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保障房成热词 别让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的私房钱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1/03/14 09:4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别让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的私房钱        今日早报

政协委员卢步东呼吁加强对土地出让金使用的监管力度,过去五年,土地出让收入高达7万多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土地市场的繁荣“盛宴”。

“但土地出让金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腐败的案件屡见不鲜。”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步东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出让金使用的监管。

土地出让金成地方“第二财政”

卢步东说,2010年,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其中北京收入1638.5亿元,上海1527亿元。然而,这些巨额的“卖地”进账如何使用值得深思。许多城市这些年来一直热衷于搞名目繁多的园区建设,乐此不疲地搞招商引资,其实质都是经不住“卖地”巨大利益的诱惑。

卢步东说,许多城市的土地出让几乎与财政收入相差无几,有些城市甚至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成为“第二财政”。

1993年国务院进行分税制改革后,在一定意义上,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经济人”,更多的则是考虑如何从土地交易中获得。尽管国务院曾下发通知,提出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等要求,但还是有少数地方政府把土地收入当成政府手中的“私房钱”。

土地出让金缺乏有效监管

卢步东认为,目前我国的土地出让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一是土地出让的使用随心所欲,缺乏应有的分配原则。”他说,如某市政府同意在未来十年内,将两块土地开发的增值收入优先用于某国有企业债的资本金偿付。第二便是导致腐败案件屡见不鲜。

审计署一项抽查显示,10个省本级、23个市本级和41个县应纳而未纳入预算管理的848.26亿元非税收入当中,土地出让收入就达到626.42亿元。未纳入预算导致土地出让的使用缺乏应有的监督,“土地腐败”的高发态势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卢步东认为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利,造成城市“透支未来的繁荣”。

“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本级政府收、本级政府用的特殊性,促使地方政府大量卖地,抬高地价,获得巨额预算外财政收入。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他说,“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总有卖完的时候,那个时侯,这些收入靠什么补充?

他认为,土地一般出让40年至70年,这些来自于未来的收入被用于现在的各种建设,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对土地出让严格审计

卢步东认为,政府应该未雨绸缪,防止这种危害的扩大和延伸。

他建议,首先对近5年或10年的土地出让的使用进行审计。土地出让二十余年,这些土地出让收入究竟累计起来有多少?积累了多少?用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用在老百姓身上的有多少?这些应该清清楚楚,而不能是一笔糊涂账。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系统地规定土地出让的使用途径。

“预收70年土地出让,诱惑巨大,令不少地方政府只为本届考虑,不为下一届政府考虑,不为30年、50年后的建设考虑。70年的钱一朝预支,既造成了大量腐败、浪费和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也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隐忧。”他建议,可以考虑土地出让由一次性收取70年改为逐年收取,或者建立“土地出让基金”,每笔土地出让按一定比例纳入基金,为将来的发展留下空间等。

延伸阅读:

郁亮:有1块钱利润 万科就可以做保障房

两会各方献策房产税 保障房成最热门话题

房价调控目标本月公布 保障房蛋糕前开发商分两队


保障房入选两会十大网络热词 钱江晚报

“稳定物价”,“分配”,“保障房”,“反腐倡廉”,“幸福”,“十二五”……即将圆满落下帷幕的2011年两会,不仅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引起了亿万网民的空前关注。一个个凝聚了两会重要成果、代表委员铮铮建言和网民殷殷期待的两会“网络热词”,凸显出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的时代记忆……

【热词一】 “十二五”规划

共16篇62章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让每一个中国人对未来都充满期待。

网民评价:网民“创造大王”: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征集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我一口气提了6条,如政府各项开支应该明确具体、公开透明等,这些在草案里都有所体现。

委员语录:政协委员李君如:应当看到,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条件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虽然我们面临的挑战多而复杂,但机遇大于挑战。

【热词二】 幸福感

“幸福感”是今年两会上最振奋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词汇。

网民评价:网民“红旗下长大”:“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就实现了,“土豆烧牛肉”成家常便饭了,“幸福感”成为人们新的目标。

网民“00圆珠”:“幸福感”是今年春天最温暖的词汇。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 燕: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在身体健康、衣食住行无忧的同时,还希望今后的生活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和对未来有信心,这是有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热词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吴邦国委员长10日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网民评价:网民“我的小嘟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像一棵大树,宪法是树干,239部法律是树枝,构成了现行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委员语录:政协委员甄贞:下一步要在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遵纪守法上多下工夫,让全体社会成员生活在公平公正有序和谐的法治社会中。

【热词四】 稳定物价

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今年重点工作,CPI涨幅今年要控制在4%左右。

网民评价:网民“大庆同城会”:只要物价稳,草根无他求,温饱住不愁,生活乐悠悠。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王仁洲:4%的调控目标,是充分考虑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承受能力后做出的选择,希望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热词五】 个税改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说: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网民评价:网民“徐宪武”:两会谈个税改革,“给力”更需“给方向”!个税改革——缩小贫富差距的良药。

委员语录:政协委员贾康:个税改革,提高起征点是一方面,还要通过减少税率级次,并调整税率差距。这其中,低端的税赋怎么调低,高端的税赋怎么增加?需要更充分地研讨,是一个渐进过程。

延伸阅读:

成交急剧萎缩房价将下降 鼓励自有地建保障房

保障房若跟上 限购令将退场

地产调控后续政策充足 保障房建设不差钱

五委员畅议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推保障房对房地产业影响不大

住建部3月9日9时将举行“保障房建设和房市调控”记者会

2010年住宅用地逾八成用于保障房建设


【热词六】 保障房

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保障房的大段阐述,让阳光照进了低收入人群的梦想。

网民评价:网友“风之子”:保障房既要满足低收入百姓的住房需求,又要防止沦为有权有势有钱者追逐的目标。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崔坚:首先要确保足够的投入保证保障房建设,同时要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蛋糕”分配公平公正,杜绝“开后门”现象,制度设计先要堵住“后门”。

【热词七】 反腐倡廉

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7751件,判处罪犯28652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其中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

网民评价:网友“小楼昨夜又东风”:防止贪官外逃,还需进一步细化制度,确保反腐篱笆越扎越紧。让“裸奔”者赔了夫人又折兵、身家败了又名裂。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牟新生: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出现“一言堂”,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要继续大力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切实对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和制约。

【热词八】 收入分配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网民评价:网民“小白闪报”:要想百姓实实在在感到幸福,公平的分配制度是必须滴。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汤世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真正做到“限高、稳中、补低”,使收入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这需要国家的总体设计和逐步推进。

【热词九】 治理“三公消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向“三公消费”亮剑: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网民评价:网民“巅峰雪豹”:我更关注“三公消费”的控制,削减的是金钱,控制的是风气,构建的是政府公信力。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陈秋生: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三公消费”是我国预算公开的一大进步,体现了中央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是重要前提,也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热词十】 三年解决“入园难”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要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相信在3年内能缓解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网民评价:网友“BOY066”: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入园难”了,这反映了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确实很严重,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细致入微。

代表语录:人大代表庞丽娟:建议我国通过制定学前教育法,明确规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不低于7%。

延伸阅读:

黄文仔再预测房价跌20% 希望民企能参建保障房

中国2010年超八成住宅用地用于保障房建设

政协委员于炼建议:保障房作为单独产业发展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