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最新版本契税上调传闻引发购房者恐慌性购房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1/01/09 10:06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契税上调传闻引发恐慌性购房

(来源:新闻晨报刊)新年伊始,有关房产交易契税将调整的"小道消息",再度悄然在房产中介机构和部分购房者中蔓延开来。传言的"版本"是:本市普通住宅契税将上调至4%,别墅契税更将上涨至6%。不过,这一说法暂未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正面回应。

上调传闻年前就已传开

按照目前上海现行的契税政策,普通住宅契税为总房款的1.5%,非普通住宅契税为总房款的3%,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可享受1%的优惠契税标准。

所谓"契税上调"的说法从去年底开始在中介机构间流传。一位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单他听到过的"契税新政"的版本就有好几个。其中一种是"细分版",大致为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契税税率提高到4%,普通住宅契税提高到2%,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仍享1%的优惠契税;另一种则是"威猛版",即普通住宅契税上调至4%,别墅等高端物业的契税更将上涨至6%。"当时有说法是今年元旦期间就会公布新的契税政策,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这名中介人员表示。

权威部门未做正面回应

对于上述传言,市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接到契税税率调整的通知;上海税务部门服务热线也给出了同样的答复,对于今后是否存在上调的可能,记者也未获正面回应。而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并未听说过类似的传闻,契税政策目前没有变化。

记者发现,市场上有关契税上调的传闻"由来已久",而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即楼市调控预期开始升温时,"契税上调"的传闻就会冒出来。业内人士坦言,不排除房产税、契税上调等传闻是开发商或中介有意识在向市场散布消息,以此让部分摇摆不定的购房群体尽快下单。然而,上调契税的举动又是可以找到相关规定支撑的,其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如果契税上调,短期将大幅度提高交易成本,对交易量会形成明显制约。然而,若政策出台到实施有时间差,则可能引发短期内出现恐慌性购房的情况。"该人士指出。

上调传闻助推翘尾行情

在闵行房产交易中心,不少前来办理交易手续的市民表示,听说过契税将上调的"小道消息",所以特意提前办理缴税,以防"日久生变"。若坊间流传的"普通住宅契税上调至4%"成真,那买一套100万元的房子,买家需要缴4万元的契税,这比现在执行的"普通住宅契税为总房款的1.5%"的标准,要多缴纳2.5万元,增幅不小。

而在浦东新区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去年12月份前来办理交易手续的比较集中。刚办好过户手续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中介去年底的时候一个劲的催促自己在年前完成交易,说是元旦假期一过上海的契税就要调了,现在办好终于可以心定了。

去年12月中下旬,申城楼市出现一波井喷式翘尾行情。上海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的统计显示,该月本市商品住宅共成交11510套,总计成交面积约140万平方米,环比11月激增47%,成交均价超过2.4万元/平方米,达到全年巅峰。

记者从金汇、龙柏等一些二手房中介门店较集中的区域了解到,去年年尾3个月,门店咨询量和带看量呈逐月回升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造成去年底"翘尾行情"的成因很复杂,既有刚需集中释放和抗通胀等因素,也有对包括房产税、契税上调等种种传言对楼市带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大多数购房者关注的是价格,交易契税若上调,对房价的影响程度难以预估,但增加购房成本是肯定的。"


相关阅读:

别让虚高房价成为文化艺术产业拦路虎

(来源:人民日报)长远来看,虚高的房价有可能损害整个中国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资料图片

中小书店成批关门、艺术家撤离艺术社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运营成本激增、大学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所有这一切都直指一个共同的原因--令人望而兴叹的房价。对于北京、上海等立志于成为世界创意之都、文化之都的城市而言,这绝非好消息--虚高的房价将破坏文化创意产业赖以生存的环境。

近年来,以京沪为代表的各大城市纷纷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这是有远见的做法。但节节攀升、居高不下的房价却使优惠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并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文化人才丰富、人力成本低廉等优势。从长远来看,虚高的房价有可能损害这些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虚高的房价抬高了城市的"门槛",有可能把大批有理想、有激情的创意人才挡在城市的大门之外。目前世界上的文化创意中心如纽约、伦敦等大都是移民城市,北京、上海也同样如此。这些城市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才,文化背景迥异、艺术追求有别的人们在此聚居交融,创意在碰撞中如火花迸发。可以说,移民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但是,如果高企的房价把移民挡在了城市的大门之外,那就等于掐断了活力的来源。中国80、90一代大学毕业生是创新潜力的群体,也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主力,如果他们纷纷离开,京沪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获得充分发展,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更严重的是,虚高的房价会破坏社会价值取向,削弱创新动力。当随随便便转卖一套房子就可一夕致富,当年轻一代的梦想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谁还愿意费尽心力去研究和创造?学者们分析,日本经济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表现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房地产热吸引了企业和人才"一窝蜂"去炒房子,忽视了信息时代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

纽约、伦敦、柏林是举世公认的创意之都,在分析它们的成功原因时,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的作用,但是回到这些城市最初发展创意产业的时刻,就不难看到:低廉的房价和生活费用,才是吸引文化人才集聚的主要原因。纽约的SOHO曾是废弃的工厂区,伦敦东区曾是贫民区,相对较低的房价使软囊羞涩的文化青年有了栖身之所。

柏林成为"世界创意之都"的历程就更典型了。德国统一以后,柏林曾是德国经济最差的大城市。居民随工作而流失,城市因经济下滑而破败,东柏林的大批民宅、厂房、政府机关甚至监狱因此空了出来。这些地方低廉的房租极富吸引力,随后10年里,全欧数万名艺术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蜂拥而入。经过他们的改造,破败的社区一变而成为充满艺术和时尚气息的文化科技聚居区。即便经过20年的发展,柏林的人均GDP已经高达32000多欧元,但柏林的房价仍然比全德国平均房价低了近20%。

正是在数以万计文化创意人才的努力下,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首届"世界创意之都"竞赛中,柏林一举成为获奖城市。柏林成功的原因很多,"房价低"这个有利因素实在是功不可没。

同样的现象也在中国上演。现在北京798社区在国内外大名鼎鼎,但最初入住的艺术家们看重的无非是这里低廉的租金,每平方米几毛钱就能租下一大片厂房。艺术家们轻装上阵,成批入住,艺术区迅速成了气候。

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不可忽视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至少在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低房价"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但是,近几年随着房地产热,京沪等地的文化社区或文化产业园区的租金节节攀高,许多带着创意、想要入园的创业者只能望园兴叹。长此下去,必将挫伤人们创业的积极性。

一位西方学者指出,现在市民的聪明才智、求知欲望、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开始取代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市场便捷,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创意阶层的创造力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雄心万丈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真的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不能让虚高房价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拦路虎"。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