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饶及人主题演讲: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创新

来源:房天下家天下2008/12/10 10:56



饶及人

在中国看到这么多年轻的设计师这么多人在一起,难得。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在新时代、新媒体,对我们这个大会的支持。大会让我讲的题目难讲,为了这个题目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叫做改革开放30年,从中国的制造改成中国设计。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会从中国设计、到设计的文脉、思维方式、以及对北京的印象,怎么样从中国传统、西方传统来看这些设计。最后会看中国的十大建筑,怎么样能够从中西合璧的历史机遇走向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到21世纪是一个大国了,但是在这个大国里,如何用我们设计的手段从大国走向强国,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所以我认为中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设计道路,先从目的开始。什么是装璜?什么是设计?设计是空间?这三个东西从我们设计师来讲,每天都接触到,但是他的目的跟他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装璜就是“有表面”,是不是有内涵才可以装璜?设计是什么?包括室内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是有意图的,我们做一个东西都有意图,包括我们空间的布置、材料、美学以及我们的灯光都有意图。什么是空间?空间是让你能够驻留的地方,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意图。中国制造大家都知道,中国设计大家也都知道,市场不一样。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论坛,韩国首尔宣传部部长说他们做了一个调查,同样一件物品,在首尔如果贴上韩国制造的话,在韩国会值一万元,如果贴上日本制造的话,是14000元,美国制作的话,会值14500元,他们很奇怪,为什么一样的东西,价值会不一样。我们今天来的嘉宾,一方面是设计师,一方面是消费者,当你们听到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美国制造、法国制造、意大利制造、中国制造,你们感觉相同吗?我想感觉都不相同。这就是我们现在设计师的一个挑战。上海浦东,中国新形象的代表,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但是你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哪些是国外设计的,是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是比例不对,造型不佳、材料不好、还是美学功底不够,还是审美有问题?这是设计师应该讨论的问题。上面这栋建筑是国内设计的,还是国外设计的?是国外设计的,很有名气,这三栋楼都不是国内设计的。我们中国的历史跟传统是中国人的务实,我们历史悠久,悠久的中国文化跟传统是我们创新的基础还是包袱、还是束缚,这也是值得我们设计师探讨的问题。

我们从这边看,请问这个设计手法,这个的楼,的楼,这是原创,还是模仿,还是抄袭?你们从这个图上看,如果是中国国内设计的话,设计手法会如此吗?我想不会。这个鸟巢,是我们北京的新地标,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新骄傲。但是为什么中国的评委、中国的老百姓,在选择设计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国外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中国人崇洋媚外还是好的设计没有国籍国界?我想中国的老百姓不可能因为设计师是老外而选它,应该是好的设计没有国籍国界。中国2008年的现状跟明末清初的现状有差别吗?400年前,中国的工艺水平成为是全的,当时的景德镇的瓷器技术是上的,也是欧洲上流家里代表身份的产品。但是中国没落了,因为,,皇室垄断了产品。第二,不尊重知识产权,爱贪、爱模仿、爱抄袭。第三,中国人很聪明,但是体制不行。在同一时期,英国有工业创新,荷兰有金融创新,西班牙与葡萄牙曾有冒险创新海盗创新。但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创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们中国过去100多年由吃不饱、到温饱、到吃的精制,有钱、有闲、有品位才会追求设计。中国是一个物博、拥有近五千多年末曾间断的历史与文化包强的国家。无论你是蒙古族人、还是满洲人,是传教士、是回族先民,最后,都会将习俗、文化,完全结合进入中华民族。


我们中国目前落后国际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丢失的工艺,施工水平跟国际水平差距很远;第二,中国的设计有哪些缺失?盖的出才设计得出,还是设计得出就盖的出,不清楚;第三,产品与商品到底有什么不同不清楚;第四,模仿复制与神式,哪一个是设计,不清楚;第五,突破是否解决创新,不太清楚。第六,商品与产品的差别在哪里不同不清楚等等。中国的设计师有没有伯乐?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没有再好的业主委托设计,你还是一匹野马。大部分中国的业主只喜欢形式,而形式大部分是地摊货。一位在北京的开发商白刚先生,对我的设计师说:设计师一定要知道经济与利益的关系。设计的水平与深度是要靠累计的。一个好的设计人员有底蕴,他知道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一个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设计师才会被淘汰。他说好的开发商不在乎支付高的设计费,但是一定要让他知道“值得”这个费用。要有设计热情+好的工艺,才会有好的设计产品。在经济领域里,谁能够制定游戏规则,谁就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而制造业只能跟着游戏规则前进。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虽然过去几百年来因为清朝的腐败,造成很多外国势力的入境,但是中国现代逐渐地找回了自己。必须先找回自信之后才能做出好设计。工匠是束缚,但是工艺是基础。中国历史是没有建筑师这个行业,只有工匠。而且传统的中国建筑,基本追随一个师傅的模子,创新的速度很慢。但是,中式建筑是否就是木结构,土墙加上瓦?中国的建筑是否应该再以一本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为引。

