东大会上正式向证监会提出重组申请,但至今仍未获得批复。

龚先生表示,宋都集团与百科集团的资产重组较之前面几家获批的企业有所不同,“他们主要是S*ST企业,涉及到股改的因素,要走特殊的程序,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在没有放开迹象的宏观政策下,房地产企业借壳融资前景仍不明朗。记者接触到的不少房地产企业都希望早日能放开政策,但目前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延伸阅读:

部分四线城市房价大涨逼近万元 或出择点限购令

专家预测房价今年至少降一成

高价房频频出现 均价5000热盘值得考虑

房价跌了?点解无感觉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