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楼市谎言: 8类最坑爹的房地产行业"专家"揭秘

大洋网2012/06/04 08:4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6月看房团4线齐发,横扫22家热盘,火热报名中!

楼市谎言: 8类最坑爹的房地产行业"专家"揭秘

楼市行情如何?下半场如何打?市场的走向从不以个人论为准,但众多所谓的"专家"却给市场灌输太多的信号。他们真的是专家吗?此揭秘楼市8类"专家"。

哗众取宠型大言降低房价

据了解,这类专家根据国家的一些政策的变动,就大言这些政策是真的为了降低房价,鼓掌叫好,叫广大购房者等待。许多购房者看了非常开心,点击率大增,结果房价依然故我,大量观望者最终遭受损失 还有就是异想天开的提出一些建议,认为有了这些建议就可以降低房价,当然点击率大增,但丝毫没有可行性,相当于放屁。

知道房地产的一些历史就推断未来

据悉,市场上有部分专家掌握了部分房地产价格的涨落历史,并且据此推断,认为国家新出一些政策会有怎样的走势,如今年的历政。 但是这类专家一般没有掌握房地产发展的全过程细节,不知道当年的涨落的原因,也没有具体分析当下的形式,以过去推未来,其论断相当放屁。

非专长的跨界放屁

类专家相对来说非常隐蔽,他们可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但他们却不是房地产所有领域的专家。 比如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老总、副总,比如某些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证券公司的研究员、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比如我是房地产营销的研究者就不能说什么都能说两句,什么都能说对。 其实这些人说话不要紧,那就是要向大众说明清楚,他们的论断可能错误,大家听听可以,施行要自我综合谨慎判断。

言必称西方先进国家规律

这类专家可能花公款去过一些发达国家考察,然后回国以后拿一些国外的死规律指数(如租金房价比、如物业税等等)来发表对国内房地产的一些见解,数据好像很多,规律好像很正确,但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缺乏对国内情况乃至民众观念的了解,忘了有中国特色这一条,所以其预言往往是放臭屁。

征税压制房价型

这类专家肯定吃政府饭,要么是国税地税的、要么是政府研究机构的、严么是高校研究机构的! 历史上每一次增加土地的价格、增加交易的税费、增加开发商的税、甚至即将增加房产保有的税费都只能推高房价,原因很简单,房屋供应量远远不足,而潜在需求量又巨大。

模棱两可型

这类专家说话经常模棱两可,从来不像我一样有鲜明的论点,谁都不得罪,经常用词就是“或许”、“可能”,深怕说错了把专家的身份给丢了。这样的专家语言是连屁都不是。

只会指出问题不会解决问题

这类专家成天指出很多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文章很多,经常说“应该研究、应该改善、应该改进”,结果怎么研究、怎么改善、怎么改进一概不知道。这样的专家语言一样是连屁都不是。

三天两变

这类专家根据一些风吹草动的热点问题就马上发表文章,文章的点击率很高,但是不久就发现市场的走势不像他的想象,结果马上根据市场的走势苗头又调转笔锋,忽上忽下,结果市场还是没像他的预想,他继续变。不过,这类专家文章很多,博客点击率很高,新闻采访量很大,但是基本等于放屁。

凡此种种,希望购房者能够谨慎、理智对待"专家言论"。

多地楼市密集微调 新华社称房价不会大幅反弹

新一轮投资热潮或助推楼市 北京再现排队购房

超10城松绑 公积金贷款楼市预调微调大幕拉开

北京楼市红五月成交创年内新高 恐慌情绪再现


 

网友揭秘购房八大陷阱 如何放心购得好房子

(来源:新华网)购房时需要注意哪些陷阱,本文揭秘购房八大陷阱,让购房者了解和认识购房中的各种陷阱,做好充足购房准备。许多人是用毕生的积蓄来买房子甚至负债来置业的,在买房的过程中却容易被开发商的种种伎俩蒙蔽了眼睛,往往在买房之后懊悔不及却回天无力。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目前买房主要有以下几类陷阱:

