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代表热议保障房配套设施等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解放日报2012/03/10 08:27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随着20121年“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700万套以上”目标的提出,以及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建设,注定了今年将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也让许多中低收入群体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但在大批量建设投用之后,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建设与管理,成了更大的考验。“保障性住房,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张吉吉人代表说。如何使保障房更宜居,如何令其真正“分好”、“管好”,成为两会会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规划:充分考虑需求

一些大城市公的租房建设方案公布,大部分公租房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远离人们工作、生活或者商业活动的区域。“与公租房需求群体的需要脱节,选址到建设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沈志刚代表直言不讳。

据沈志刚的了解,一些年轻人宁可在单位附近高价租房或采取合租的方式,也不愿意申请几十公里外的公租房。为此,他提出,政府应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公租房建设计划和发展规划,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商业中心、现代服务业积聚区以及人口集中居住区等公租房需求旺盛的区域周边布局公租房建设项目,特别是青年白领工作集中的区域。在公租房项目决策之前,政府向社会公布建设计划,听取社会意见,争取获得的社会效果。

王均金委员提出了,新建保障房因成批建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需要做好交通、**等配套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制度:明确如何退出

在公租房和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的运转当中,保障对象大多定位在“暂时住房困难”或者“夹心层”。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当完善保障房的退出机制,从而扩大覆盖面。

王均金提出一种名为 “年审制度”,“对廉租房、公租房即将到期的租户,要一年一次重新审核其收入状况,并在社区以及网上公示年审情况,再次接受相关单位和社会的监督。”

王均金说,应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公租房、廉租房不作为长期租赁的房源,不享有继承权。对公租房,除每年审核外,可签订固定期的合同,比如3年。而在兴建保障房时,应拉开廉租房、公租房及经济适用房的配套标准和差距,“让住户在家庭条件改善后,主动选择退出,以寻求更好的住宿条件。”他还建议,大力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咬紧牙关买了房子吧,债台高筑,日子难过;暂时就不买吧,眼看房价月月在涨,收入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对于可申请公租房,但又追求居住稳定、心理满足或囿于传统观念希望购房的“夹心层”,褚君浩代表认为,可在保障房中增加先租后售房,作为公租房范畴的一种新模式,完善多品种保障房制度。

张泓铭委员也认同这种做法。他说,允许公租房的享受对象在租赁满一定年限后购买的政策,其好处是可收回部分政府投资,减轻政府投资负担,同时满足租赁者希望购买住房的心愿,安心生活和工作,还有利于增强上海吸引人才的力度。他同时建议,对于共有产权房,享受对象的购买比例也能灵活安排,比如允许少部分困难对象经审核后可购买一半产权。

——延伸阅**——

CPI上涨3.2%终结两年负利率 房价或加速下跌

楼市紧迫女性购房技巧多 楼盘细节更要细打量

马尔代夫摄人心魂的美丽 凡人失落的天堂(图)

房价人最忙?中国最忙和最闲五大城市(图)


 

管理:解决物业瓶颈

有代表委员提出,保障房享受对象为中低收入人群,一些保障房小区出现“一年新,两年旧,三年破和漏”的现象,业主常常为房屋、家用设施的修理以及小区管理等问题与物业产生纠纷。物业却因资金、人员等问题一拖再拖,一些小区居住环境逐渐演变成“脏乱差”。

“建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维护好和运行好。”田在玮委员说,在保障性住房的运行管理中,无论是水电、气热还是邮电、储蓄等各种配套设施,都需要企业来运行,如何落实费用、完善体制、筹措资金都需要解决现有瓶颈。“究竟是用市场方式管理还是政府手段管理,是很值得研究的。”

田在玮说,目前实施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较为落后,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适时适度进行调整。“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应该立即组织研究,看看资金究竟应该怎么投入,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是什么,谁来做物业管理的主体。”

上海发布@网友议政

保障性住房如何更宜居?今天,这一话题经本报与“上海发布”微博平台合作的《两会关注》栏目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截至晚上发稿,评论、转帖近400条。网友们集思广益,纷纷亮出观点与建议。

“浦发贸服DZB”:一、保障性住房,重在保障二字,当然是惠及需要保障的人。二、房价如果真的如期而降,保障性住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三、保障性住房位置和配套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太偏太远,对于年轻人来说,额外的成本势必成为绊脚石。

“池兄”:扩大保障房覆盖面,的做法是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合理参与投入,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合力建设保障房,尤其在税务政策上要更加优惠,让刚需群体都能得到实惠。

“聆听_倾诉”:将保障房建设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保障房的建设,将保障房由社会福利转移一部分到企业员工福利上来。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