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国土部再念土地紧箍咒 房产企业拿地越发小心

每日经济新闻2010/07/08 11:3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去年受益于楼市的土地价格一路飙升,给地方财政作出了不小贡献,但今年4月新政调控以来,楼市转冷,土地市场也遭遇寒流,流拍,延期现象屡屡出现。

7月1日,国土部再度表示严查违规违法用地、清理房企闲置土地,同时提高竞买保证金至30%。当下市场信贷紧缩,开发商销售情况不见好转,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这给供地集中在下半年的政府“卖地”计划增加了不少难度。

土地供应量显著增长

2010年已经过半,开发商的半年销售业绩相比全年目标而言并不理想,作为开发商现金流重要支柱的销售回笼缓慢,意味着下半年的土地市场还将冷清一阵子。

在本轮的楼市调控中,土地市场成为调控重心,国家多个部委多次表示要通过加大土地供应来调控房价。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显示,2010年住宅用地供应18.5万公顷,同比增加约140%。

新政调控之下,住宅用地供应显著增长,据某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0年上半年,103个城市累计供应住宅用地20335.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00%;6月,103个城市共推出住宅用地3152.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5%。

开发商拿地谨慎

供应量的加大并未得到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市场状况的不佳打击了它们拿地的积极性。据悉,2010年,广州预计推出650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应,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0万平方米,但实际上上半年成交的只有32万平方米,仅完成计划的6%。   无独有偶,除了广州,北京、上海城市也遇到了 “卖地难”。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北京市的土地出让收入仅约为33亿元,环比5月缩水近7成;在上海,据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1~6月上海商品住宅用地成交仅完成了计划的38%。深圳的宅地实际成交也仅完成了计划的14%。

“开发商的资金情况也会让土地市场受到影响。”仲量联行刘裕通认为,去年一些拿地比较激进的大企业今年都均有所收敛。它们对土地市场更为谨慎,主要是它们对此轮调整周期的预期更长。

据悉,2010年上半年,103个城市住宅用地楼面地价平均为1863元/平方米,环比2009年下半年下降9%。土地成交价格在1600元~2000元,低于2009年下半年的价格水平。

“热点区域、热点地块仍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刘裕通认为。据南京土地储备中心的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南京卖地25.38亿元,而仅今年上半年时间,南京卖地已达94.0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7倍,但其上半年土地成交只完成了全年土地供应计划的19%;同样情况也发生在杭州,2010年前6个月,杭州卖地创收25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收入差不多。

勾地或成“护身符”

日前,国土部对外表示,要继续强化房地产用地管与控,规定土地出让价格不低于当地基准地价的70%,竞买保证金不低于出让价的30%。

依照出让金的30%缴纳保证金对于当下房企的资金链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造成了不少压力。刘裕通指出,“今年下半年各地的供应量任务巨大,地块也不排除有流拍的可能,而政府方面也可能适时做出调整,修改土地供应计划。”

据悉,为避免频繁遭遇流拍,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开始试点“勾地”的出让方式,今年勾地制度或成主流。广州地产专家谢逸枫对此表示,勾地制度也成了政府完成土地出让计划的“护身符”。

在7月8日的广州番禺宅地块的出让上,政府不仅采用“勾地”制度推出,同时还设置了“保密底价”,报价达到或高于出让底价且报价者为竞得人,报价低于出让底价的,该地块出让不成交。

满堂红地产市场研究高级主任肖文晓认为,从4月中旬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房企销售情况不尽人意,资金回笼受到影响,成交的低迷也让开发商考虑下半年用多少钱来拿地。

“时间已过半,不少地方成功出让的土地比预期少很多,下半年的速度必然要加快,但能不能完成全年的供应计划,这很难说。”肖文晓指出,从今年新政后广州首次宅地出让的价格,就可看出,开发商对于拿地的价格更为理性。

他指出,目前开发商更务实,只会倾向于好的地块,整体来看,开发商对后市还是不太乐观,因此开发商在拿地上更为谨慎。但若政府推地经常出现流拍,会导致市场对调控预期加重,更加打击开发商的拿地热情,市场的成交或更萎靡,这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延伸阅读——

【评论】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房价会降,管用吗?

国土部官员表态刺激地产商 市场盼告别运动式调控

新京报:撼动高房价 不能只靠土地部门"硬挺"

【政府声音】国土部:四季度房价将下降 市场面临全面调整

国土部:下半年土地抵押贷款将遭更严监管


相关阅读:

任志强炮轰国土部:政府预测房价下降不合适

“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政府部长可以预测市场调节价格的新闻。”7月5日,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评价道。

任志强所针对的,是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此前一天的一段讲话。7月4日在大连,徐绍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滞的态势,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

这简短的一句话,占据了第二天许多媒体最重要的版面,也成为当天网络转载率的新闻。尽管在徐绍史之前,对今年房价走势做出预测的人如过江之鲫,但在一个一向被视为政策市的市场上,一位实权部门的领导给出预测,非但直接地表明了政策制定者的态度,而且往往被视为下一步政策的风向标,因而会立即对市场产生影响。

这或许是任志强表达不满的原因,在他所持的经济学信条里,有重要的一条,政府不应当过多的干涉市场。尽管这一信条在中国一直十分微弱,政府部门视调节市场为他们理所当然的责任,而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群或多或少也保留着这样的思维“有困难,找政府。”

或许徐绍史本人也不想自己的话被媒体放到这么大。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背负着太大的压力。

“去年是10万公顷,今年我们计划是18万公顷,增长的幅度很大。现在供地也碰到一些困难,主要是保障性住房计划、资金、项目,如果这个不落实,就供不出去。”在当日接受采访时,徐绍史的另一番讲话却被人忽视。

在楼市逐渐走出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渐升温的2009年,最初10万公顷的供地计划最后实际仅完成7.65万公顷。而在2010年,18万公顷的供地计划所面对的,则是开发商在宏观调控下的收缩投资。在北京,在耗去六个月之后,2010年的土地供应计划的完成率却不足20%,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土地市场显然也不可能再有好日子。

完成土地供应的出路在哪里?其中重要的一个条件自然是房地产开发商不断地投资。但却仅有楼市打破滞销的坚冰,开发商才可能有不断回笼的资金去进行新的投资。而归根结底,在当前的形势下,除了大幅降价以破解楼市僵局外,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也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徐绍史也很难分清楚自己所表达的是预测还是希望。但他却很清楚,要看到楼市出现他所希望的“量涨价跌”的现象,还得等上一个季度。

市场长期的僵持显然也对开发商不利,于是,依旧坚持着房地产市场长期看涨的任志强也开始呼吁主动降价。“与其是鱼死网破,不如各退一步,共同挽救中国的经济平稳增长。”在6月28日的一篇博客文章里,任志强用这样的字句来呼吁开发商集体降价。在最近的楼市上,降价现象也日渐增多了。

但在政企双方都表现出理性、和缓的态度之时。却有不少人从徐绍史的表态中读到了另一层的意思。他们也希望降价,但他们希望的方向,却是放在拼命揣摩政府又将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上。 

——延伸阅读——

【评论】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房价会降,管用吗?

国土部官员表态刺激地产商 市场盼告别运动式调控

新京报:撼动高房价 不能只靠土地部门"硬挺"

【政府声音】国土部:四季度房价将下降 市场面临全面调整

国土部:下半年土地抵押贷款将遭更严监管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