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7月份房地产信托发行缩量 诱惑与风险并存

第一财经日报2011/07/25 08:07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7月的房地产信托发行创下了年内低量。房地产信托是根救命稻草,救了缺钱开发商的命;但它又是魔鬼,因为它并没有办法根治开发商真正的病痛。对购买房地产信托的投资者来说,房地产信托诱惑与风险并存,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房地产信托发行缩量

“这个月房地产信托的产品发行可以说是地量,我们至少减少了50%。”一家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部门的Mike(化名)告诉财经日报《财商》记者。

Mike之前一直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由于去年下半年房地产信托飞速发展,他也被调到了房地产信托部门。目前,房地产信托是Mike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继银信合作产品和证券投资产品之后,许多信托公司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不过,在房地产信托调控之下,今年7月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显著下滑。

从今年5月开始,房地产信托的发行规模已经出现回落。据财汇数据,5月发行的房地产信托的规模是79.89亿元,环比下降了30.75%。今年7月的发行规模进一步下降,截至7月21日,房地产信托的发行规模仅为14.15亿元。

“道理很简单,上头打压地产,你这边鼓励发行,这不是对着干吗?”Mike告诉记者:“虽然没有明确发文禁止,不过银监会早已是面对面或者电话约谈,很多信托公司目前都不让发房地产信托产品了。”

按Mike的说法,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信托公司不能做房地产信托业务,就算是目前还在从事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增量也被严格控制,必须小于存量。“比如,这个月有10亿元的房地产信托到期,那么本月的新发量就不能超过10亿元。”Mike补充道。

自今年5月份起,银监会相继对部分业务量较大的信托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并在6月末推行了“事前报备”制度。

据业内人士透露,还有一些信托公司自己主动减少了发行。“一方面是现在很多客户也开始警惕房地产信托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有的房地产企业觉得成本太高;而信托公司本身,也意识到房地产信托的发行量有点儿疯狂了。”Mike告诉记者。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信托公司对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审核已经越来越难,“规模排名在100名之后的(房地产公司),信托公司就不给发产品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延伸阅**--

朱大鸣:土地市场是官员腐败的高危地带

调控政策从抑制楼市需求端 转向土地供给端

廊坊二三线城市限价令夭折 高房价难回理性

住建部圈定楼市限购新**区域 地方踌躇等待


“以新补旧”风险隐现

虽然监管层和信托公司对房地产信托的风险已经高度警惕,但是投资人却似乎仍未意识到风险。

“大多数投资者会在意价值波动的风险,却从不觉得事件性风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是大家认为房地产信托安全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在微博中写道。

的确,单纯就产品设计而言,目前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固定、风险可控。

目前房地产信托普遍采用的是“优先、劣后结构化模式”,开发商向信托公司转让股份,信托计划被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前者由普通投资者购买,后者由开发商购买,普通投资者享有固定,优先分配项目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而开发商享有浮动。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享受固定,又有优先分配权,更为稳定;而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也更愿意自己拿项目的大头。总的来说如果是操作规范,产品风险并不大。”好买固定信托研究员罗梦告诉记者。

“房地产信托的本质是房企借钱建房,还款来源是房子出售回笼资金。而房子一旦没有按时出售,就可能会延迟付款。”一家销售信托产品的第三方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我们所知,已经有房地产信托产品,由于偿付延迟,而出现了‘以新补旧’的情况。”上述第三方机构负责人补充道。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以新补旧”是指,开发商通过另一款房地产信托产品融资,用融来的钱去归还前一款产品的漏洞,说到底这只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法。

在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副总看来,这实在是个笨办法:“的问题在于风险没有根本性解决,只是争取了一点喘息的时间。个信托计划,推给第二个,第二个再传给第三个,谁知道第三个是否发得出来。”

要是投资者接了“最后一棒”,风险不言而喻。不过,这种操作可能很难被投资者发现。“如果是为了填补上一个产品的漏洞,那么肯定不会在信托产品的资金用途中写清楚,因为写了就不会有人买,其实这就有挪用信托资金的嫌疑。”上述信托公司副总告诉记者。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