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77个城市4月房价环比上涨 房价能否不要再涨?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1/05/17 09:5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金融时报)近日,根据中房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4月,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8773元,较上月上涨0.40%,其中77个城市价格环比继续上涨。“房价,能不能不要再涨了?”看到这些数据后,或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怒吼”。

应接不暇的调控措施以及房价“微调”的调控结果,令人们特别是刚需购房者备感沮丧,这也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出手”。近期,在多个一线城市出现部分中低价位楼盘销售火爆的状况便可印证这一点。房价继续上涨的事实只会迫使更多仍坚持等待房价下跌的人们选择“放弃”。

房价,能不能不要再涨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数量以及抑制住房投机活动,成为近一年来我国楼市调控的主要思路。如按常理判断,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必然会扭转由于供不应求而引发的房价节节上涨情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房地产市场繁荣依旧,即使是政府出台政策压制过热势头之后,它仍在回升。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4月最后一周数据更是反映了这一问题,该机构监测的35个城市中,20个城市楼市成交量上涨,13个城市成交量涨幅在30%以上,昆明、大连、三亚涨幅逾100%。重点城市中,4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涨幅,达42.67%,其次是南京,涨幅达到41.15%,广州涨幅亦达15%。

一边有人告诉民众,房价快降了,降幅还比较大;另一边却是房价还再涨的现实。曾有专家以及研究机构断言,我国房地产市场会在去年出现崩盘,而这一时间却一拖再拖,如今这一崩盘时间点又被推迟到今年的三四季度,这也凸显即便是所谓的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都对“房价下跌”的信心不足。

最明显一个实例为某机构早在2009年就曾在其当年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中明确表示“房价下降是必然趋势”,此后也始终坚持房价会下降。而在今年刚刚发布的蓝皮书中对房价下降这一问题却出现几分保留态度:虽然出现“房价水平将下降”字样,“房价”前却多出一个定语“平均”,并给出“商品住房市场中高档房价将走高,低档房价将走低”这一十分模糊而又圆滑的解释。

“房价下降”的赞歌唱得太早,反而使得人们对房价调控信心丧失得更快。

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以及投机分子甚至是已经从房屋买卖中获利的普通老百姓,一直在宣传:房屋的价格会一直上涨,虽然这种宣传大部分只是作为从中获取暴利的手段,不过在这一时期,现实中房价涨幅的夸张程度,使得这些宣传在人们眼中甚至有过分谦虚的意味。用尽可能少的钱去买尽可能多的房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这些方法时至今日还一直奏效。

房价能不能不再涨了?开发商告诉我们,目前房价问题由政府说了算,虽然这一答案有推卸责任的意味,但是民众确实是把政府作为“房价下跌”的重要推手。当大多数地方政府在给出“房价下降”肯定答案的同时,个别地方政府私下却在做着小动作。这边刚刚传出海口叫板“限购令”,以差别化管理的名义打开限购口子,那边便出现杭州政府拍卖南宋皇城根遗址用于商品房建设的新闻。

调控措施名不副实除由于地方政府执行不力外,部分还要归结为“先天不足”:政策都在跟着市场跑,过于强调短期效果,致使一些政策被盲目推出,在具体实施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纰漏,也极易被钻空子,房价在调控中也就变得越来越离谱。

房价能不能不再涨了?北京南三环附近某开发商贴出的宣传标语——“不限购、可贷款”便是一种无言的作答。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谁应该承担楼市调控不力的后果,本应是政策执行者来承担的责任,最终却落到普通民众的头上,如首付比例提高至五成或更高,将彻底让中低收入的刚需群体无力购房,因此,在此时也须提醒一下:房价楼市调控不应进入“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怪圈。

推荐阅读:

珠海离一房一价还有多远?东莞实施"一房一价"

中指研究院:楼市降温 房企销售业绩分化

每平方公里1.8万人 澳门人口密度名列世界前茅

南屏城管联合公安等部门对两宗违建筑实施强拆


延伸阅读:

房产税未能击败高房价

(来源:和讯网)自1月28日在沪渝启动试点,房产税落地已有百日。“组合拳”作用下,两地住宅市场一手房投资炒作骤然降温。

“三个月征收额不及一套房价”的现实,让人们感到,一边是房产税“阶段性效果”离市场期望有距离;一边是其在推广的呼声日高。房产税改革如何进一步顺应期待?“组合拳”又该如何发力?

