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楼市调控 政协委员聚焦"房产税"和"限购令"

珠海特区报2011/03/04 09:1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轮频度密集、力度空前的调控。调控举措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调控”是否给力?

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房产税试点和商品房限购政策被认为是力度的两记重拳。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能否最终让房价回到理性的轨道、合理的水平?

观点一:

限购政策应有中长期计划

想让房产税对调控房价起作用,需要将征税范围扩大到存量住房,对一套房免征,对多套房制定梯度的征税标准。

相比房产税试点,限购政策对房价的作用会更明显,现在成交量已经开始回落,相信价格会松动。由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起步很晚,人多房少,市场房源存量不足的问题会长期存在,所以限购政策应该有一个中长期的计划。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委员

观点二:

房产税本身无法抑制房价

房产税可以为地方政府开拓新税源,这对于解决土地财政有作用。但开征房产税的主要用意其实并不在降低房价。几十年城市化下来,中心城区的房价一定是总体上扬的,房产税本身无法改变房价上涨趋势。房产税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建立起一个不动产税的框架,形成比较合理的、成型的地方税体系,为分税制改革配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

观点三:

实际购房需求被压制了

“限购令”下,实际需求其实并没有减少,只是被压制了。出于成本的考虑还有对政策调整的预期,以及对需求的判断,开发企业不一定就会大幅度调整房价。不仅如此,一旦限购取消,难保市场不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

相关阅读:

保障房冲击中低端楼市 房产税有望在铺开

新国八条满月 各地不愿抢先公布房价调控目标

限购令腰斩二月楼市 京沪穗深成交量下跌五成

中国保障房建设提速扩面 今后5年新建3600万套

温家宝:年内加息仍有空间 楼市调控更加精准


 河南台兴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斌委员

记者点评:重庆、上海房产税试点一月有余,限购政策在30多个城市也已陆续出台,主要城市的成交量回落,但房价仍未发生转折性的变化。政策效果如何,有待时间检验。房价高企需要重拳出击这毋庸置疑,但挥出的重拳能否打在七寸则考验着调控的智慧。

“调控”会否误伤?

提高二套房信贷成本的同时减少首套房贷的利率优惠;限购与否以拥有住房的数量和户籍为标准……旨在打击投机的各项举措是否对改善型商品房需求产生了严重的误伤?

观点一:

限购令影响改善型需求

限制二套房贷打击投资、投机可以理解,但首套房的优惠取消却加大了普通人的购房成本。

而“限购令”,则更是在大城市筑起了一道篱笆墙,把许多有正常购房需求的外来人员挡在了外边。以户籍标准为例,有人在北京工作了三四年,但因为拿不出五年的纳税凭证就不能买房,人家给北京作出贡献,不让人家买房没道理。如果有人有两套住房,想把其中一个置换成一个更大的,目前来看,他再买第三套房就会被限制,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到他正常的改善型需求。

王超斌委员

观点二:

“限购”有副作用但是必需

房地产限购的本质是局部性的资本管制的机制设计。以差别化房地产贷款利率为例,它对不需要贷款的投资者无可奈何,也管不了从其他渠道融资的投资者。“限购”是常规调控手段失效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后一剂药,在目前地产价格持续攀高的形势下,“限购”就像给高烧病人的一剂退烧针,有其副作用,但无疑是必需的。

相关阅读:

当"租坚强"遭遇"租渐强"房租上涨的失衡博弈

公租房将逐步入市 平抑房租却需要增加供给量

珠海两会网上调查:购房者希望控控房价保民生

房屋租赁成中介业务"主力"房租上涨空间有限

珠海1月份商品房均价仍有上涨达11018.38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委员

记者点评:任何一项改革都有成本。作为一项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无论是“限购”还是“限贷”,无疑都是把双刃剑不合理的需求被压制,合理的需求难免会被误伤。调控楼市,如何把付出的成本降到,把调控的效果放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限购后面有社会代价

房产限购的措施,越来越绵密了。消息说,北京丰台区宣布暂停集体户籍在京买房,购房资格再度收紧。

此前,购房资格已限定为本地户籍一套,非本地户籍须提交纳税证明购买一套,而且纳税期限由最初的一年加长至五年。此次丰台再停集体户籍买房,“抑制需求”的措施应该是不可能再加码了。

然而,这与其说是“抑制需求”,不如说是“无视需求”。需求其实是存在的,只是需求变成了一种许可证发放。人人都可以有需求,但只有经审核通过的需求才算是需求,才能够进入供需市场,这就是限购资格的意思。

很多人都反对高房价,但有多少人预想过抑制房价的办法,会是自己被排除出准许购房的行列呢?高房价用价格使人买不起房,限购令以审批使人买不成房。价格限制代之以审批限制,对合乎购房条件的人应该是有利的,对不合乎购房条件的人又怎样呢?

可以看到,所有限购资格的设定,都依托于户籍。我们再次看到了户籍的威力。若无户籍,房产限购还有办法没有?进一步地,如果不采用限购,房产价格还有遏制的办法没有?这些问题,想起来可能复杂了一些。限购治房价,户籍作依据,却很简单。

限购属于市场调控,户籍属于社会管理。限购以户籍为根基,是以社会管理行市场调控,这到底算市场调控还是社会管理呢?近些年,人们一直在呼吁户籍管理要弱化乃至取消,“一张身份证走”也被视为社会现代化之证据。现在看来,户籍与人的紧密关系,解脱实在是困难的。

我不曾深入研究房价高昂的原因,也无力解开调控难题,只是觉得房价调控使户籍的分量更加重要,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在感慨房价过高的人里面,有不少正是户籍所在地与工作生活地不同的人。这些飘荡在外的人,现在已连做房奴的资格都要争取。

有的非户籍人员未曾进入正式就业,无所谓社保和个人所得税缴纳,即使进入正式就业,也未必拥有完整的社会保险,未必达到了缴纳所得税的收入水平。集体户口不得购房,甚至连本地户口都进行了限制。春节前后,我们已看到一些城市因外来人口返乡而生机顿失。这显示了城市的社会生态是由各阶层、各职业、各种收入水平的人组成,我们是否准备让一部分城市正常生活离不开的人失去在购买住房的机会呢?

房价高涨难以承受,造成巨大的社会震动。随着房价调控的展开,很多人发现自己已变成房市的无关人群,不具备在工作和生活地买房的资格,这大概也是始料不及的吧。但很多人会认为,即使如此,也并不重要,而看不到这是一种社会代价和权利损失。

现代化进程使人口流动加速,一个趋势是进入城市的人将增加,另一个趋势是人的生活空间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越来越方便。这两个流动趋势,都与户籍限制大异其趣。限购与户籍的结合,或可有利于房价趋稳,但后面是人口的流动性减弱。户籍加强、人口流动性受限,这是限购对现代化进程造成的代价,而对那些被限制的人还造成了平等获得生活机会的权利损失。

相关阅读:

调控政策显效力 十大城市2月房价环比涨幅减半

楼市"限购令"影响有几何 开发商观望中国楼市

两会热议房价:限购正逐渐升级 给力楼市调控

广州房贷利率未统一进行上调 银行提价已明显

新国八条满月 各地不愿抢先公布房价调控目标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