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湛江楼市2019/05/21 11:19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况

(一)背景意义

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三岛”)地处湛江市东南方的南三镇,原属湛江市坡头区管辖,2013年湛江市政府将南三岛从坡头区划分出来,设立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属市级滨海旅游开发区,下辖1个社区和13个村委会,户籍人口约为9.8万,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3公里,是广东省第二大岛,岛内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储备量大,可利用土地近万亩。2017年,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农业总产值7.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8%;工业总产值63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4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7万元。

南三岛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以及服务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工业企业有华能风电南三风电场、国联水产南三基地、大王庙修船厂等。当前,南三岛依托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推动智慧海洋军民融合产业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湖村湾滨海旅游区、广州湾国际旅游城、国际帆船港、南三岛欧洲足球产业城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湛江深入实施“海洋强市”战略,将海湾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五岛一湾”,南三岛作为“五岛一湾”发展战略的起步区和“综合发展区”,将成为湛江市发展滨海旅游的主战场,迎来重大发展契机。且随着湛江进入“大港口、大工业”跨越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全面提速,必将带动南三岛的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因此,南三岛应紧抓机遇,与海南岛共建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湛江滨海旅游产业龙头,特编制《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南三镇整个岛屿,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北至南三河,西与霞山区隔海相望,南傍湛江港湾畔,东临南海。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图1.1:南三岛区位图

2.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限为2018年,规划时限为2019-2022年,分为规划近期(2019-2020年)、规划远期(2020-2022年)两个阶段。

(三)规划依据

1.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20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2.相关规划、政策文件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

《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广东全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0)》

《广东省邮轮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

《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湛江港总体规划(2012版)》

《湛江市产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湛江市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2017-2020年)》

《湛江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湛江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湛江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

《湛江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湛江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50)》

《湛江市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

《湛江一湾两岸总体城市设计(2010)》

《湛江市南三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二、基础与环境

(一)基础条件

1.区位交通便捷优越

南三岛是国内少有的市区的稀缺型海岛,东临南海;西邻拥有天然深水航道的湛江港湾,与霞山区隔海相望,相距2公里;南傍广州湾,与东海岛隔海相对,互为犄角之势,构成湛江港进出口的航道;北靠长约30公里的南三河,与坡头区隔海对峙,离大陆不到1公里,是最接近市区的海岛。南三岛西北端有全长1033米的跨海大桥——南三大桥,与坡头区连接,贯岛公路、环岛公路、已开展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东环大桥、五里大桥以及连接霞山区、东海岛的霞南隧道、南东隧道,原本的交通末梢有望成为四方通达之地。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图2.1:南三岛区位交通图

2.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南三岛规划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冬休养生、旅游地产、商务会议、创意文化、生态休闲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目前,南三岛引进了并正在推动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如南三岛与上海广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湛江市南三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投资建设框架协议书》,共同推动南三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与北京东方园林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共同推动南三岛广州湾片区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通过生态修复试点,整合片区岸线、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广州湾滨海公园项目;与环球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共同推动南三岛欧洲足球产业城项目落地建设;与龙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亦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南三岛滨海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处于未开发状态,具有无限发展前景。南三岛依靠其原生态的滨海资源,获得国家海洋局颁发的“中国十大美丽海岛”荣誉称号,同时也是广东省的国家冲浪基地。南三岛拥有海滩涂、滨海湿地、深水岸线(可供建设邮轮母港,融入海南岛对“三沙”的海洋旅游开发)、长达83公里的海岸线(包括20多公里长的沙滩海岸线)以及生态型、景观型湾区等众多丰富优越的滨海资源。近年来,南三岛旅游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数持续增加,游客人数大幅攀升。2016年,成功举办“沙雕艺术展”活动,沙头角鲸涛景区作为湛江海洋周分会场开门迎客,获得市民好评,全年到南三岛旅游人数达20余万,旅游产业收入1000多万元。

4.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南三岛海洋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广州湾历史文化(军港海防文化)底蕴深厚,南三岛广州湾村坊是广州湾历史的源头。

5.特色农海产品丰富

南三岛目前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建有国联水产南三基地,2017年,农业总产值7.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8%。农海产品资源丰富,青蟹、生蚝、海鸭蛋、糙米、番薯、对虾、红心萝卜、番薯等在全市享有盛名。其中对虾尤为著名,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此外,南三生蚝、南三青蟹、南三海鸭蛋等农海产品被评选为湛江市“十大扶贫明星产品”。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南三岛开发较晚,财政投入不足,目前岛内公共基础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滞后,主要交通道路还处于项目前期启动阶段。同时,东部防风林的生态修复工作、全岛自来水全覆盖、天然气全覆盖及全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仍在逐步推进中。