征税数额尚不成规模

备受瞩目的房产税试点在重庆、上海两地“破冰”后,截至4月27日,上海税务机关共受理购房人申请办理房产税认定18960件,其中认定为应征税的住房2306套,上海缴纳的房产税在20笔左右。重庆方面,截至4月底,房产税税收收入70余万元。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刘伟表示,重庆的房产税征收对象主要针对独栋别墅等高端物业,征收面不到10%,旨在遏制高端物业消费。

不过,两地税务部门均表示,目前房产税征缴不多与“时限未到”有关。上海规定当年度税款缴纳截止时间是每年12月31日,重庆规定为每年10月份。

从市场表现看,上海今年前4个月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创下6年来的同期;重庆高端物业普遍遇冷,独栋商品住宅的价格较1月初下跌8%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挤出”,与房产税的征收存在一定关系。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表示,目前两试点城市征税数额还不成规模。以上海20笔税款、每笔5万元计,当地房产税征收总量可能不过百万元;重庆的征税额也有限。

正在办理购房手续的上海市民高红美告诉记者,现在买房会算一下是不是要缴纳房产税、每年缴纳多少,但不会因此而影响购买。显然,房产税的“威慑效应”尚不明显。由此不难理解:今年一季度沪、渝两地商品住宅成交量大幅下降,但房价总体变动不大。

房企“淡定”仍有底气

“期望房产税对高房价"一剑封喉",本来就不现实。但市场对于房产税的"调控功能"如此看重,值得深思。”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说。

房产税试点百日之时,楼市形势依然严峻。在今年上海“五一”房展会上,难觅购房者期待中的优惠价格。记者调查发现,房企如此“淡定”,底气有来自三大“抵消”的可能。

一是直接融资对信贷收紧的抵消。截至4月26日,已发布业绩的67家上市房企一季报显示,短期内偿债压力并不大。不少房企还通过境外融资对冲国内信贷收紧的效应。

二是二三线城市销售加旺对一线城市销量萎缩的抵消。开发商在二三线城市间寻找“腾挪空间”,民间富余资金也正从限购、房产税试点城市向其他城市转战。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商品住宅涨幅排名前十的城市,基本上是二三线城市。

三是市场未来可能反弹对当下投资需求受抑的抵消。上海永庆房屋总经理陈史翎说,虽然炒房投机的需求被抑制住了,但一些热点城市巨大的刚性需求是无法消除的。一旦看房者等待三四个月后房价依然没有明显变动,便会放弃观望选择出手。开发商趁机加大供应,易形成“量价齐升”的局面。

各界期待“储备政策”

房产税试点百日之际恰逢5月历来是观察全年楼市走势的重要时间窗。

自4月中下旬以来,楼市升温趋于明显,一手住宅量价齐升的城市近半数。五月,各地开发商将加快推盘,“量”的活跃是否会激发“价”的上涨?

权威人士强调,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对房地产市场的成本、利润和价格等进行调研,拟在商品房领域实施反暴利规定。而国务院督察组对各地落实调控政策情况进行督察之后,也引发了各界对更多“储备政策”的期待。

决心之下,年复一年的楼市困局,如何击破?,从严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深化房产税改革。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蓝皮书建议,房产税试点应加快向推广,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形成稳定的税收来源,并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宋会雍等专家还建议,应根据试点情况完善房产税的制度设计,比如可在税率基础上拉大级差,增加至5~7档税率标准。同时,将房产税改革逐渐从增量房向存量房、高档住宅和各地推进。

第二,“组合拳”不能松劲。业内人士建议,应切实加快保障房的制度创新,完善“顶层设计”,充分认识房地产业正经历的深刻变革,尽早走出暴利瘾症,将企业发展与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房地产”做强、做大结合起来。

推荐阅读:

房价跌4成消息靠谱吗? 购房欲望PK楼盘价格

房企纷纷逃离北上广 三线城市房价也"在飞"?

10大明星"短命"婚姻家居照 谁家照片最雷人

访远大美域殷书华:营造健康楼市 定义唐家格调

金地伊顿山特约打击乐团作客艺术讲堂 现场感受打击乐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