中国历有第四次盛世,还要等多久?汉代光武中兴、东汉、550年后,贞观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现在是谁的盛世?美国的盛世,什么东西都以美国为标本,工艺、电影、音乐。所以在建筑,建筑文化是最容易受其他建筑工艺影响的文化。我们为什么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制造,总产值占全球GDP40%,作为与制造密不可分的设计,从欧美向中国转移将成为不可阻碍的必然趋势,我们能否胜任,如何胜任?设计是创新的灵魂,重要设计也是未来发展的出路。因为设计有几类,创造潮流、模仿潮流、跟着潮流走。那种设计最值钱?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工艺水平一样,唐朝就有人做,到了几百年以后,清朝还差不多,这就是中国的设计。所以我认为中国设计需要找回自信和细部设计。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之间本无矛盾。中国设计想打开自己的天地,需要细部设计。节点设计是细部设计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加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可以想见,在的将来,“中国设计”将找回自信。所以要带来潮流,必须先融入潮流,那么就要必须了解文化从哪里来。我们中国太讲究辈分了,所以没有创新,老外就希望有人能够超越他。中西文化以我们价值的取舍不一样。


中国人吃菜、西方人吃肉;中国人:养儿防老,忠孝节义;中国的父母,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快乐;西方人爱用策略,中国人爱用“计”。中西方感激的方式也不一样,中国人说:那天,我请你吃饭。西方人都会说,我哪天请您喝一杯酒。中国人虽然爱吃,但他对空间不注重,所以中国过去100多年的乱战,也穷惯了,随便一个空间,大家共同使用,也成为了生活的方式。由于刚刚温饱,因此中国目前只有暴发户,尚没有贵族。欧美的生活方式,受到欧洲贵族后代的影响,讲究卫生、讲究生活礼节。西方人贵族的正餐,正在摆设上,在规矩上要比中餐复杂得多。什么叫贵族?什么叫暴发户?贵族有钱、有品位、有规矩、尊重环境、尊重他人。吃什么饭、用什么器具。在什么场所,穿什么样的衣服,注意举止,与他人的感受。但是中国人根本不管百天晚上,认为老子有钱,有什么不行?我爱穿什么,说什么吃什么,你管得着吗?想干就敢,想说就说,完全不理会当时的环境与人群。所以,文化决定你的观念,观念决定你的思维,思维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成败。一个人出生的背景,接受的,经济与经历,决定这个人对文化的解释,而不同时期的人,不同年轻的人,对文化的诠释也不同。在建筑上,中西的建筑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物质构建所营造的空间所产生的精神力和空间场也不一样。这个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及所属地域特征的反映,而文化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

一个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故事,大清朝时,一位外国公使到了北京,想见皇上,又不想下跪。礼部官员让他从正阳门入皇城,当他经过正阳门箭楼,城楼后,开始看到了红墙黄瓦的大清门等等建筑的时候,他已经感到自己不得不下跪了,他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古代东方的建筑。这肯定是一个中国人编写的故事,他们从来不会推翻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包括商州的精品,包括我们现在的电影,中国的文化已经开始被国外的人认同。


我们中国的文字是外国没有的,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到底是天人合一,还是以人为本,还是刚健自强、还是以和为贵。我们这个创新的文化,叫做板书文化。我们奥 运会的标识是中国自己设计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字,包括我们运动上面,有哪个是复古,但是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的文化。我们再看一下奥 运会火炬,它的设计和工艺水平,都是中国文化,也不是抄袭也不是复古。我们的奖牌、用金镶玉也是中国的设计,灵感来自我国古代的佩玉。我们奥 运会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西方的建筑文化和中国的建筑文化是不一样的,这一看就是西方的建筑文化。

因为西方大多数地区的建筑主要以石头为原材料,所以有人称西方的建筑文化为文化。古希腊的柱式进驻,给人一种迎着阳光的豁达气息。我们看得出来,这都是希腊建筑文明的发祥地,你们到希腊、到雅典去看,当初三千年前,他为什么能设计出这么多的东西来?因为当地的树少,石头多为原材料。中西建筑文化是不一样的,中国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兼有阴阳论的影响。所以中西建筑摆在一起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中国的建筑中,注重群体组合,几千年的建筑积淀已形成了程式化的工程法式。西方建筑则更注重个体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乔家大院,什么叫值钱的房子,就是当初盖的时候,就花了很多的工艺很多的钱。所以我们现在看一下,西方的Le Corbusier教堂,手法跟我们不一样。中国的建筑婉约,西方的建筑刚直。这个是我们的钓鱼台里面一个漂亮的建筑,跟澳门地区的建筑手法是不一样的,包括英国伦敦的这个大建筑。