2.区域发展要素短缺

南三岛现有经济体量小,财政资金短缺,且很多优惠政策未能落实到位,难以带动大项目。同时,由于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属于湛江市政府派出机构,编制过于精简,人员力量配备严重不足,事权承接能力还有待加强。

3.生态环境亟待修复

由于传统海产养殖业的粗放发展,南三镇目前分布有众多高位养虾塘,此类海产养殖对土壤的盐碱化威胁较大。依据相关研究资料,高位养虾塘对其周边200米土壤存在盐碱化威胁,东部的防风林亟待修复。

三、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落实总书记对广东“四个走在前列”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占“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等战略机遇,围绕全市“四大抓手”、“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和“五岛一湾”发展战略,按照“一县(市、区)一主园区、一园多区、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发挥优越的滨海资源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消费升级、创新发展”三大机遇,以创建滨海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走“旅游+”融合发展道路,确立创建滨海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面向国际的邮轮旅游目的地,以及湛江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和旅游产业龙头等多重高定位,打造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旅游休闲度假海岛”。紧抓国家、省、市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政策资源,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原则

1.集聚发展原则

基于南三岛热带滨海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热带气候、海洋海岛、民族民俗、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构建具有南三岛特色的多元产品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增强对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旅游产业关联企业合理流动、入岛发展,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

2.创新发展原则

在产品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电子交易等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在产业体制、经营管理、市场运营方式等方面加大创新,使科技创新与旅游业融合创新,优化旅游业的产品结构,提升旅游服务的整体功能与品质。

3.生态发展原则

深入分析南三岛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以生态学和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为指导,确定开发建设规模与用地布局,保护、修复并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严格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产能落后淘汰机制,对入岛企业强化环境约束。围绕生态可循环发展策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强化污染防治和环境安全危机防范。

4.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加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增强旅游规划的可落地性。以规划为引领,综合考虑整个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统筹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全域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南三岛定位、功能及产业的调整思路,强化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融合,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

(三)发展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分为两个阶段,至2020年,一批重、特大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岛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至2022年,南三岛经济规模明显壮大,南三岛智慧海洋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岛内产业不断集聚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初步建设成为以滨海旅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和生态康养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旅游休闲度假海岛”。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四)重点产业

1.发展依据

(1)匹配自身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南三岛是国内少有的市区的稀缺型海岛,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南三岛产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工业以及服务业正在抓紧发展。未来可依托南三岛优越的深水岸线等资源,推动南三岛智慧海洋军民融合产业园、滨海度假休闲区等载体建设,促进南三岛产业转型升级。

(2)承接湛江功能使命,布局服务业态

湛江要保持粤西中心城市的地位,甚至在更大区域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必须加快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是湛江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对湛江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南三岛在“五岛一湾”格局中作为“综合发展区”,定位于打造集海滨度假、城市休闲、主题游乐、文化创意、高端居住和养生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休闲体验区。未来将承接湛江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溢出,成为湛江中心城区的一个重要服务核心。

(3)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布局高端产业

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医疗康体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长,以旅游、休闲商务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南三岛也正在规划建设智慧海洋军民融合产业园,并抓紧推动南三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南三岛湖村湾滨海旅游区、广州湾国际旅游城等项目落地,布局高端服务业态。

(4)抓住顶层政策资源,布局军民融合产业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包括湛江在内的各地方有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措施,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南三岛应抓住军民融合工作的顶层政策资源,利用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做好临港产业文章,布局船舶制造/维修产业,落地临港重大产业项目,形成龙头效应,大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2.发展重点

根据南三岛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布局构建以滨海旅游为核心主导产业,集滨海旅游、生态康养、船舶制造/维修、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1)滨海旅游

依托南三岛自身地理区位及滨海旅游资源优势条件,以滨海旅游业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一批滨海旅游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快创建滨海旅游示范区。其中南三岛滨海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高端海滨休闲度假中心、南三岛湖村湾滨海旅游区、广州湾国际旅游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风情小镇、休闲渔业旅游综合体等,并配套建设国际帆船运动中心、国际极限运动竞技场、湿地公园、神秘岛主题公园、体育运动公园、海底观光隧道、滨海休闲娱乐中心、滨海购物中心等。在项目实施中根据南三岛自身独特条件,因地制宜,打造具备南三岛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如建设高端海滨休闲度假中心,实施逐步取消高位养虾池、建立防风林地等生态修复措施,提升伊甸园、风能发电等已有项目的品质,设置不同旅游度假功能组团;规划在光明水库的基础上,结合周边良好的生态基质,保护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打造以生态观光为主的湿地公园;建设神秘岛主题公园,体现其独岛的神秘性,海洋主题体现出独特性,如设置海底观光隧道特呈岛达成资源共享;建设特色小镇,镇区发展定位为地方特色鲜明、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风情小镇”,规划在现有规模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结合光明水库规划大型湿地公园。

