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豪赌人民币升值 数千亿囤港热钱涌入内地投机

经济参考报2010/11/24 09:1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种种迹象表明,囤积在香港的来自美欧日的热钱规模大增,狂赌人民币,伺机通过银行汇兑、贸易和投资三种方式进入内地,最终进入楼市和股市进行投机。

囤港热钱规模大增

23日,中银香港等许多内地在港金融机构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流入内地的以港澳台储蓄资金或投机资金为主,但现在既有来自欧美的资金,也有来自日本的热钱。“可能东南亚其他国家由于低利率,与中国内地有利差,很多资金都进来了。”中银香港分析师黄明表示。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透露,今年香港80亿元人民币兑换限额到9月底时还剩余一半,但在10月下旬就被用尽。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就用掉了40亿元人民币兑换额度。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有大约6500亿港元的热钱囤积香港伺机进入内地,而那些换成人民币的资金去向就更加明确了。

香港大福证券分析师刘娅对记者表示:“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外汇是没有管制的,基本上一天来个一千亿美元或几百亿美元,是没办法阻止的。”香港证券专业学会专业委员温天纳形容说,世界各地的资金在香港就像流水一样自由,可以流入股市、楼市,也可以流回西方国家。而这些资金要进入中国内地,香港则成了中转站,渠道就是银行和各外币兑换点。

相关新闻

公积金剑指“非刚需”精准打击投机性购房

剑指热钱 境外个人只能在境内限购一套自住房

外资流入压力加大 楼市成热钱逐利“主战场”

国家外汇局:切断境外"热钱"跨境流动重要通道


热钱多渠道涌入

香港有关金融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在银行兑换和汇钱两个环节上,热钱在香港都有机可乘。尽管香港的银行基本都严格执行特区政府的规定,即每一个本地居民每天只能兑换2万元人民币、汇8万元人民币到内地,但还是可以采用在各家银行开户、蚂蚁搬家的方式,让热钱通过银行流入内地。

据了解,囤港热钱公开进入内地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贸易渠道和外商投资渠道。按香港的规定,贸易和投资资金是不受兑换和汇款数量限制的。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份报告中了解到,外管局最近的专项行动显示,热钱违规流入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方式五花八门。有关案例显示,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价格做文章,即通过高报工缴费、虚增可收汇额度和转移定价等方式达到多收汇、多结汇目的。外商投资项下的热钱很多与“虚假外资”有关。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外资”,有的干脆就是“空壳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

“热钱进入的重要目标就是股市、楼市,以获取资产价格上涨,这符合热钱的投机套利本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从外管局的专项行动看,热钱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往往通过贸易、外资、银行、个人等多个渠道,既有企业行为,也有个人行为。有的是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套汇运作。如香港某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境内多家房地产企业,由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资金垫付土地拍卖保证金,香港母公司通过设立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方式将外汇资本金结汇后偿还代垫款。上述企业涉嫌违反资本金支付结汇制、非法套汇、擅自对外放款和擅自经营金融业务等,违规金额较大,资金链条复杂。也有个别银行向境外个人发放中长期房屋抵押外汇贷款,且房贷结汇后用于购买境内房产

对于热钱进入股市,外管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最近发现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虚构用途将资本金结汇后进入股市的案例。此类案例中,外资企业以支付货款等名义向银行申报资本金结汇,将结汇所得人民币划给境内关联企业,关联企业再以往来款等名义将资金原路划回。外资企业收回此笔人民币资金后,不再受结汇时申报用途限制,从而流入A股市场。


内地香港联手防范热钱

“内地和香港在打击热钱方面需要有信息沟通,建立监控限制外部热钱的工作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有关官员表示。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研究报告称,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港元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将给香港防范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增加难度。

“这也不难理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对于拒绝热钱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只能从遏制投机、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恶化的方向对热钱流入进行围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

对备受关注的热钱流入问题,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在一些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中国政府会加强对流动性的监管,防止热钱流入,特别关注流入房地产等敏感领域的热钱。


谁也没有想到,在杭州11月土地拍卖刚刚拉开帷幕时,就闯出了这样一匹黑马!昨天,下沙三块貌不惊人的地块却拍出了惊人的价格,无论是宅地还是商用地,均拍出了万元的楼面价,创下该地段的历史新高。最终,三地块以22亿元的总成交价被宝龙地产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揽入囊中。

现场 一口气拍出两“地王”

自9月底杭州楼市遇冷以来,每场土地拍卖会都会有不少地产大腕来露脸,但往往看“风向”的比真正买地的要多。昨天似乎也是如此。

根据官方提供的消息,昨日杭州推出四宗地块,三块在下沙,一块在三塘单元,位置都比较偏。四宗地块中仅下沙有一块宅地,面积还不大,出让面积26188平米。“唉,今天也就一块宅地可以看,看完就回去吧。”开场前,不少记者私下里交流着。

然而,当拍卖一开始,情况就忽然“失控”了。被标为45号地块的这块下沙宅地,一上来就遭到了开发商的哄抢,每次报价,都有四五家开发商递交竞价单。广宇、德信、宁波荣安等知名房企纷纷出手。

原本还相当镇定地预测该地块楼面价8500元/平方米成交的某房产公司高管,在看到报价忽然突破了心理价位后瞪大了眼睛。当该地块楼面价在飙至10281元/平方米,总价7亿元成交时,拍卖会上围观的看客们纷纷发出惊呼。

然而让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拍卖会上的疯狂还远没有结束。在接下来地理位置紧挨着45号宅地的46号商用地拍卖时,竞争居然比上一次更为激烈。尽管大屏幕频频跳出“谨慎报价”的提示,开发商们还是整整大战了37轮,成就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商用地价格,楼面价10276元/平方米!而最终得手的,还是同一家企业——香港宝龙,为此,它又花掉了7亿元。

无论是下沙的宅地还是商用地,都在昨天被推至历史新高。毫无疑问,观看这场拍卖的人士都会记住昨天的场面,一家从未在杭州露过面的香港企业在拍卖场上,20里,拿下两“地王”,砸下22亿元,揽走三宗地块。

业内 这个价格不太正常

杭州的土地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同等条件下,商用地的价格一般都卖不过宅地,而昨天却破例了。一位业内人士甚至直言:“就它拿的那个商用地价格,几十年都不知道收不收得回来。”

中指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总监曹旭东认为,昨天下沙拍出的地价不太正常。他分析说,拍卖的下沙地块,虽然周边是大学,环境不算太差,但也不至于离谱到这个价格,在这个价格前,下沙地块仅拍到过楼面价8000多元/平方米。他随即介绍说,香港宝龙其实是一家厦门的企业,本部在上海。可以解释的是,现在通货膨胀太厉害,钱贬值速度快,老百姓选择买黄金保值,而作为企业则选择了买地。

专家 年底楼市或会回落

过高的地价是否会进一步推高杭州的房价?浙江大学房地产投资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表示,房价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的供需、政策面是否打压。也就是说,只要消费者坚决不为高房价买单,地价高,未必楼价就高。

赵杭生说,以目前的楼市来看,开发商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但已是强弩之末。在综合了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对于楼市的研判后,赵杭生预测,杭州楼市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回落,明年一季度会一直走低,直到见底。“我估计房价会有15%-20%的降幅。”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