中国的写意与写实与西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中国跟西方的融合与对立也不一样,中国喜欢融合在里面,西方则用对立的方式。中国的家庭、凡尔赛花园,同样的年代,不同的手法。所以,斗拱也不一样。所以做这个东西的话,也没有人会付很多的钱给设计师,因为他认为是模仿的。现在西方的柱子跟中国的也不一样,高度和比例基本上相似,但是材料手法不一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受礼和制的影响深远,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建筑文化和形式语言。这个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建筑上,比如说故宫,我想没有一个人对中国的故宫有任何异议。所以我们的太和宝殿我们的天坛,都是一样,包括我们北京的孔庙,包括苏州的拙政园,我们的也是一样,很多人对的看法不一样,但是中国的四川就有一个八卦城,他认为这样的是的。


我认为30年前,西方国家不能接受针灸以及草药。噪音、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就像人体发烧、发言,长了肿瘤,用西式的医学,动手术、可能会更快的解决问题。但是对环境保护,环境的营造,可能用中医的调养会更好。所以我们中国的故宫,很多都是布局,青龙、白虎等等是一样的,可以持续到很多的风景。我们这种东西是我们要保留提倡的,还是我们要适当点缀,这都是我们在城市规划中一直探讨的问题。所以我常常说,规划是西方的科学,因为科学是为了提供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空间,中国在皇权之下,没有规划,所以对垃圾的处理等等,基本上无所谓,所以中国现在的规划,慢慢都要采用西方的理论基础。包括我们的胡同,可以适当地保留,但是不能全部保留,因为生活形态还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生活讲究的是效率,包括我们的室内设计一样,为什么室内设计师说我们空间的效率、颜色气氛要对。我们十大建筑里面,50年代,包括我们的时装,家庭妇女的发型,50年代的十大建筑,50年代,周恩来提出来古今中外,皆为我用。

为迎接建国10周年,大兴土木,营造了所谓的十大建筑。我们现在看起来,觉得他们美学上好看吗,早就落伍了。很少有不落伍的建筑,只有不落伍的空间。一个建筑必须去维持它,才可以立久持新。90年代,十大建筑又不一样了,包括开始要找回古都的风貌,这是90年代的十大建筑,现在我们再看,还能够接受,因为我们的美学跟90年代差得不太远。到了2000年的这些建筑,很多人说我可以不喜欢它,但是我可以反对它。没有很多人喜欢标新立异,你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就不会标新立异。所以当代的中国建筑设计缺乏什么,就是取舍。所以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是中国设计师的特点。很多人现在说国学,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是不同文化的融入。好多人要么自卑、要么自大,排外。


另外由于60年的动乱造成中国的中断,也是很可惜的,文化大革命造成设计界在经验累计上的断层,这个情况目前在改进之中。我们是从中西合璧到西为中用,景泰蓝是中西合璧的。西为中用从唐三彩就开始了。所以我常常讲,开发还是保留是城市规划中无止的争议,过度的开发会影响一个城市的肌理。过度地保留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过分的开发是肤浅、过分保留是迂腐。在旧城改造中,还是要保留有着当地文化历史特色的场所。我们中国有道、儒、禅难翻译,你没有深厚的基础就不了解它是什么。道器之说源于老子。儒家思想核心就是中庸,过与不及都不好,中庸便是合理,合理是和谐的基础,禅虽说是佛教的用语,但究其精神核心则是自然、不强求。所以为什么我常常说中国的开发商,应该回去看看这个东西,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讨厌现在的开发商,因为他忘了为富不仁是老百姓最讨厌的。我是建筑,建筑是我,我便是创作手法,精神内涵,思想方式。所以我们能悟,才会有灵气,有灵气才会设计。

哲学是科学的观,它接近于道,的艺术创作其精神主导下的产物。建筑的道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我们以往只看重形式上的东西,但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和风格,都是跟当时的建筑方式生活方式分不开的。包括的设计的形式,地域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建筑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这个设计是在中国的,我们中国的设计和建筑要产生中国的手法,用新的和技术创造自己的方向。21世纪是注重多元化、个性化和地域化的创作设计。所以我们不要炮制唐三彩和四合院,未来的中国建筑文化,将是一个以科学为基础,以中西文化为底蕴的文化。

改革开放速度很快,我们一定要知道城市化不是我们的基础,但是城市化率从20%—40%的过程中,英国经历了20年,法国经历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等,所以我们常常讲合并到底什么,建筑规划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历史在呼唤着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所以我们这代人一定要知道,必须熟悉工艺技术跟施工过程,中国的设计师一定要知道细部设计,要使用能够触摸用得到的设计。中国的设计者必须熟悉制作工艺,注重细节,许多大师本身就是一个好工匠。中国不能没有做清水砖的师傅,更不能遗失一些传统的建筑工艺。中国需要做工精美,材料精良的设计。中国设计师要做意境的中国,而不是形式的中国。所以设计师如何设计培养你的设计品位,很简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处处用心,你就会有感觉,有了感觉就会创作。设计,有感觉就行了。所以1980年流行文脉,后现代主义,1990年代流行文化,2000年流行生态与绿色。我相信天佑中华,祝福大家成功,谢谢!

家居专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装修资讯>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