(2)生态康养

融入生态旅游业,依托水城北部五里岛田园景观较好、湾区特色明显的优势,建设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养生、健康体验、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康复运动等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国际冬休颐养社区。配套以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国际健康诊疗中心、老年公寓、温泉疗养度假酒店、国际养生研究中心、老年娱乐中心、老年体育运动中心、老年俱乐部、购物中心、艺术博物馆等。

(3)船舶制造/维修

南三岛要发挥东南部天然深水岸线优势,对接省、市重大招商引资战略,结合重大临港产业项目,谋划推进军民融合智慧海洋产业园区起步,引进中船重工、招商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央企,布局船舶制造/维修产业。

(4)文化创意

南三岛在海岛旅游发展中植入文化产业概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配套博览会展、海洋文化传播、影视拍摄、艺术培训等功能完善湛江的文化内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婚庆旅游、拍摄为核心功能,规划建设婚庆文化创意园,配套以影视基地、海洋主题公园、“军港之夜”主题公园、生态观光园、创意办公、特色商业与居住等项目,发展成婚庆文化岛。

(5)商务服务

规划发展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南三岛真正发展为湛江市的综合服务战略发展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使南三岛成为“五岛一湾”旅游服务核心、湛江市重要的服务中心及文化中心,其核心功能以行政服务及旅游综合服务为主,同时结合商务办公功能,配套以五星级滨海旅游度假酒店、休闲商业、文体休闲、教育培训、水岸居住区、高档写字楼等项目。

3.产业布局

以滨海旅游为主导,带动生态康养及文化创意产业同步发展,配套打造一体化的商务服务体系,布局船舶制造/维修等军民融合产业共同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两区一支撑”的产业发展布局。其中:

一核:即滨海旅游区。依托南三岛热带滨海的区位优势及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片区布局滨海旅游产业,打造南三岛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加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南三岛产业发展核心。重点建设南三岛湖村湾滨海旅游区、广州湾国际旅游城、高端海滨休闲度假中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休闲渔业旅游综合体等项目。

两区:——生态康养区。依托南三岛原生态的滨海资源优势,及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在北部片区布局养生、健康咨询管理、娱乐、休闲度假等生态康养产业,规划建设南方冬休度假基地等项目。——军民融合区。南三岛应加快前期工作,利用规划发展预留片区(蓝田片)规划建设5-8平方公里的海丝智慧海洋军民融合产业园。以智慧海洋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布局船舶制造/维修等军民融合产业。同时,在军民融合区内充分融合南三岛本地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在南部片区布局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打造婚庆文化创意园。

一支撑:即商务服务区。根据南三岛产业发展的需求,在西部片区布局一体化的商务服务产业,为南三岛“一核两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四、发展任务

(一)发展滨海旅游新业态,促进主导产业集聚

1.打造滨海旅游产业集群

湛江市目前拥有海岛30余个,其中南三岛离市区仅2-3海里,在环北部湾区域乃至广东省均是的优越资源。在目前旅游趋势逐步从旅游观光转为旅行体验、旅游热点逐步从成熟景区转向原生态景区的背景下,海岛旅游是湛江发展滨海旅游的绝佳立足点之一。针对南三岛独特的人工联岛和人工林带景观,充分发挥其广州湾文化、海岛文化和联通海、港、河、湾地理优势,打造一站式深度旅游体验岛;因时制宜,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开发不同的旅游路线吸引游客。

2.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招牌”效应,大力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聚焦运动休闲、体育健康等主题,形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形态。合理利用南三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自然地理优势发展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运动项目,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体育健身功能配套。加强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共享发展,运动休闲与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用航空、交通运输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旅游目的地。

3.开发特色化旅游新产品

开发打造环岛游、海岛串游、无居民海岛开发建设(海岛公园、休闲度假区、海洋科普等)。其中,串岛游通过设计多个无居民海岛,实现海岛之间的差异化开发。推进无居民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着重进行电力、码头、步道建设,完善海岛之间航运体系,增加海岛的通达性,开发海岛探险、海岛骑行等项目。同时引进“海洋世界”项目,投资海岛旅游开发,打造新的海岛旅游景点,实现海上旅游综合体的经营和全面发展。