类:虚假广告

设计精美的广告经常是吹得天花乱坠,很多购房人买某一个项目的欲望首先来源于房地产商的广告或展会上的沙盘。“样板房”也耍花招,一些开发商利用样板房欺骗消费者,样板房质量、结构与实际所交房不符、装修中利用视觉误差、家具尺寸相对缩小等进行误导。

应对:购房者要仔细阅读购房合同中的内容,必要时还要把广告宣传的内容全部载入正式的合同中,这样才有保证。

第二类:配套设施

开发商在销售项目时对今后的生活配套设施承诺得完美无缺,但购房者真正领取了住房钥匙准备入住时,会发现许多的承诺并不到位。

应对:购房者应冷静分析各种配套设施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如开发商提供免费交通车,能长期免费吗?二是调查教育设施是否为教育行政部门所认可。三是看周围是否有替换的配套设施。假如缺乏上述措施,一旦开发商提供的配套设施不配套,麻烦就多了。

第三类:内部认购

内部认购是房地产开发商不公开地预售商品房。由于内部认购的商品房价格相对较低,从而吸引了许多买房者。但一些内部认购的商品房是在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的,其不受法律保护,购房者的权益也无法受到保障。

应对:不要购买这类商品房。至于想买低价房的业主或投资者,应选择信誉好、实力雄厚、具有市场品牌的楼盘。

第四类:物业管理

开发商强迫业主接受其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损害业主的正当权益。或在一段时间后偷偷更换物业管理公司,以次充好。

应对:购房者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对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期限超出一年的应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属于不合理的违反购房者意愿的附加条件。 

多地楼市密集微调 新华社称房价不会大幅反弹

新一轮投资热潮或助推楼市 北京再现排队购房

超10城松绑 公积金贷款楼市预调微调大幕拉开

北京楼市红五月成交创年内新高 恐慌情绪再现


 

第五类:逃避债务

借破产逃债是许多公司常用的伎俩。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常常将资产转移到另一项目中,或隐匿财产,抽逃资金,做假账造成破产的假象,搞假破产。

应对:业主可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开发商,要分清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同时,明察暗访项目公司的实际财产。

第六类:乱收费

物业管理公司乱收费,通常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超出核准的价格收取管理费。

2.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赚取收费差价。

3.擅自增加项目建设,而将费用分摊给业主。

应对:业主应积极参与,选出为全体业主服务的业主委员会。这样业主委员会可以挑选信誉好的物业管理公司,或解除与信誉不好的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合同,并有权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行为。

购房者与地产销售商签订的购房合同会有空白的地方作为合同的补充条款,但如果双方没有补充条款,就应该注意合同的空白处别让开发商做了手脚。预防购房陷阱

应对: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时,一定要耐心看完全文,遇到空白处应填上自己应有权益的内容。如无需填写时,也应画上横线。

第七类:房产证拖着不办

有些业主买房时开发商承诺在三个月之内办理房产证,但有时好几年房产证依然没办下来。几年来每次去找开发商,对方都有一套托词,用的的一句话就是“正在办理”。

应对:购房时看商品房是否“五证”齐全。即《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若不齐全,消费者购买后则可能拿不到房产证,商品房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第八类:户型拆分 一房多卖

楼市的惨淡,迫使他们不得不将曾经拼接的大户型拆分来卖,与此同时,当初的部分投机客也被套牢,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一些开发商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受利益驱使,将一套房屋同时卖给两人,甚至多人,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购房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严重影响社会信用。“一房多卖”,是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交易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房多卖”从中渔利的不法房地产商,严重挫伤了群众购房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多地楼市密集微调 新华社称房价不会大幅反弹

新一轮投资热潮或助推楼市 北京再现排队购房

超10城松绑 公积金贷款楼市预调微调大幕拉开

北京楼市红五月成交创年内新高 恐慌情绪再现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