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香港楼市步入调整期 内地客亏钱卖楼悲观气氛笼罩

经济参考报2014/02/17 08:4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近日,“以长江实业和新鸿基为代表的部分香港大型地产商开始大幅 ”的消息引发关注。实际上,不仅仅是楼市成交惨淡,热门地段流标、入市新盘 抢客等一连串负面消息也不断冲击香港楼市。

当地舆论称,这是特区政府一年多以前连续推出“辣招”打压楼市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美联储退市已造成资金从新兴国家大规模流出,低利率资金堆积出来的“炒楼”热潮自然减退。

目前,悲观气氛正笼罩香港楼市。有机构分析,香港楼市调整周期展开,今年楼价或下调一成。

惨淡 内地客香港亏钱卖楼

近期有关内地客亏钱卖楼的消息接连不断, 新爆出的一宗是一名内地韩姓业主卖楼亏了600万港元。

这位内地客持有的是位于山顶加列山道的300平米“大宅”,业主2011年购进的时候花了1.28亿港元。有知情的代理透露,这名内地客购入物业后本来打算短线炒卖,中间也曾经试图出租,但一直没找到下家,于是便将房子叫价下调求售, 后以1.3亿港元售出。以购入价计算,这次转售账面虽然微赚200万港元,但连同印花税及 等,估计该名内地客要亏损约600万港元。

山顶豪宅属 ,而富人又一向不差钱,故而山顶豪宅价格从来是只高不低。这让港人感叹,更催生警惕:香港楼市正走在下坡路上?

内地客亏钱卖楼并非这一例。盘点一下近期的实例:

大角,有一处实用面积1061平方英尺(约合90平米)的住宅,原本由一名内地客以2265万港元购入,近日以2200万港元易手,账面损失65万港元,若加上厘印费(96万港元)及代理 等杂项支出,实质损失逾180万港元。

大潭阳明山庄,一名近年买入多个物业的内地郑姓客人,在2012年斥资1900万港元购入的物业,近日以1795万港元售出,账面亏损约105万港元,而由于交易须付5%额外印花税,即近90万港元,假如全数由卖方承担,再连同印花税及 等费用,他实际上亏了约270万港元。

内地客为何频频爆出亏钱卖楼?直接因素,多数意见认为与内地“钱荒”有关,在香港买楼的内地 者多是生意人,受银行收紧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一些内地 者急于出售物业回笼资金,只好亏钱卖楼。但“蚀本”出手,也反映了香港楼市近期需求不旺的“惨淡”景象。

很多人都在问:这种凄凉仅仅是短期现象,还是意味着一个调整周期的到来?全球资金大环境影响下的香港楼市,会否因一系列负面因素叠加而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农历新年过后,传来的不仅仅是楼市成交惨淡这一桩坏消息,热门地段流标、入市新盘大幅 抢客等一连串负面消息也不断冲击楼市。

新消息是,屯门两幅住宅地截标以每平方英尺2000余港元的低价售出,创下该区块十几年以来的 价。至于新楼盘“劈价抢客”,以元朗一楼盘为例,去年3月底首度开盘,当时平均实用平方英尺价1.71万港元,而 近一期报价则是约9200港元,价格调整幅度可谓惊人。

有舆论称,这是特区政府一年多以前连续推出“辣招”打压楼市造成的。去年下半年起,由于特区政府推出针对内地炒楼的“双辣招”(非本地人、短期炒卖者加征印花税),内地客参与较多的“豪宅”市场便开始疲软。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早前公布,去年全港楼价升约7.7%,升幅为5年来新低,实用面积1722平方英尺(约150平米)以上大户型,楼价更是5年来 出现跌幅,全年下跌2%。

更有机构数据称一手房需求应声锐降,以非本地个人及非本地公司名义购买物业的个案,去年第三季度减少至平均每月89宗,占总成交2.2%,远低于2012年1月至10月期间,平均每月约360余宗,占总成交逾4.5%的水平。

“辣招”之外,全球金融大环境更为人所关注。香港作为对全球资金动向 敏感的开放式经济体,国际金融一有风吹草动,楼市便摇晃不已。美联储退市已造成资金从新兴国家大规模流出,原为低利率资金堆积出来的“炒楼”热潮自然会减退,这是香港楼市疲软的根本。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早前预告,金融海啸后流入的1000亿美元将会撤走,届时会对资金流动性及利率造成压力。

香港金管局及中原研究部的资料显示,自2008年美联储推出首轮量宽后,热钱流入将香港银行体系资金一度推高至3180亿港元,令按揭息率由3.5厘水平回落至2厘多的低位,现时银行体系资金约1639亿元,资金转势流走后,市场预计按揭利率将从低位回升至逾3厘水平。