(二)创新旅游发展载体,推动智慧旅游建设

1.加大营销推广力度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建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营销平台,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由政府牵头,推动滨海旅游企业在境内外办展营销,重点融入南三岛特色文化进行文化营销。在主要的城市、国家进行宣传,在游客集散中心、重点交通路线等地投放滨海旅游广告。重点支持游艇、海岛游等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相关项目建设,打造南三岛滨海旅游品牌。

2.打造多元化旅游载体

大力发展游艇、帆船、皮筏艇、桨板、海钓(平台海钓、快艇海钓)和其他海上运动(如海上滑水、拖伞、潜海、半潜观光船,积极举办或承办海上帆船、划船、游泳、航模等比赛项目和在各类海滩体育运动赛事。发掘南三岛文化资源,推动滨海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海滨沿线夜景建设,提升现有海上夜游产品的吸引力。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预算约50亿元,核心区约3平方公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冲浪运动中心、铁人三项运动基地、康复中心、训练基地、汽车营地、主题酒店、运动公园、帆船港、商业街区、主题广场、行政办公中心、研发中心、专业学校、运动场馆等,囊括的重点运动休闲项目34项。

——高端海滨休闲度假中心。拟选址南三岛东岸,用地面积约800公顷,参考国内外著名滨海旅游区的模式,垂直岸线方向依次发展“酒店—海景住宅—休闲运动”,沿岸线南北方向依次以“自然生态—国际运动—家庭休闲—商务休闲”为主题。建设分时度假酒店、休闲酒店核心功能载体。配套建设国际帆船运动中心、国际极限运动竞技场、滨海购物中心、滨海休闲娱乐中心。

——休闲渔业旅游综合体。发展休闲渔港旅游综合体,包括开发渔港、休闲渔港、游艇、海产品、旅游产品市场、海鲜美食、风情街、五星级酒店、渔民新村等生产、生活、旅游产品。

——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加快五里岛百亩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建设,借鉴美国“太阳城”的发展模式,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景观环境,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项规划及建筑设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健康诊疗中心、老年公寓、温泉疗养度假酒店等核心功能载体。配套建设国际养生研究中心、老年娱乐中心、老年体育运动中心、老年俱乐部、购物中心、艺术博物馆。

——体育运动公园。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扩展区,建设滨海步道、体育主题公园,配套驿站、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军港之夜”主题公园。项目位于南三岛南部,利用南三岛南部优良的避风港湾、优美的红树林带,便捷的水道,以及南三岛深厚的广州湾历史文化底蕴,建设集现代国防军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海军设备展览、海军文化宣传、休闲度假、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军港风情特色主题公园。

3.推动旅游智慧化建设

建设南三岛旅游信息数据库,打造南三岛实时旅游信息平台。在游客集散中心、滨海旅游区、重点公交站点、游艇码头、重点航线船只、岛屿上设置旅游自助信息站,供游客及时获得动态旅游信息。推进“互联网+”滨海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支持企业进行移动端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研发,通过APP向游客推送海上巴士、陆地交通、在岛人数、实时海况等信息。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旅游绿色发展

1.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对高位虾池进行整治,率先对东部海岸线虾池进行整顿,通过关停及回租等手段,不断深入开展退塘还林工作;科学规划污水处理厂建立和排污管线的布设,做好现有虾池的排污控制,为下一步旅游项目进驻后排污需求打下硬件基础;进一步增加沿岸沙滩清洁力度,加大投入提升硬件设备水平,理顺镇旅游区管理机构体制,强化沙滩管理力度。加强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适时启动海岸线修测工作。严格控制滩涂围垦,着力解决海岸带采石挖沙、地下水超采造成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2.强化生态治理与修复

加强海洋生态治理与修复。高度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制定红树林、珊瑚礁以及珍稀海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专项行动计划,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链。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启动海洋环境整治工程和角尾海域珊瑚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养护和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改善和修复近海海岸生态系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控,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加快修复受损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及高标准建设沿海生态海堤,努力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强的绿色海岸生态屏障带。

3.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强化环境硬约束,结合辖区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土地资源条件等因素,制定项目准入环保底线,严格把控项目环保准入关。进一步提升辖区环保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园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确保与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按规定落实入园项目环评,并加强项目后续跟踪监管督查工作。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环境预警、环境应急响应、环境修复在内的区域环境安全危机防范机制。

