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 房天下问答 > 政策法规 > 中介
  • 谁能提供一些中小房地产商破产的数据和房地产中介破产的相关资料?请附上资料来源

    很急啊!做论文要用的,好的,我给五颗星啊!555555拜谢 北京市

    地产 房地产商 房地产 中介

    提问者:杏坛清韵

    发布于2008-11-27 北京市

相关搜索推荐

共2个回答
  • 失去的未来 丨Lv 4
    银行破产?;适用房廉租房可以消化过热的钢铁水泥吗?自己...这个论坛气氛很不好,骂中介...至少我还没有获得可靠的数据...建议其他地产商学习一下,什么叫克服自己的市场交易心理,看清大势,未雨绸缪,谁能成为百年老店,不用等到财政资金真的入场... ...
    +11 2008-11-30
  • xxxy12 丨Lv 0
    “囤房囤地”种下恶果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其根源在于过去一年中地产商近乎疯狂的囤房囤地。 去年下半年,中国出现罕见的楼市股市同时飙升的现象,同时出现的是“地王”现象。对中国楼市“明天会更好”的呼声让地产商四处“抢地”,等待再开发的利润。 在去年7、8、9三个月内,一些地产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圈地。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沈阳以及珠三角一些地区的二三线城市相继落入圈内。在上市公司强大资金支持下,全国各地不断有“地王”浮出水面。 在地价已经“炒翻”的状态下,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仍旧跟风“冒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购地,期待能够以此快速扩张。 而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规定,土地闲置两年的将无偿收回;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按土地交易价格的20%收取闲置费。这无疑是给了期待囤房囤地赚取高额利润的房地产商一记沉重的打击。 杨少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大部分企业在2007年都是超速扩张,因而导致绝大部分公司资金链都非常紧张。2007年前10个月是中国土地市场最疯狂的10个月,土地楼面价超越周边房价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开发商都卷入到疯狂圈地大潮中,投入了所有资金来圈地。而2008年房地产市场由于银行按揭政策、银根紧缩等政策的调整,重要特征是‘缺钱不缺地’,大肆疯狂圈地的开发商开始处于资金链吃紧的状态中。” 经历了“跑马圈地”和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之后,曾经困扰房地产公司的“地荒”问题转为了“钱荒”。“一旦市场需求出现回落,这些后拿地开发商完全可能降低利润期望值,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甚至低于“天价地”开发商的成本价格),天价地将很可能成为这些开发商的滑铁卢之战,严重的,可能导致这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甚至于破产。”杨少锋分析。 谁能“不抛弃、不放弃” 面对吃紧的资金链,中小房企面临生死抉择。有分析认为,这正合了地产巨头们的心意,巨头们可借此大批收购中小房企实现扩张。而事实上,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这些地产商看上的并不是这些企业,真正的意图是这些中小地产商手中的土地。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现阶段到2008年年底是外资进入内地楼市“抄底”的好机会。事实上,持有这样观点的境内外投资者并不在少数。 今年2月底,瑞银集团就与金地集团共同成立了房地产投资合伙企业,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投资10亿美元资金。 “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就是在规范市场,资力不够的小企业就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这很正常。这种现象会在2008年更加明显,房地产行业会有更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呈现。”北京四达房地产经济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少锋分析说。 潘石屹也表示,在去年和前年经济高潮时期大家喜欢用土地储备的数量来衡量房地产公司的实力和规模,但今天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货币从紧的双重压力下,则需要做好过冬的准备,评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指标也随之要发生变化,“大家对一个企业更看重的应该是它的现金量和存款量有多大,负债率有多高,以及速动比率等指标。” 资料:(每股现金流:现金流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用现金流量金额除以发行的股票的数量就能得出每股现金流。每个房地产公司在具体的房地产项目上都会表现为一定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说每个项目的投入资金和收益在项目开发上的不同时间段表现为现金流——流入和流出。流入为正,流出为负,加和就是现金流,如果现金流为负说明在考察项目时间点上项目没有净的收益,这个数值除以流通股数量就是每股的现金流。) 观点: 中小房地产商还有出路吗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少锋: 地下钱庄或成救命稻草 去年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特征一是买地,二是捂盘,实际上就是囤房囤地。而现在国家的政策是囤地企业必须在两年之内完成地块开发。与此同时,去年所拍卖取得的土地,按行业惯例,今年需要把余下的土地出让金交齐,去年盲目扩张囤地的企业必然面临巨大的资金链压力。 在宏观调控政策频频下落、金融信贷一再紧缩、需求锐减的情况下,土地储备可能转变成为企业的包袱。如果说上市房地产公司能够通过股市融资将风险转嫁股民,大型国有开发商能够得到银行倾向性的资金支持。那么那些资本原始积累较少,盲目跟随上市房企囤房囤地的开发商,或许就将成为这一轮宏观调控的“祭品”。 在其他融资渠道受阻下,目前,中小房地产企业依靠典当行和地下钱庄解决资金困境的情况很常见,中国去年开发贷及房贷余额增加1.18万亿,达到4.8万个亿。浙、闽一带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至少几千个亿,将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10%。几千亿的资金量对全国范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两个省还是很充裕的。因此,这些资金成了目前许多房地产公司的救命稻草。 中珠置业房地产公司策划总监 苑学斌: 优胜劣汰已是定局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性的企业,从贷款到房子卖出去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资金短缺是一个长期的状态。信托可以给房地产企业提供可靠、有效的融资渠道。但是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托还没有变成一个成熟的体系,一直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之中。 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问题,轰然倒塌,在这个行业内并不稀奇,也并不是在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形式下才出现的,早年著名的“顺弛”的案例距离现在其实并不遥远。 所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叫现金流危机,并不在于企业是大还是小,任何企业经营不善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不在于政策的控制有多么严格,真正成熟的企业都会有完善的抗风险能力和预警措施。 另外,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还不够,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以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由野蛮的粗放的生产开发模式,变为精细化、深层挖掘价值的开发模式;投资商的背景越来越国际化;由原本粗线条的开发流程设计,转变为符合“国际投资人”要求的投资分析、财务报告、工程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由原来相对单一的融资渠道,变成能够根据国际惯例而制定出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手段,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积累,客户越来越理性,项目前期的投入会加大,资金的压力越来越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 曲卫东: 被海外收购也未尝不可 房地产的资金来源从传统来说,主要依赖于信贷和抵押贷款、商品房和写字楼预售——通过预售提前回笼资金,投入房地产后期开发。这两种方式实际上是前几年一些房地产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现在国家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条件,贷款制度更加严格,金融部门发放贷款的审核也更加严格,这两条路对于资质不够的中小企业来说基本上堵死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基金和上市。基金也不可能,国内法律环境不健全;上市又受到证监会严格审批和限制,国家在进行调控,当然会控制上市的规模和速度。所以,业绩和规模都不够的企业就不可能成功上市。 现有正常情况下,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解决不了。但是现在很多海外基金已经瞄准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准备大规模收购国内的项目。所以,这些面临资金紧张的企业可以将自己卖出去。
    +11 2008-11-30
热门人气推荐
免责声明:问答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房天下对其内容不负责任,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房天下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