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七保险企业参与 百亿险资集结北京保障房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2011/04/26 16:3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继太保发起设立“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 计划”后,太保、国寿等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又集结北京保障房建设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太保、国寿等7家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参与 北京保障房项目,计划总规模数百亿元,以基础设施债权 方式运作。具体来说,就是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债权计划,募集资金后将资金借贷给北京市土地储备 ,用于当地保障房建造前的拆迁、管线铺设和道路建设等。这一债权 计划的期限是7年。

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要求,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担保可靠的 品种,6%左右的年化 对当前保险资产配置尚具吸引力。

上海试水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上海市下发了《关于切实推进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抓紧研究成立市级投融资机构和 试点机构,引导公积金、保险资金、社会资金等 公租房建设项目,形成 、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不久之后,“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 计划”设立,该计划募集资金40亿元,用于在上海市区建设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此项债权 计划,也是保监会《保险资金 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后的 单不动产债权 计划,开创了保险资金以债权方式 不动产的先河。

太保相关人士认为,公共租赁房项目属于保障性住房,项目本身的社会效益高于其经济效益。由于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为该债权 计划设计了具有保底 、不设封顶 的浮动利率机制,在支持公益性项目的同时,保障了保险资金较为合理的 。

北京发力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 渠道太少,数额巨大的保险资金存在着匹配压力,而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 相对比较稳定,又有政府信用作保证,这对风险控制要求较高的保险资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自上海试水之后,北京保障房建设再次发力,此次包括国寿、太保、平安在内的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的北京保障房项目 率在五年期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1%,按季结息付息。

“虽然 率不算高,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保险资金来说,具有政府信用担保的保障房建设仍然是保险资金 的很好选择。至少要比5年期大额协议存款要高。”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建设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于险企来讲,除了获得稳定的 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能够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该人士认为,另一方面, 保障房建设,符合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长的资金特点,可以和保险资金的久期相匹配,有助于实现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同时,保障房建设 计划与股票、债券类资产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相关性较小,有利于增强公司资产组合 的稳定性。

对于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性,戴德梁行估价及顾问服务部董事胡峰表示,政府除了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财政等投入以外,更需要尽快出台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管理办法细则,探索更多更好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包括房地产 信托基金(REIT)融资、建筑公司与地方政府签订建设—移交协议(BT模式)等。

据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测算,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年度 大概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其中5000多亿建设资金由 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筹集,剩余8000多亿建设资金,将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及其所在的企业筹集。

截至2011年1月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0811亿元,按照《保险资金 不动产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 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0%,可推断,至少有5000亿元保险资金有机会进入房地产市场。

原市今年新建保障房用地需求已基本解决

评论:骗购保障房 处罚不是越重越好

保障房成融资利器 公租廉租屋乏人问津


相关阅读

21家上市房企争建保障房:账外价值蓝海诱人

千万套保障房催生千亿元利润,众多开发商相继在保障房建设领域发力。

今年1月以来,21家参建保障房的上市企业,其股价连续上涨,部分企业涨幅超过50%。

按4%到6%的净利润率测算,“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的利润将在1153亿元到1728亿元之间,这将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在保障房市场分一杯羹。2011年被称为保障房井喷年,将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能获得政策倾斜的保障房顺势成为开发商的新选择。

从2011年2月21开始,住建部陆续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向地方政府下达“死命令”, 的保障房建设项目,必须在2011年10月31日前开工,否则其主要领导将遭到约谈、 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的严厉处罚。

近期,各地方政府纷纷表示,加快保障房建设将是今年的工作重心。同时,中天城投、招商地产、金隅股份、首开股份等企业也纷纷布局保障房市场。

保障房“蓝海”

长期以来,保障房开发都是国企地产商的专利。首开股份当年正是因国企的身份接下了不少经适房项目。如今,由于其拥有建设经验和国企背景,增加了其在保障房市场上的 。目前,首开在北京在建和拟建的保障房规模超过120万平方米。

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有21家上市公司将因为参与保障房建设而受益。其中建筑企业4家,房地产企业17家。

今年年初,中天城投宣布签订了《中天城投参与贵州省“十二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框架协议书》。欲 200亿元,参与贵州省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计划2011年度开工总建筑面积不少于500万平方米。

这也是2011年, 家上市房企与地方政府合作参建保障房。

此外,一线房企也纷纷投身保障房建设。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表示,公司将力争在不损害股东利益的前提下,争取参建政策支持的保障房项目,计划在2011年新增保障房项目5个以上。

万科总裁郁亮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万科愿意建保障房,哪怕只有一块钱的利润。”

“重庆中冶到处找保障房做。”据一位地产业内人士透露,重庆中治的母公司中冶科工早在2009年就瞄上了保障房。当时,中冶科工总裁沈鹤庭表示,与其在商品房市场上高成本竞争,不如进入保障房这个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蓝海”,通过扩大规模,迅速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可切入城市运营。

那一年,中冶科工的产品结构是:保障性住房占65%~70%,城市综合体占30%, 住宅占1%~2%。沈鹤庭说,通过保障房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潜在 会在 物业中体现出来。

“账外价值”

参建保障房,各个企业看似有很多相同之处,实则也各有区别,其中不乏拓宽再融资渠道的打算。

按照1.3万亿元的资金量,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前不久对其进行了分解: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的建设资金,主要由社会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解决。在建设经济适用房时,市县政府要无偿地划拨土地。这部分土地的成本,虽然没有算在直接 当中去,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样算下来,完成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有8000多亿元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保障对象及所在企业来筹集,剩余的5000多亿元资金,由 政府和省级政府及市县政府来筹集。”齐骥说。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认为,从账面利润率看,开发保障房逊于商品房,但保障房项目的附加利润却是商品房所没有的。“可以得到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税费环节等方面的让利及信贷优惠,是开发商承建保障房 直接的动力。”

在记者采访的部分开发商中,“账外价值”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保障房建设本身所允许的利润,商品房配套、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工业用地转换模式等,都可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更重要的是,在土地供给一元化体制下,很可能通过再融资开闸来推动住房供给。再融资的优惠政策一旦实行,肯定会优先给予大量参建保障房的上市房企。

从中国中冶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不难看出,其参与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意欲打通再融资渠道。该公司透露,目前正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寿共同研究有关保障房融资的创新性金融产品,预计今年将得到应用。

在银行方面,对于保障房建设也会“关照”。据工行总行的内部人士透露,今年肯定会适当增加保障房信贷。

在政策方面,齐骥表示,正在研究并很快制定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是公共租赁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这也是吸引企业参建保障房的重要砝码之一。

不过,保障房融资贷款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对保障房搞特殊化,可能出现以保障房名义套取贷款的问题。对此,银监会已有所警惕。银监会正在制定保障房信贷指引政策,拟对保障房贷款的准入条件、抵押担保措施、贷款发放程序等进行规范。

河北6.4万套保障房集中开工 齐骥称力度

太原市今年新建保障房用地需求已基本解决

评论:骗购保障房 处罚不是越重越好

保障房成融资利器 公租廉租屋乏人问津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