(四)推动资源联动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促进旅游资源联动开发

湛江旅游资源丰富,市内旅游景点景区众多,各景点和景区之间应积极合作,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吴川鼎龙湾度假区、湖光岩、观海长廊等特色景点联动发展,形成始于硇洲岛、延伸至吉兆湾,覆盖湛江东北部地区的“大五岛一湾”旅游组团,改变目前湛江大部分游客蜻蜓点水、点到即止的旅游方式,提升游客过夜率、回头率。

2.加强与海南的协调发展

推进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行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南三岛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争取向境外旅行商放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经营权。鼓励各市县政府、各部门围绕宣传推广、招商引资、学术交流、科技和文化交流等,积极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国际交流合作。

(五)增强要素支撑能力,优化综合发展环境

1.完善综合配套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自来水厂、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做好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优地优用,确保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化;加强规划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遥感设备、智能识别设备、移动采集设备等智能装备的配置,形成智能管理模式;优化交通环境,加快推进规划区内部及周边道路、公共交通及社会停车场等重要交通设施建设,构建满足旅游示范区需求的交通体系。

——建立完善旅游交通体系。集中资源统筹推进云湛高速、玉湛高速、南三岛环岛公路、东雷高速等与湛江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善景区的交通进入方式,建设旅游风景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游”设施。拓展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旅游信息和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路侧富裕路段设置驿站、观景台、厕所等设施,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鼓励在干线到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鼓励开通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鼓励在黄金周、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定制旅游线路,增强城乡客运线路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加强旅游交通信息服务,建立交通、旅游等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交通运输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机制。

2.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稳定的逐年资金递增机制。整合财税资源,鼓励将涉文、涉农、涉旅等各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融合使用。落实旅游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企业“营改增”工作;支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推动财政和大型企业、金融机构联合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旅游产业要素的提升改造、旅游产业融合和新业态新产品开发,以及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投融资环境,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和政府合作,通过PPP等模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及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构建全方位旅游投融资服务体系。

3.落实用海用地需求

在符合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前提下,全面落实国土部、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加大对旅游扶贫、旅游厕所、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用地保障。支持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优化海域资源配置,支持和保障重大涉海旅游项目建设。推广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对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无居民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及确立的重点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探索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用地审批流程,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4.强化旅游人才支撑

——加快专业旅游人才培育。加大政府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学校及各类国际化旅游教育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培育旅游业紧缺人才,建立旅游新业态人才培训基地。支持产学研发展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业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旅游行政人员管理水平,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注重对国际服务标准、国际礼仪的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多语种服务水平,加强接待入境游客的服务能力。推进高校与境外知名旅游学院联合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海外培训、实习渠道。

——推进国际旅游人才引进。引进海洋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高尔夫旅游、会展旅游、游艇旅游、康疗保健旅游等方面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以旅游产业园区为载体,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改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旅游人才创业平台,鼓励旅游人才创办旅游企业、开展创新型研究。优化旅游人才流动引导政策,畅通旅游就业渠道。完善旅游人才发展和管理制度。创新旅游人才激励政策,构建旅游人才交流、集聚平台。

——优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积极建设领军、骨干和急需紧缺三类旅游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重点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专家智力支持系统,引进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南三岛以及湛江市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提供专家智库的长期支持,提高旅游人才配置效能。发挥南三岛生态优势,吸引“候鸟型”人才,创新“候鸟型”人才的登记、选用机制,建立健全“候鸟型”人才库,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南三岛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

围绕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一系列能够有效解决突出矛盾、营造公平环境、激发社会活力的重大政策举措,为各项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制定和协调落实,推动形成有效的政策预期和导向。

(二)制定年度方案

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制订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责任,逐年逐项落实目标任务。强化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尤其要把示范区的短板指标改善作为年度任务重点,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年度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协调。

(三)加强载体支撑

积极推进规划实施载体建设,为规划有效落实提供坚实保障。谋划一批重要改革试点,着力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设若干个发展平台,发挥平台在开发建设、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创新发展企业,汇集创新要素资源,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优化重大项目投资行业结构,健全重点项目储备库。

(四)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各市县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健全机构设置,积极探索旅游与农业、林业、文体、交通、海洋与渔业、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环保、安全、卫生等部门开展更广泛的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完善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旅游人才培训等职能。健全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成员单位公开信息通报和会商制度,强化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旅游工作在经济考核中的权重。

(五)加强监督考评

强化考核机制建设,园区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广东省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园区的实际,制定并实施园区评估体系。从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产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定期评估,促进和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围绕明确的规划目标,分解任务,强化监督,严格考核,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健全统计网络,明确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项目、行业和企业进行跟踪统计分析。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产业园(2019-2022年)发展规划

相关搜索推荐

湛江产业园区规划南三岛规划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