中国内地对香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香港的角度看,一方面,内地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内地金融系统稳健、不易受国际冲击,对香港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内地收紧银根、整顿“影子银行”、打击腐败,又客观上影响了对香港楼市的需求。内地整顿金融秩序对全球金融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国际金融机构高管就直言,中国为影子银行“收水”,比美联储退市更值得新兴市场忧虑。


 

悲观的气氛正笼罩香港楼市。农历新年期间,一二手房成交大幅下挫,说明 者对现阶段入市买楼变得犹豫,大部分都转持观望态度。

一机构民调显示,市民预期短期楼价下跌所占比例为70.9%;而认为楼价短期上升所占比例为12.1%,属偏低水平。

在香港,一枝独秀的地产行业也可视作经济之母,楼市一旺百旺,一衰百衰。从楼市周期看,回归以来香港曾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危机)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楼市大调整,自2008年12月香港私人住宅价格跌入谷底后,反弹至今累计升幅已达134%。目前楼价升幅换算成年 达18.5%,是G D P增幅的5到6倍,也是物价增幅的3到4倍。无论从基本面还是从外围大环境看,香港楼市都显现出正在步入调整期。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就是调整的信号。

香港财金官员已不只一次警告,香港利率有可能比美国更早进入加息周期。一方面,在新兴市场热钱流走的阴影之下,未来加息的可能性骤增;另一方面,受持有成本增加的影响,地产商会加快售楼,未来香港楼市新盘供应将会逐步增加。不少业内人士据此分析,香港楼市有可能要调整两成或以上才见底,调整期至少需要2年。

不过,也有乐观者认为,目前香港经济基调良好,失业率仍维持约3.3%水平,业主持货能力较强,低息环境下,大部分不需急于“劈价”套现,预计今年住宅楼价有望上升。

还有业内人士把楼市保持畅旺的希望寄托在内地客身上。世邦魏理仕发布《中国资本进军海外房地产 报告》,预计今年中国个人 者将有1.1万亿元投向海外房地产市场。有分析师算账,由于人民币持续 ,目前内地客入市港楼等于打了7.8折。

莱坊董事及大中华研究及咨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短期内“限购令”不会有所放宽,港人在内地购房的限制依然持续,加上内地税制复杂, 内地楼市未必有多大赚头,简单而言5年要 3成以上才“有钱赚”。他又表示,限购令内地资金南下,预料 者将重返香港新盘市场,今年内地买家比例将由现时的5%增至10%。

总之,多数观点认为,香港楼市将进入调整期,但由于全球发展尚算稳定,调整将是温和的。有机构预测,新盘减价冲击二手房,预期今年二手楼价下跌10%。如果其他地产商跟随减价卖楼的话,新盘定价有可能会“一浪低于一浪”,而急于套现的二手房业主惟有减价争夺客源,假如一手房及二手房的价格齐跌,香港楼市就可能真走到转折点了。


相关阅读: 楼市"双辣招"见效 香港政府暂不推"港人港地"中新网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对于这个财政年兴建2万个住宅单位的目标,抱审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当局推出了36幅土地可提供13,700个单位,连同西铁上盖的720个单位,合共14,400个单位。他指出,港府 新一季卖地计划,推售12幅住宅用地,但没有加入“港人港地”条款,自楼市“双辣招”推出后,非港人买住宅少了很多,推行港人港地政策的迫切性暂时不太大。

陈茂波21日出席电台访问时说,港府刚公布第四季卖地计划,推出较多土地,他解释今年初政府公布计划出售46幅土地中,有22幅要改规划,或以短期租约租出,部分要进行技术研究,因此需要时间。

完成电台访问后,陈茂波被问到美国缩减买债规模,对香港一手楼价格的影响,他提醒置业市民留意风险、考虑息口变化,香港及外围经济环境。他重申,当局加强楼市“辣招”后,已压抑非香港居民买楼的需要,当局密切留意市场情况,看到非港人买香港住宅的数量大幅下降,“港人港地”的措施正在仔细研究中。

陈茂波又表示,不担心美国逐步退市会影响政府推出地皮的承接力,当局会因应市况调整卖地策略。

他指,下季推出的土地遍及九龙、新界和离岛,面积有大有小,价钱有高有低,承接也不错,因此暂不担心市场承受情况,港府会弹性推出土地回应市场需要。

他又说,申请预售楼花期已由落成前的24个月延长至30个月,再调整要考虑市民承受的风险和市场对后市的看法,他提醒市民置业时,要注意承担能力及风险。

陈茂波表示,自从推出“双辣招”后,非香港人购买香港住宅的比例减少,所以“港人港地”措施的迫切性不太大。港府去年 宣布推出两幅在九龙启德“港人港地”,两幅地皮设有多项发展条款,除一手买家需为香港 居民外,转售、分租及按揭等都受限制。

陈茂波表示,有关“港人港地”措施的法律研究,香港特区政府还在仔细进行中。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